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于《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第12期
(实际登载时题目改成了“萨顿假说的提出应用了类比推理吗?)
(为方便互动稿的整理,现将我的发言观点梳理如下,感谢夏献平老师的推荐和参与互动、整理的各位老师。)
主题:萨顿假说的提出是类比推理吗?
发起人:夏焦兵[安徽省宣城市第三中学(242000)]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a、b、c)上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其他属性(d),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d)。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在于事物不同属性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萨顿假说的提出,分成这样几个逻辑阶段:归纳蝗虫等生物染色体存在和行为特点的实验事实→比较染色体和基因的存在和行为特点,发现二者的共存和共变规律(平行关系)→初步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演绎假说,解释更多类似实验事实→假说进一步确立。
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以后,应该提出怎样的假说?仅就逻辑推理而言,“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基因上”或“染色体就是基因”,都是不错的选择。聪明的萨顿选择“基因在染色体上”而舍弃其他,盖因考虑到两条事实:1.染色体在光镜下可见而基因不可见;2.基因控制的性状数量远远多于染色体的数量。(老师整理时若限于篇幅,本段可删。)(登载时本段被删除)
可见,萨顿在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过程中,并没有根据二者的平行关系,从基因(染色体)的某项已知属性推出染色体(基因)也具有对于自身来说还是未知的相同属性,而是对基因和染色体这两个被对比主体的关系性质作出了推断。因此我认为,萨顿假说的提出,其推理方式并不符合类比推理的内涵,而是运用探求事物因果联系的共变法进行的科学归纳推理(请参考:郑春和. 萨顿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理方式.生物学通报,2010,45(5):28-30),同时具有非逻辑思维的成分——大胆合理的想象。
(该文起于我在2篇博文中的质疑:
萨顿假说的提出是类比推理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c5b570100iqid.html,
再谈“萨顿假说的提出是类比推理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c5b570100krfv.html
由夏献平老师推荐到互动平台讨论:
http://q.163.com/xiaxianping01/poster/11211064/,
刘永生[云南师大附中大理分校(671000)]
张洁[江苏省江阴市中小学教研室(214400)]等老师参与讨论,
邓过房和李金安老师整理,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