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泽民的“暴力”与熊培云的“宽恕” 熊培云妻子

樊泽民的“暴力”与熊培云的“宽恕”

2011-04-2209:01:02|分类: 闻者足戒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突然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称“学者熊培云高校演讲被学工部官员批‘哗众取宠’”。对这则消息,我颇有些兴趣,于是花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对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了了解,重点阅读了熊培云的演讲全文,完整观看了学工部官员批熊培云“哗众取宠”的视频。做完这些功课,我终于发现,正如学者熊培云所言,这个社会暴力无处不在,就连他在一所高等学府的演讲前后,都充满了戾气和暴力:熊培云此次演讲,彻头彻尾遭到了阻拦和抵制,演讲结束又遭致学工部“官员”樊泽民当面的“暴力”:人格侵害与恶意污蔑;与此同时,因由对公平和公平底线的拷问,因由暴力的肆虐,这个社会懂得宽恕、选择宽恕的人又太少。但难能可贵的是,熊培云至少在这场暴力与宽恕的游戏中保持了宽恕。通过这场宽恕,熊培云升华了此次演讲的主题。

熊培云此次主要谈的是暴力与宽恕。其平白式的演讲,旁征博引,思路清晰,逻辑严整,思维活跃,内涵深刻,寓意深远,虽然我读懂了其中的每一个字,但要把握其精髓,恐不是我这个等闲之辈可以做到的。但这样一个演讲,却被对外经贸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樊泽民全盘否定,他认为熊培云的演讲“主题不清晰,没有逻辑性,通篇没有思想性”。如果樊泽民的观点仅局限于思想性和逻辑性的讨论也就罢了,但他的醉翁之意显然远不在这些,他把对学术问题的讨论放大到了人格诋毁与近乎谩骂式的嘲讽与轻蔑,一是指摘熊培云“有哗众取宠之意,无真才实学之功”;二是直指这是他这个学工部长听到的“最次”的一次讲座;三是直接诋毁熊培云人格,称“人不符文……假如说没见你本人,看你的文章,觉得你是非常高尚、值得敬仰、值得仰望的人,见真人后,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再就是樊泽民在“点评”中,始终表现出作为“学工部会议室主人”的那种优越感,“外人”嘉宾熊培云恐难逃被欺生之感。但自始至终,学者熊培云面对视频镜头,一直面带微笑,倾心听樊泽民的“点评”。

于是,一场关于暴力与宽恕话题的演讲,演变为真实世界里樊泽民与熊培云、暴力与宽恕之间的角斗。

但将熊培云与樊泽民之间的演讲与点评直接描述为“角斗”,似有不当。熊培云是樊泽民请来的客人、专家,应该是座上宾,此间不该发生所谓的角斗;即便发生樊泽民对熊培云学术观点的高度不满,也应只限于“百家争鸣”的范畴,与谩骂、与诋毁、更与角斗无关。更何况,区区四分多钟的视频中,如果说樊泽民一直是恃强凌弱、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话,熊培云则一直坚守着宽恕、宽恕、再宽恕,始终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友善和谦逊的姿态,两者并无“角斗”的现实情形;再如果说樊泽民脸大腰粗、言辞犀利、气指颐使的话,熊培云则一直细言软语、谦卑贴耳、逆来顺受,最多来一个拂袖而去;又如果说,熊培云的演讲未得到全场高度认同,樊泽民的“点评”同样招来不同意见。而他的点评与不同意见之间,到确实差点发生“角斗”,但被身为学工部副部长的樊泽民“强力制止”了,此时,身处被谩骂漩涡的熊培云也多次跟着樊泽民劝解了现场的不满,“制止”了一场“角斗”。所以纵观事态的前前后后,所谓熊培云与樊泽民之间的角斗并未发生。

不过,思忖之下,熊培云和樊泽民之间的角斗又真实存在着。熊培云演讲的主题是暴力与宽恕,樊泽民却指责熊培云的观点不是主流观点,形不成其期待的网络声势。但事实证明,樊泽民失算了,樊泽民如今遭遇了其有生以来最为深重的网络声讨;熊培云则以其倡导的非“主流”姿态应对了来自樊泽民的挑战,赢得了舆论的支持,这些正是斗争的结果。此外,学者如熊培云与官员如樊泽民之间究竟怎么了?照视频里樊泽民自己的说法,此前两人并不认识,何来樊泽民面对熊培云近乎大打出手的谩骂和攻击呢?究竟是思想之争还是主义之争抑或其它?不过无论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歧义与纷争,自诩是外经贸大学教师的樊泽民居然不懂得基本的道德操守和传统礼仪,对一个被邀请来的客人大加鞑伐,简直就丢尽了教师群体、尤其是高校教师群体的脸面,这是这个群体的耻辱。当然,樊泽民确实不是外经贸大学的教师,他的真实身份是外经贸大学学工部副部长,他不是教师,教师也根本不是这素质。或许他曾经是,但如今,他已蜕变为非教师,而堕落成为官僚乃至官痞了。——建议大家去看看那段四分多钟的视频,去瞧一瞧樊泽民的那副嘴脸,哪儿还有一点教师的样子,哪儿还有高校管理者、学生工作负责人的影子了?再往深处想想,就是这样的人,在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思想塑造和思想引导,难怪今天的高校怪相丛生、丑闻百出了。不过还好,在樊泽民毫无防备之下,他的这副丑态终于流转于网络,樊泽民也终于足足地过了一把“火”瘾。

樊泽民的“暴力”与熊培云的“宽恕” 熊培云妻子

我把自诩为教师的樊泽民归入非教师序列,不是为了撇清关系,也不是我的发明创造。根据在高校生活工作多年的体会,我以为在当下中国,高校教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教师把自己当回事,但其他人并不这么看。教师把自己当回事,是因为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应该有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这些年来,高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在逐步下滑。不过尽管如此,教师这支队伍的资源却一直是各相关方争夺的对象,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即所谓的官员),只要手上有一点点权柄,都会想方设法占用教师队伍的“教授”、“博导”、“硕导”头衔,结果搞得现在的“教授”和“导”们队伍鱼目混杂,现在就差高校里的清洁工没混上教授了。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而在其中能纵横捭阖的,便是如樊泽民之流的那些高校官员们。——那些官员位置坐得久了,已然分不清他究竟是官还是教师,他们既要教授的名,又要官员的权。但有一点他们是分得清的:中国高校的行政化,导致高校官员官欲膨胀,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教授们去争抢当官。结果高校官员强势了,教授群体却式微了。教授治校不要说上台面,连纸面都免了。——樊泽民正是沿袭了这种惯性思维,对熊培云的演讲才能那样如鱼得水、如入无人之境般地信口开河的。幸好,在千百万个偶然性之后,高校关于官员与学者的争斗,终于可以用视频上网了,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了。所以,樊泽民与熊培云之间存在着典型的争斗,这种争斗正是高校内部现状的一个典型缩影。

当然,我的观点出现“一边倒”的情形,本身就带有“暴力”倾向。从这个意义上,我并不完全认同熊培云的观点。在我的认识看,无论是公平还是宽恕,应该有基本的底线。正因为公平底线的一再丧失,才导致今日社会的如此“暴力”,这种暴力起源于对不公平的仇视。同样,宽恕应该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底线的,如果丧失了这样的条件和底线,便是对社会公正的伤害,也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尽管我跟熊培云老师在观点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但这不妨碍我对熊培云的支持。我可以反对他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他说话的自由。——而不像樊泽民那样做得相反。

最后,我引用熊培云演讲中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论述:“(如果)仇恨是我们仅有的权利,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一种贫困,我们不能穷得最后只剩下仇恨了。我说现在中国有太多的杀戮,太多的不宽容,太多的愤恨,太多的怨气,我承认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在政府不断和社会有冲突的过程中的确积累了很多民怨,但是我总是有信心,中国这页迟早会翻过去……”既如此,从个体来说,呼吁熊培云对樊泽民一如“台上”那样,始终对樊泽民保持宽恕;但同样呼吁外经贸大学应该对樊泽民作出一定的处理。

樊泽民的点评视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4/21/5879714_0.shtml

熊培云的演讲文字: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964065.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1722.html

更多阅读

黑泽明的“武”与“道”——评《七武士》原创影评 七武士

《七武士》被称为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标准最高的一部作品。影像风格采用黑白效果,画面很朴素,语言很风趣,对武打场面的描写也很简洁。没有什么特效,但是黑泽明一贯的日本文化笔触,还是让这部影片视觉效果很吸引人。黑泽明企图在这部影

转载 《探秘中国民间医》—李泽民1 探秘中国民间医视频

奇特的治疗,换来病人的痊愈!我念小学时班上有一同学患有癫痫病,发作的时候痛苦万状,使我深知这个疾病的险恶和患者的无助。谢谢汪导找到李泽民大夫,为天下的癫痫患者带来福音!原文地址:《探秘中国民间医》—李泽民(1)作者:汪清导演导演汪清:在

樊一民同志林改工作先进事迹 刘芳同志先进事迹报道

樊一民同志林改工作先进事迹樊一民,男,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林业工程师职称,现任吉林市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科科长。吉林市实施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樊一民同志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使命感、扎实的工作作风投身于林改工作,兢兢业业

声明:《樊泽民的“暴力”与熊培云的“宽恕” 熊培云妻子》为网友泡沫女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