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风杞韵金果香
霜降已过,却没有暮秋时节的清寒。金斗山,沐浴在暖暖的秋阳里,愈显得雄伟厚重,形苍势古。金果村,静静依偎在金斗山襟前,淳朴,恬美,犹如酣睡母亲怀抱的婴儿。
金斗山原叫曝书山,新泰之镇山。“曝书古迹”为世代相传的“平阳八景”之一。传说昔日有异人隐居此山,因书籍被雨淋湿,置山石板上晾晒,世人感其好学,遂称此山为曝书山。“藏书自惜有琅嬛,又见曝书名此山。何事夕阳残照里,并无一字落人间。”这是古人对曝书山的吟咏。又传说山沟里有一石臼,实为金斗,每逢雨后,便盛满了雨水冲刷石砾淘洗出的金子,故又名金斗山。
山上曾建有文昌阁、玉皇阁、真武庙。香烟缭绕、晨钟暮鼓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只能凭借那荒草凄凄的石阶,残垣断壁中傲然挺立的石柱,崖壁上质朴古拙的题刻,去追思怀想,凭吊瞻仰。
金斗山岩危石怪,鬼斧神工。山顶巨石仿若域外飞来,自天而降。或如瑞兽南望,镇守着杞都幸福美好的家园;或如夫妻凝眸相视,情深意浓,地老天荒……置身山巅,极目远望,山水新泰,一览无余。“平阳雉堞云霄外,新甫山林水镜中。”嶅山、榆山、墨石山、莲花山……峻岭叠彩,千峰竞秀。金斗水库、青云湖、柴汶河、平阳河……水波潆洄,环拱城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金斗山的泉水,亦是闻名遐迩。山谷间、石罅里,总有股股清泉涔涔而出。这是金斗山的血脉,经大山躯体酝酿净化,犹如清醇甘冽的乳汁,滋润着草木万物,养育着山乡百姓。城里人更为青睐金斗山泉水,泡茶、煮饭,甘甜醇香。成群结队的城里人,朝圣般到金斗山来带水。优质饮用水源日益稀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逐步提高,金斗山泉水越来越被新泰人民所珍爱。
因了金斗山的水土,这里出产的水果品质优良格外好吃。金果村大面积栽植苹果、桃、柿子、核桃、枣等林果,尤其房前屋后的48棵上百年树龄的梨树,老干粗壮,树皮斑驳,虬枝苍劲。春天,老树新花,云蒸霞蔚;夏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仲秋时节,百岁古梨“金坠”盈 枝,古朴富丽。传统的林果产业,鼓了村民腰包,红火了山乡人家的日子,为其村名作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其实,金果村原名为行宫村。到底是泰山奶奶在这里小憩过,还是古帝王曾驻跸于此,我们不得而知。然而,53年前的一位逃荒少年,却终生不会忘记这个小山村,终生不会忘记行宫人民的淳朴善良。
1960年,15岁的德州人高延德,因老家闹饥荒,独自带着妹妹讨饭走到新泰行宫村,16岁的村民王悦举和母亲常常救助他们,并最终收留了他们,兄妹俩得以活命并在此生活了大半年,度过最困难的一段时间。王家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父亲过世早,家中的担子早早压在还没成年的王悦举身上,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还要挤出口粮养活高延德兄妹。非亲非故的王悦举和高延德情同手足,王家大娘更是拿他兄妹俩当亲子女看待。家乡灾情好转后,高延德和妹妹离开新泰,王悦举送他们到车站,看到他身上穿的裤子膝盖上有两个大窟窿,愣是将自己的裤子脱下来让他穿上。
如今,年近七旬的高延德老人和妹妹都已儿孙满堂,生活美满幸福。行宫村的那段生活历历在目,清晰如昨。他想在有生之年找到恩人,说声谢谢。多年奔波追寻,毫无音讯。今年春天,终于在媒体的帮助下,找到已移居东营的王悦举老人。动人心弦的故事传遍齐鲁,扶危济困的善举蜚声神州。这就是金斗山水养育的行宫人,这就是鲁风杞韵积淀的侠肝义胆、古道热肠。
站在金果村中央的文化广场,二十四孝故事穿越时空,一幕幕在眼前回放。脚下的水泥路面,蛛网般辐射延伸,连接起家家户户。巍巍金斗,避风行雨,佑护着黎民百姓。汩汩清泉,泻玉泼翠,汇成小河穿村过巷,泽润山野生灵。往南一路之隔,便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县城。
金果,就这样在喧嚣附近坚守着宁静,在城镇旁边绽放着生态美丽、和谐文明。
“平阳八景”之一的“曝书古迹”
瑞兽般的巨石,南望杞都家园,佑护平阳百姓。
山顶大殿早已不复存在,残垣断壁中,屹立了几百年的石柱,细数岁月沧桑。
荒草萋萋的石阶,曾经掮起多少古人的梦想呀!
追古抚今,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这就是“舍身崖”当地人称之为“四排石”
時已深秋,被遗忘在枝头“金坠”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与老干、秋叶共享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