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看二套的市场分析室(20111118期),蛮认同唐永刚的一个看法,他说目前外贸靠不住,投资也不能在搞了,只能搞这些新兴产业,目前规划已经陆续出来,后续财政、税收配套措施会陆续出来,值得看好。
中国经济依然是转型经济体,全称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个经济体,计划经济体有很大两个特性就是政策性和周期性,所以A股政策市是基因所致,本来三大驱动因素是:出口、投资和消费,但消费不是一个救急的概念的,消费其实是市场经济的头号发动机,计划经济头号其实还是投资,中国的消费要等房改、医改、政改慢慢推进了才会有逐步的爬升,而这些咚咚是急不来的,所谓新兴产业其实上还是一个投资的概念,只不过产业结构上发生了 一些改变,看样子传统产业的日子不会好过,结合到市场上,此时调整或许是对先前市场幻想破灭的一种反映,此次的反弹市场似乎还是在幻想08年刺激的重现,货币快速转向,财政刺激着力于传统产业,但目前看政策显然做了加大的改变,货币转向相对温和,虽然在我看来,货币还是过度从紧,通胀主因也非货币因素,中国的通胀其实上正是结构调整的良性反映,除了输入性通胀外,各类资源价格上恢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最底层公众收入的快速上升必然导致最基本需求品价格的上升,这些都非货币所能控制,中国的通胀要从供给的角度下功夫,农业、流通是重头,但或许是本位主义或许是对信贷定向把握性不足,即担心对中小企业、新兴产业信贷的投放回头还是转移到传统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中,所以目前来看货币政策转向还是相当温和的;而对房地产限制的坚定也熄灭了市场对政策放松的幻想,我还是建议大伙回避房地产及相关产业,房地产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民生问题,如果我们是民生政府,那么房地产就不会欺负老百姓到这种程度,房地产问题其实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转型的战略性问题,而经济转型已经被出口逼到绝路上,退无可退,中国之前真正的发动机其实上是出口,投资其实上围绕出口而来,房地产虽然最终变性,但其资本根源还是在出口上,正是因为出口盈余资本无处可去才催生房地产泡沫,所以目前的房地产一方面面临战略调整的压力,一方面还面临源水枯竭的问题,万不可过度乐观。那有人说不是越悲观越乐观吗,越惨刺激政策不是越早,我要说的不要轻视政府的调控水平,我还是那句话,不过度乐观也不过度悲观,老外也看不懂中国,政府的温水煮青蛙在于产业结构间的对冲,这边打压房产,那边刺激新兴产业甚至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以及产业内部的结构性和地区性对冲,打压商品房,扶植保障房,打压投资、投机、扶植刚需,打压改善房、扶植刚需房,打压东部、扶植中西部,打压一、二线、扶植三、四线,我说的悲观是指长期趋势而非短期的一种崩溃。
后续的市场或许是一个分化的市场。
扯出去谈一个问题,策略分析师和行业研究员的不同,策略分析师的优势在于广度和市场敏感性,研究员的优势在于深度,行业、市场波动越大的市场就越适合策略分析师,A股无论是行业、企业业绩的波动性还是市场估值的波动性都是不小的,所以多关注策略分析师的观点,如这期节目上房地产研究员认为房地产目前的估值已经反映了目前的利空因素,是值得投资的,但策略分析师反对,从投资的角度,我觉得一线房地产企业的价值的确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如果是温水煮青蛙的政策,那么像万科这种理念符合政策思路、全国布局的企业的业绩不会差,具体的做法就是在调控重灾区优先降价回笼资金,后续低价收购倒闭房企资产或低价拍地降低成本,继续降价售房,虽然房价是逐步下降的,但企业的毛利并不一定会降,在区域上重灾区回笼资金,轻灾区加大投资(部分地区的房价还是涨的),即从价值的角度越是行业洗牌期越是优秀企业价值的快速上升期,但从投机的角度,房地产的持续调整会增加业绩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情绪,A股又偏重投机,在国家不放松房产调整,房价不出现报复式反弹的情况下,房地产股票难言乐观。
关于策略分析师和行业研究员的问题,我可能还是延续价值投机的思路,中庸之道,即我会偏重新兴产业的投资,但其中我相对关注产业的消费特性,我会相对关注业绩的可持续性,我会相对关注价值,比如在环保中我相对关注三维丝,其是环保耗材而非环保设备,其消费属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