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君康
一直喜欢玉。说不清啥时候开始,想起来应该是从喜欢读古书开始吧。关于玉的故事和诗词读了好多。总感觉玉与文化人有一种不解之缘。认为君子比德于玉。“玉,石之美者,有王德。” 玉,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为世人所喜爱,美玉得到世人的万般垂爱,古人往往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但那时没见过玉,就凭想象,凭故纸堆里的评说,凭电影片里的模糊印象。觉得玉很高贵,也很亲和,更与自己很远。就像月中的嫦娥,可以任凭想象,却无法接近。
以后参加工作,再后来因为从事的书画工作的特点,走的地方多了,认识的朋友多了,接触面逐渐广了,也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玉。这才渐渐的对玉有了仅是皮毛的认识,但对玉,也的的确确有了一种莫名的偏爱。
这些年,朋友们赠送的、自己买的,老的、新的,大大小小的玉石我有了百八十件。每当写字画画之余,独自听着音乐,品一口淡茶,端详或把玩着这些玉件,任思绪飘摇远古,难得情绪之淡然、安详、也或一丝丝惬意涌上心头,若与古代仁人君子对话,若对镜花缘中美女窃语。不禁身心荡然。
许慎曾赞美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此五德,既指玉又指人,语意双关。
润,温润,是玉的一大美德。“玉在山而草木润”,颜色光泽温润柔和,滋益万物或施恩泽于万物,是玉富有仁德的表现。玉表里如一,内外一致,是富有正义或钟于情谊;玉音舒展、清扬,散播于远处,是玉富有智慧和远谋;玉质坚硬,可以折断,但不能弯曲,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求瓦 全”。玉廉,是正直、廉洁、清白的表现。总而言之,各家论玉,核心都是仁、义、礼、智、信。
这是几千年来儒家学说的精华,实际上,玉已成为儒文化的具体象征。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一种人格的外化,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另向延伸,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
古人云,玉要戴,玉与人肌肤相亲,同呼吸。玉不戴则不能活。“玉养人,人养玉。”都说,玉是神奇的,有灵性的,有生命的。玉之灵性,道不尽,说不透。
最近在新疆,认识的朋友里。不乏爱玉懂玉的行家里手和玉石收藏家。听说我也喜欢,便时有朋友割爱,赠以己爱。
前天,珠宝鉴定师王建军先生以一新收进的小挂件示人,众人皆叹其难得。难得之一,纯洁无暇的一块羊脂白玉,其二,纯粹的籽料上品。挂件呈条状,温润凉滑,质地细腻,特别滋润光润、晶莹碧洁白,见者有一和刚中见的感觉。雕一观音站姿,神态安详平和,手法精良。但也唏嘘遗憾,遗憾的是挂件太小,宽不过1CM多,长4CM多一点。大家都说,论收藏价值自然可贵,就是小了些。大伙戏言:“男戴观音女戴佛,一个老爷子戴这,也太精巧了”。
这就说到了玉缘。都说玉是讲缘分的。就当天,远在福建的博友张世兴老弟给我信息,希望代为12岁儿子买一块玉观音。要求“最好是羊脂玉、籽料”。得到消息,我立马和建军先生联系,他很痛快,一听我给侄子买,电话中就答应原价给我。
中午的饭桌上,几个当日想买又没下手的朋友不无妒意。都为当时的犹豫后悔。建军先生说,我搞玉石十几年,过手的玉件无数,这件玉器,虽小,但是纯正的和田羊脂籽料白玉,很少见。所谓“世上仅此一件”,安老师的侄子能拿到,说明是这孩子与此玉有缘啊。
祝福我远在福建从未谋面的小侄子快乐成长、学业有成!也期盼着玉观音庇佑我的小侄子一生平安、事事顺利!
新疆朋友赠我的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