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教学管理,创新工作思路
——苇泊小学教学工作阶段汇报
本学年开学伊始,我们苇泊小学的相关领导在认真研读了区教育局出台的《2012—2013学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后,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方针,即: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课堂模式”和“夯实教学管理”为基本点,力求走出一条具有苇泊特色的创新之路来。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把开学至今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取得的工作成效简单汇报如下:
一、落实一个“规范”:
即: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1.规范教师行为。
本学期,我们继续实行教师候课制度和教学领导转课制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候课制度就是要求授课教师提前一分钟站到教室门口,等待学生上课,为上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教学领导每天要进行转课。转课不同于听课,它要求教学领导要定期不定期地到教室检查授课教师的上课三必备:是否运用学案,是否运用课件,学案上的标注时间是否和上课时间保持一致。
通过教师候课和教学领导转课,有效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杜绝了老师们无案授课和随意授课的现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2.规范学生行为。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还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例如:我们在《苇泊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就加入了“行为习惯”这样一条:要求学生学习习惯好,姿势标准,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所占分值5分。
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规范,现在学生们的听课状况已经大为好转。
二、做好两个“完善”:
1.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学案教学改革,我们在本学期又再一次完善了“2+X”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由两个核心环节和X个开放性环节组成。两个核心环节为:问题引导+过关达标。这两个环节做为教学的核心,必须堂堂做到。X个开放性环节包括预习铺垫、巩固练习、拓展延伸,课堂检测等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取舍,自主确定。“2+X”模式的基本结构(流程)可以设想为:X1----问题引导----X2----过关达标----X3。
本模式最大的特点: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学定教”思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在此模式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到目前为止,老师们在课堂上对于“2+X”课模的运用越来越自如,目标达成率也越来越高。
2.完善集体备课方式,丰富教研内容。
为了更好地促进苇泊小学全体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也为了真正促使全校教师熟读课标、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设计出较合理科学的学案,真正提高备课质量,本学期,我们以网络教研为平台,全面实施集体备课。教导处要求全校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方式是:登录苇泊小学的网络博客,教研组提前发布集体备课的主题,然后由语文、数学教研组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发帖、回帖。凡无故不参加者按相关考核制度严格执行。
到12月底,我们已经组织了四次以网络教研为形式的集体备课,并且收效明显。
三、保证三个“加强”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章立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我们在开学初重新制定了《苇泊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对教师到校、课前、上课、课间、放学、其他方面做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规定,并在教师大会上予以公布。我们还重新修订了《苇泊小学教学五环节常规》,促使全体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五个方面都能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2.加强电子管理,整合FTP。
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电子管理,利用学校创建的FTP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库。我们不仅要求老师们把设计的学案、制作的课件、编写的单元测试题、撰写的各类计划总结上传到FTP,还进一步整合FTP,使FTP的分类更加合理科学,更加方便查询。电子管理的实施,FTP的运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的目标。
3.加强精细化管理,务求实效。
在强化 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作风。一方面,我们重新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使教学常规评价更趋合理科学;另一方面,我们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评价不再流于形式。“一卡二查三化”的督查管理就是我们坚持“两手抓”的重要举措。“一卡”就是发挥卡式管理短平快的优势,通过教学领导每天转课和听课发放奖励(奖励卡、整改卡),使管理变得直接、直白。“二查”就是教研组周抽查和评价组月普查。“三化”就是目标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通过“一卡二查三化”的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打造四项“工程”
1.打造学案推进改革工程。
本学期,我们继续大踏步推进学案教学改革。在上学期随同教育局荆履义局长亲赴山西灵石县考察学案教学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编写了《苇泊小学学案设计》。《苇泊小学学案设计》的出台,大大加快了全体教师进行学案教学的脚步,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奠定了基础。
2.打造深入一线工程。
本学期一开始,校长张老师和作为教导主任的我,就以身示范,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坚持听课评课,课后反馈。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把准课堂教学改革的脉搏,我们坚持按照上级要求,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深入办公室反复调研座谈,有针对性地组织讲座和公开课教学,比如在“2+X”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提炼过程中,就组织了许多次听课—调研—听课—调研的过程。领导经常深入一线,为教学和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张老师和我一如既往地在教学第一线与任课教师零距离接触,才推动了全体教师把家常课当成公开课来上的良好风尚.,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打造课模达级验收工程。
为贯彻执行河底联校提出的“立足实际、科学借鉴、注重效果、形成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方针,进一步深化以“学案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2+X”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大面积提高,根据联校教研室提出的关于全镇教师课模达标的要求,结合我们苇泊中心校的课堂教学实际,我们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的课模达级验收活动。通过活动,全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4.打造校本培训工程。
本学期我们围绕“认识再提高,制度更完善,队伍再培养,研究更实际,课改见实效”的总体思路,切实抓好学科教研、班级教研、连片教研、网络教研、校际教研等方面的工作,力争在校本培训中做出成果,做出实效。
以上所述,就是我们自开学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罗列起来主要有:
1.领导专业的厚度不够。
对于我来说,由于自身的能力素质十分有限,再加上在教导主任的岗位上刚干了一年,缺乏教学管理的丰富经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管理措施的力度不够。
尽管我们在管理措施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但离“精细化”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案推进工作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对于教师的监控指导明显不够等等。
3.名师发展的幅度不够。
虽然我们学校有省市区各级名师,但名师的比例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加上本学期有名师称号的几位老师相继调走,我们的名师比例不升反降。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考验: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打造更多的名师?这将是我们今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针对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趋于完美:
1.增加领导的专业厚度
今后,作为中层领导的我,一定要刻苦钻研管理业务,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增加自己的专业厚度,这样才能使自己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2.加大管理的措施力度
在教学管理工作上,我会在“精细化”上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标准、细则,让教学管理既科学合理,又富有成效。
3.提升名师的发展幅度
对于现有的名师资源,我们要采取“结对子、引路子、压担子、搭梯子”的办法,将名师的榜样力量加以辐射,让名师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并且,我们也要做好名师培养工程,给更多的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并采取更有效的评价激励措施,争取使我们学校涌现出更多更优的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