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驱逐舰原创
在铁路牵引动力中,电力机车具有其他机车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电力机车。1958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力机车。1961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凤线(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93km)建成通车。到1978年,中国铁路电气化里程达到1033km,电力机车保有量210台左右。经过20多年的初创阶段,到1980年初,中国铁路电气化和电力机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88年中国铁路电气化里程达5737正线km,电力机车保有量1224台,完成运量的13.4%。据统计,到1997年末,中国电气化铁路已经达到11637.7正线km(不含香港34km和台湾498km)[1],电力机车保有量2870台,完成运量的27%左右。本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东北的煤矿和部分工厂里已开始使用电力机车[2,3]。这些机车大都是从日本购进的。1957年,中国正式向前苏联提出为中国提供电气化铁路技术资料的要求,并列入签订的《中苏技术合作协定》。
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了全面设计。1958年底,湘潭电机厂在株州电力机车工厂(下称株州工厂)等厂所协助下,试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即6Y1型干线电力机车。6Y1小时功率3900kw,最高速度100km/h,6轴。机车经环形铁道运行试验,由于作为主整流器的引燃管不能正常工作返厂整修。
1961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到凤州线建成,国家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进口了部分6Y2型电力机车,其功率(指持续功率)4740kw,最高速度101km/h,6轴。
1968年,在总结试制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试制成功第8台6Y1型机车,小时功率提高到4200kw,速度90km/h。该机车成为全新机车,改名为韶山1(SS1)型电力机车。同年,株州厂开始小批生产。到1988年底停产止共生产826台。是中国第一代主型电力机车,目前在铁路运输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2008年,也就是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后的第三年,京津附近随处可见SS1)。
1977年,株洲工厂和株洲所开始设计韶山3(SS3)型电力机车。1979年在株洲工厂设计试制成功第一台机车。SS3机车小时功率4800kW,最高速度100km/h,6轴。SS3机车综合性能优于SS1型,1989年开始大批量生产,是中国第二代干线主型机车。
1972年,中国从法国进口了部分6G型电力机车。
1985年9月在株洲工厂试制成功第一台SS4型机车。SS4型功率6400kw,8轴,最高速度100km/h,是中国功率最大的机车。经过质量攻关,以后生产的机车质量有很大提高。是货运主型电力机车。
1985年,中国从法国购买了部分8K型电力机车。1986年,从日本购进了部分6K型电力机车。这两种机车是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相控机车。此后还从前苏联购买了8G型电力机车。在消化吸收了8K、6K机车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电力机车传统技术,中国相继研制成或改进了SS3G、SS3B、SS4G、SS4B、SS5、SS6、SS6B、SS7、SS8等型电力机车,促成了中国电力机车技术的长足进步。图为苏联进口的8G机车,外观是苏式风格。法国进口8K机车,性能很好,今天还在大秦线上良好运转。日本三菱出口中国的6K机车,今天还在郑州铁路局日夜运转,性能非常稳定,是国产机车的研仿对象。
交流传动机车是当今世界机车技术的发展趋势。1991年株洲工厂和株洲所开始研究设计AC4000型交直交电力传动电力机车。1995年试制成功第一台机车,功率4000kw ,最高速度120km/h,2Bo转向架。1025kw异步牵引电动机,牵引性能优异,体积小,重量轻,故障率低;机车恒功率速度范围宽,能耗低,采用微机控制诊断、检测系统。这台机车目前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
1996年中国广州至深圳铁路向瑞典租赁X2000摆式列车。
中国电力机车在40多年的风雨中不断发展进步,前后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发了四代产品,累计研制17种机车共生产2500多台。在1983年以前,中国电力机车发展缓慢,主要原因:(1)基础差。(2)中国铁路政策:重修建铁路,轻机车车辆制造。(3)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政策是“内电并举,以发展内燃机车为主”。(4)先进技术引进少。(5)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干扰。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历程(资料)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20337t0120ecb7735d89eaf4.jpg)
1986年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政策改为“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合理发展内燃牵引”以及发展“重载高速”机车。中国电力机车研制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第二代机车和第三代多种机车成批生产。
中国电力机车发展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系列化、标准化、简统化差,中国电力机车研制经历了仿制-独立自主设计制造-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自主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