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混(377—413),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人。东晋太傅谢安孙,尚孝武帝晋陵公主,官至中领军、尚书左仆射。义熙八年,坐与刘毅善,为刘裕所杀。有集五卷。他是著名的文学家,生于一个书香仕宦的家族,少有美誉,善属文。其人风流俊雅,才思敏捷,享有“江左风华第一”的美称。谢混带领家族子弟,常在一起切磋文艺。《南史.谢弘微传》即说他「风格高峻,少所交纳,惟与族子灵运、瞻、晦、曜、弘微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因归饮之馀,为韵语以奖劝。谢混特赠诗《诫族子》。
《诫族子》 东晋 谢混
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
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沈隽。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
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基尚又能峻。
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
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
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
在谢氏家族中,长者举行文义讲论,对家族子弟进行文学教育,基本形成一个家族传统。《南史.谢弘微传》载谢混与子弟的「乌衣之游」,就是又一个著名的例证。谢混才华卓异,「风华江左第一」,(《南史.谢晦传》)又尚孝武帝晋陵公主,所以,在家族中他有特殊的地位。谢混也十分重视对子弟的培养,谢灵运(385—433.9.2)即是「乌衣之游」的一员,家族中的这种「文义赏会」,和谢混的多方培养教导,以及族兄弟的相互观摩促进,无疑会对其后来的文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诗写作时间是在元兴元年(402—405)至义熙元年间,当时谢混擢升为中书令,他在京都建康乌衣巷谢府内,和富有文才的亲侄们过从甚密,以文义赏会,称“乌衣之游”。他自己作诗追叙过这件事为:“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在和亲侄们的游处中,谢混以诗劝勉五位最予厚望的子侄,明确地指出子侄辈们的优缺点,教导和勉励他们如何为人处世,使他们从中得到亲确的教益。
全诗二十四句,每四句一章,前五章各评论一个人。他们分别是:
谢灵运(385—433.9.2)晋宋间文学家、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康乐公、谢康乐。曾外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瞻(383—421)字宣远,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晋元兴元年。为安西将军桓伟参军。历楚台秘书郎、刘柳建威长史、武帝镇军参军、琅邪王大司马参军。转主簿、安城相、宋国中书、侍郎、相国从事中郎。出为豫章太守。
谢晦(390-426年),字宣明,陈郡阳夏人,谢朗之孙,谢重之子,谢瞻之弟,南朝刘宋大臣。仕晋为孟昶建威中兵参军,又为刘裕太尉参军,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入为太尉主簿,转从事中郎。宋国建立,为右卫将军,加侍中。刘裕受禅,迁中领军,以佐命功封武昌县公。宋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不久与徐羡之、傅亮行废立,出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宋文帝即位,加使持节,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因与徐羡之、傅亮干涉皇室事情而伏诛。
谢曜(390?—427)字多,为御史中丞、彭城王刘义康长史,元嘉四年(427)卒。
谢弘微(392—433)南朝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名密,字弘微,号微子。袭爵为建昌县侯。拜散骑侍郎,尚书吏部郎,转右卫将军。为官清廉,自持甚 严。卒赠太常。
谢混对这四个子侄都有教导和勉励之言,惟对谢弘微独尽褒美。最后四句为末章,深切地希望子侄们重振风流定会实现。
第一章为告诫灵运:你放诞通达,有名家子弟的风韵;倘能够自我约束,再加陶染,就会犹如美玉从璞中脱身而出,通体光华。
第二章为告诫谢晦:你具有远见卓识,聪颖明达,沉毅果断;若能够再圆通一些,从善如流,那么就可以立于天地人三才之中了。
第三章为告诫谢曜:你很有独立见解,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祖上的事业,不过你的性格过分率真质直,应善于掩饰自己,文质彬彬,达到崇高脱俗的境界。
第四章为告诫谢瞻:你直道而行往往跌跤,应当克制自已,消除偏狭隘之情。
第五章为称赏和鼓励弘微:你有深远的情志,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孜孜进取,不要轻视一筐土少,积少成多,必然会堆成千丈高山。
最后一章总结全诗,勉励和希望亲侄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再创谢氏家族的辉煌。整首诗有警诫,有称赏,对亲侄们寄于殷切的希望—重振风流;字里行间流露出谢混深挚的慈爱,谢家弟子多才俊,重振风流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