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二狗著
东北往事1
重庆出版社2009年5月版
东北往事2
重庆出版社2009年7月版
东北往事3
重庆出版社2009年9月版
东北往事4
重庆出版社2010年1月版
《东北往事》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它以平实的记叙书法,描写了东北某城市黑道20余年的风云变幻,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故事起伏跌宕有致,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尤其是它的人物描写,确实让人大感有趣,阅读过程中,让人感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扑面而来,赵红兵的沉稳仗义、小北京的热情滑稽、张岳的冷酷阴鸷、李四的阴冷沉忍、费四的狂暴狠辣……无不让人感到如见其面,即使是一些次要人物,也是写得各具特色,鲜活如晤。其中,两个喜欢装逼的人物——孙大伟与黄老邪,同样的装逼,却写的那么的迥然而异,却都让人忍俊不禁。这里不妨摘录一段赵红兵团伙和李老棍子团伙火并后两人分别代表各自团伙谈判的一段:
窗外,雪停了,北风呼啸。破旧的饺子馆内,熊熊的炉火燃烧着。
“你好。”黄老邪轻轻地掸了掸身上的雪花,微笑地看到孙大伟,眼神很迷离。
“久仰,久仰。”孙大伟报以同样迷人的微笑。其实,孙大伟一直想来两句文词,但一时实在想不起来,只能说出了干瘪的“久仰”二字。
“蒜泥要吗?”服务员问。
“不要。”两人异口同声地说。
“吃蒜会有异味的。”黄老邪轻声地说。
“对!”孙大伟说。
“要喝什么酒?”服务员又问。
“酒厂里打的没有勾兑过的原浆白酒。”
“好!好酒!真正喝酒的人都只喝这个。”
1987年的70度原浆白酒,爱装逼的人都爱喝这个。
“酒是好酒,可是我不知道我能喝多少。”黄老邪深思着,看着杯里浓稠的原浆说。
“我给你说个典故吧!”
“请说!”
“有一个小马,驮着一袋子食盐……(胡编略引了故事细节)。” 孙大伟微笑着讲完了他的典故,也就是小学课文《小马过河》。
“哈哈,好故事,这个故事我好像在哪儿也听过。大伟你说得对,我能喝多少不能听别人说,我要自己喝!”
“……”孙大伟微笑着颔首不语。
“我是李老棍子的朋友,今天我来,是想和你们交个朋友。”
“多个朋友多一条路。”
“大伟你说得对,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你刚刚讲完了那个《小马过河》的故事以后,我也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胡编略引了故事细节)”
……(胡编略引了大 有大段故事细节)
虽然二人皆胸无点墨,但是孙大伟连着说出了《小马过河》、《小山羊》和《小猫钓鱼》三个典故,而黄老邪使了半天劲,只说出了个《乌鸦喝水》。这就是差距。
孙大伟走了,微笑着。街上行人已不多,走在的路灯下,他的内心忽然泛起一阵凄凉与孤寂。
高手,总是寂寞的。独孤求败心中的寂寥,又有几人能解?
猛一看到这儿,说实在的,还真分不清到底是故事人物孙大伟两人装逼还是作者孔二狗装逼了。
其实,孔二狗也确实够装逼的。
孔二狗的装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把书名从《黑道风云20年》改为《东北往事》;第二,书里时不时地冒出来的英文。
先说第一。
我买完书后都喜欢在自己的藏书数据库里登录下。《东北往事1黑道风云20年》,这书名有些个别扭,四册都是“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这“1”“2”“3”“4”当在书名之尾,咋跑到中间了?看版权页,只有“东北往事1”,咋回事?再细看封面,原来“黑道风云20年”前面还有很小的两个字“原名”,书名改过了,从“黑道风云20年”改成了“东北往事”。看来,书商们并不认同这个改法,虽然表现改了,还是要靠“黑道风云20年”吸引眼球。所以,“东北往事”这个正标题字很小,相反应该是说明性的“黑道风云20年”倒像正标题,给人的视角冲击力远远大于“东北往事”,“原名”二字则几乎看不见了,好像生怕人家知道,这书已经改名字了。
其实,书商的做法是有道理的。看这本书的书腰广告:“天涯社区创立10年最火爆、最经典、最轰动的终极完美巅峰之作,上市以来,连续18周排名各大畅销榜,不到两个月销量便突破20万册。”先不说这广告中这些个“最”是否吹得有些过头,也不说其“连续18周排名各大畅销榜”是否可证及排名位置,至少这“20万册”恐怕得靠点儿谱。那么,这20万册是靠《东北往事》还是靠《黑道风云20年》号召的呢?至少我个人,胡编,要是看到的仅仅是《东北往事》,怕是连瞧也懒得瞧一眼的。不知道它说得是个啥嘛。前些日子在荧屏上看到这往事那往事的也不少,扫过两眼也就不看了,看不明白。《黑道风云20年》,多响亮的名字!看着就想买。尽管胡编不想在一般小说花很多钱,还是把《黑道风云20年》在当当收藏夹里放了好几个月,并且最终在看了几章后掏了银子。
那二狗为什么要改名呢?二狗自己在书中曾经这样说:“二狗写的是黑社会,但,更是社会。二狗的确写的多数是黑社会中的人,但二狗更想写的是面对剧烈矛盾冲突和金钱诱惑下的人性。如果不让二狗写这些,那么二狗认为自己写这个故事毫无意义,早已辍笔。”写社会,大概这是二狗改书名的原因。但是,我想,写社会不一定要把“社会”两字挂在脸上,就像李四要杀人,不必把“我要杀人”挂在脸上一样。写书还和杀人不一样,写书是给人看的,应该明确告诉读者,这书里说的是什么,应该是像刘海柱说的“有事说事”。而“社会”、“往事”太大了,让人云里雾里,就像黄老邪讲故事,讲完了还得再点题才能让人明白,那故事不是白讲了,只剩下了“装逼”的效果。
二狗是不是觉得不改书名就不符“人民文学金奖作家”的称号呢?
再说那些个英文。
二狗在这本书里整了好些个英文,有些还是标题,有些是人名字,一看就是中国人的英文名字,还有一些是有相关知识的国人已经耳熟能详的专业词汇。喜欢看这书的数十万读者,恐怕绝大多数是像胡编这样子的人:就算还认识26个英文字母,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恐怕还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念,闹不清合在一起是啥意思,所以,这书里整这些个英文就成了唬人,而不是想让俺们读着方便了。其次,你说你这里说的都是些黑道的事儿,这些人多数“胸无点墨”,文化最高的张岳也不过是个大专,谁也不会说这些英文,这些英文出来一下子就脱离的故事场景,显得突兀而扎眼,只能告诉读者,二狗这哥们读了几年书,不会说中国话了。再说效果,本来“范进把王老师的‘考试’二字换成了‘斗殴’”顺畅而自然,你突然搞成“范进把王老师的‘考试’二字replace成了‘斗殴’”,得让我猜半天replace是什么意思,故事情节一下子在我脑中中断了;本来“美国人马斯洛曾经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只要懂点心理学知识的人都明白,你非得整一个“美国人Maslow曾经在《need-hierarchytheory》中提出”,让我来查字典,这不纯粹是难为人嘛。把好好的故事情节在读者阅读中打乱,就像在白墙上突然涂上两个莫名的灰点,既非涂墙所需,更不能增加美感,除了告诉别人,我这儿不仅有白色还有灰色外,实在没有什么意义。这不是装B是什么?
想起在一个网络小说(也是写黑道的)中看到的一句话:有实力的装逼是牛逼,没有实力的装逼是傻逼!
二狗当然是有实力的。
只是,我还是不认同这种装逼。作为一个编辑,我个人认为,在洋潮泥沙俱下之时,作为“人民文学金奖作家”应该多负担起净化母语的天然职责,还是少装点这样的洋逼的好。好好一黑土地上底层百姓的生活故事,你净整些个洋式儿干哈?
有些儿想念赵丽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