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阅读齐邦媛先生的长篇作品<<巨流河>>时,这段幼年读书时所背下的<<孟子>>中的句子闪现到我的脑海中。
从长城外波涛汹涌的巨流河,到台湾南端平静无澜的哑口海,那个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历过十几年颠沛流离生活的年轻女孩,成长为了一名将台湾文学引介至西方的重要推手。
生活在和平盛世的我们,很难想象还是个小女孩的齐邦媛是怎么抱着“不到最后一日,弦歌不辍”的心态,在敌机的轰鸣声下朗读着诗歌;我们亦很难想象20岁刚过的齐邦媛是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态来到没有亲人的台湾岛生活的。但是,纵使过着苦难的生活,她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陶醉在雪莱、济慈的诗歌世界中,每日诵读不止。
后来,她成为了台湾大学的外文系教授,访问了多个国家。还操刀改编过台湾的中学教科 书。
从她的故事中,我体味到一种逆境中不放弃求索人生的精神。而我推荐本书的理由就是如此。它会让你获得对人生更深刻的感悟,会让你的心灵在一首首诗歌中得到洗涤。
正如惠特曼的诗〈〈啊,船长,我的船长〉〉开篇所写,一切苦难终将过去,最终的胜利业已获得。但是,过不去的却是苦难给我们留下的记忆,以及克服苦难所经受的考验与磨难。
这本壮阔的回忆录,用齐先生自己的话来概括,便是“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独特到深入肺腑,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