周六上法盟的课,下午的课快到下课了,老师说需要班里2人一组到教室外面找说法语的老外,问他们几个问题,然后回来介绍,因为周六的课题是电影和间接引语,所以布置的问题是:你经常看电影吗?为什么?你喜欢独自一人看电影还是和家人、朋友看?还有两个问题忘了,反正诸如此类。回到教室需要转述成he/shesaid that....(il/elle m'a dit que...)之类。
和我一组的女孩,属于害羞之类,要说我也不算,可是就觉得这种活动无聊的很,到楼下法盟大厅去逮一个说法语的,然后去问人家,问完谢谢拜拜,如果是为了培训法语,说实话,没觉得太大用处,这几分钟法语是什么水平还是什么水平[],人家也不会纠正你应该用la还是le;如果为了培养社交,更觉得没用,顶多培养个搭讪能力,用电影搭讪,也实属无聊。想到小皮和爸爸正好要来法盟等我下课,于是马上给小皮打电话,看他们到了吗。下楼时正好看到他,差点被班里另两个女生“搭讪”走了,赶紧跟那两个同学说:不好意思,我老公,我用了啊。于是赶紧让小皮帮助我俩回答完这些问题,回到教室写成间接引语方式。
回到教室,碰到那两个女生,其中一个问:那就是你老公啊,我觉得他的脸就是典型的比利时人的脸啊。我笑:哦,是吧,呵呵。这是个曾经在下课时大放厥词说上海人怎样怎样,她几个上海同学都很难相处之类的女生。那么多年在北京碰到这种事情多了去了,我都懒得反驳,碰巧那节课,老师让大家举cliche的例子,cliche有“陈词滥调、固有的不一定正确的观点、偏见”等种种意思,可能是褒义可能是贬义。我举的例子是非上海人一般不喜欢上海人,因为他们觉得上海人不喜欢非上海人。老师问:哦?是吗?那实际上呢?我回答:实际当然不是这样,因为我是上海人。自然当我说完parceque je suis de Shanghai(because i m from SHG)后回头率出现了。
很多人呢,看到一以为就是十,总以为比其他人走得远看的多,所以这次,当她又以一概全的说小皮是典型比利时人的脸,反而觉得从她嘴里说出来一点不令人惊讶,虽然小皮几代都是意大利人。可能也因为年龄渐渐大了,或者很多时候觉得,嗨,无所谓,人家爱怎么觉得怎么觉得,没啥好就纠正的,让cliche就cliche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