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纪71)是195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发行的系列纪念邮票的第五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遗憾的是这一庄严伟大时刻没有留下较为完备的影像材料。
1951年初,中国革命博物馆根据中宣部、文化部的指示,开始筹备建党30周年画展。一年后,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幅巨型油画——《开国大典》。而中央美院又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几次奉命为领袖、英雄画像,并参加过开国大典的37岁青年画家、中央美院知名教授董希文。
董希文,1914年6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县。1933年,董希文考取了苏州美专,一年后又考入国立艺专本科。1943年7月,去敦煌艺术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8月经吴作人、李宗津推荐,董希文开始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1950年4月,北平国立艺专与华北大学美术系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董希文成为其中一员。1973年1月8日,董希文不幸逝世。
1952年4月,《开国大典》完成后,主管部门为了让中央领导人审查,煞费苦心地组织了一批中央美院教师精品 作品展,布置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休息厅。审查非常顺利,据时毛泽东等领导人看完画后非常满意。毛泽东更是用他那特有的浪漫主义诗人口吻说:“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开国大典》。不幸的是,这一艺术杰作在政治运动中屡蒙劫难,遭过3次修改,《开国大典》第一次改动是在“高饶事件”定性之后,董希文接到通知去掉画面中高岗的画像。这枚邮票发行与1959年,已是改过的画了。《开国大典》第二次改动是在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风头浪尖的1972年,这次改动是要在开国大典中去掉刘少奇的形象,换上董必武的全身像。
《开国大典》到1979年才使得作品得以批准恢复原貌。原作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库。1999年国庆50周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展览门票,以及古巴为中国建国50周年发行的《开国大典》邮票(局部),均采用了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