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天骄杨班侯和杨健侯 杨健侯太极拳

(本文原载《邯郸人文》2010年第6期)

——杨式太极拳历史与传奇之二

文/张国胜





太极天骄杨班侯和杨健侯 杨健侯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在杨露禅之后花开两枝,一枝由次子杨班侯继承,保持并传衍下来杨露禅拳架原来的练法,后人称其为杨式老架,也有人称之为“班侯架”。另一枝是由其季子杨建侯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发展,再由其孙杨澄甫进行简化定型,后人称这一枝为传统套路,亦有人称之为定型套路。这样,在杨家太极拳功能的演化上,就技击性与健身性的关系而言,如果说杨班侯是杨露禅的左翼的话,杨健侯则是杨露禅的右翼。伯仲英雄,领一代风骚。

杨班侯主要继承和传播了杨式太极拳的非凡武功。永年民间和太极武术界是将杨班侯作为“打天下”的大英雄来传颂的。由于他武功盖世、性格鲜明,且十分侠义,他的许多事迹与父亲杨露禅一样地精彩和辉煌、脍炙人口。

“两个七教了一个八”

杨班侯,名钰,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7年),卒于光绪十七年(1892年),享年55岁。少时曾随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读书。武禹襄是与杨露禅齐名的武式太极拳祖师,也是永年县广府人。他小杨露禅13岁,与杨露禅有亲缘关系,是清朝贡生。

杨班侯从小性情刚烈,爱打架,孩子们无人可敌,为此常有邻居找上门来向杨露禅告状。杨露禅的性格好,有涵养,偏偏有了他这个调皮找事儿的孩子,为此很伤脑筋。最后,杨露禅给小班侯定下一条规矩,不准他学武,只能学文,以免日后招惹是非。在他十岁时,被父亲送到学馆,跟武禹襄读书。

杨露禅的愿望最后还是落空了。班侯不好好念书,上课总是趴在桌上打瞌睡。把他叫醒,揉揉眼,转头就又呼噜上了。就连老师武禹襄也拿他没办法。

杨班侯学文不成,还把爱打架的毛病带去了。武禹襄从旁观瞧,知道这孩子是个学武的坯子,心想对孩子应因才施教,与杨露禅关系莫逆,不能让班侯耽误了前程,便破例在学馆里收下了杨班侯这么个徒弟,教他太极拳。

别看班侯念书识字那么笨,练起武术来却是异常聪慧,一点就通,且能举一反三,是一个典型的“学武智,学文愚”的偏才。按武禹襄的话说,班侯是“读书不敏,练拳颇悟”。拳技越练越精。他的拳既吸取了杨露禅的长处,又融入了武禹襄的特点,逐步形成风格独特的“班侯架”。后来进北京助父教拳,打了许多著名的恶仗,展示了盖世的武功。永年民间将之称为“两个七教了一个八”。

“班侯架”是后来流传下来的各种杨式太极拳架中最具技击性的拳架。这些拳架计有中架、快架、大架、小架和各种杨式炮捶及“杨式老架”等。

极致的武功

杨班侯秉承乃父血统,是一个真正的武术天才。他的武功不但超过了兄弟,甚至超过了杨、武两位祖师。

太极拳讲究沾、粘、连、随,杨露禅能做到“掌上困燕”,使燕伏于掌心不能起飞。杨班侯的沾粘劲儿毫不亚于其父,他曾骑马手持“白蜡杆”沾住路边一条奔跑的狗,使其不能逃脱,只能一路随班侯马奔跑下去。班侯的轻功提纵术也极高,能蹿房跃脊,如履平地,并能做到“墙上挂画”。在北京与荷兰大力士多尔古打擂时,曾将对方打到腹部的拳吸住不能脱,然后又将对方崩出很远,这是太极武术界所讲经典的“此地风光”,将阴阳的转换做到了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他进京助父教拳后,凡遇上来挑战试手的,露禅都叫班侯去应付。班侯真正做到百战百胜,不管对手多么强悍,均以较大的优势胜出,没有任何悬念。在他诸多武功传奇故事中,以“勇克万斤力”和“怒打雄县刘”最为著名。

勇克“万斤力”

杨班侯咸丰四年(1854年)进京助父教拳。当时虽只有17岁,却已有10余年的拳术功底。有一个人称打过七省擂台无人能敌,叫“万斤力”的拳师,能以双手搓石成粉。此人进京后,听说太极拳能以柔克刚,便揭贴九门,语侵杨氏父子,激其比武。杨露禅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不必理睬,而班侯却对父亲说:“我们开的店里有货,人家来买,你怎么能不卖呢?”于是杨班侯一人去与“万斤力”应战,双方约定在北京西四牌楼比武,并立下生死文书。

到了那天,“观者空巷,班侯骑白马至。万斤力身伟臂壮,一望而知力大无朋;班侯硕长瘦削,状若无能。而万复咆哮如雷,似虎出柙,观者咸为班侯危。是处原有巨碑,高两丈,宽四尺,厚一尺许。两人对阵,万先发,举拳怒击,班侯略闪,拳中碑,立碎。观者喝采,以为班侯必败矣,讵万再进,直取门面,班侯一声喝,举双手向上一分!万已仰跌数丈外,班侯于掌声雷动中策马扬长去”。

怒打“雄县刘”

一日,班侯在王府井大街玉泉池洗澡,偶然听到隔壁有人在谈论拳艺,话语中提到父亲杨露禅的名字,班侯隔着纸墙一望,不由得连肺都气炸了。原来隔壁那个人正在作着污辱太极拳的动作,状似摸鱼捞虾,逗的众人笑得前仰后合。那人接着说:“杨露禅摸鱼捉虾之术,如我与之动手,轻轻赏他一掌,便可击出丈外。”

见此人如此无理轻狂,班侯向浴池中人打问,原来此人正是当时名震北京的恭王府拳师,人称“雄县刘”的刘腾蛟之子刘笑虎。班侯性烈好斗,哪里容得对家拳的如此奚落,一怒之下快步来到隔壁茶室,耐着性子问道:“刚才哪位先生说杨家拳是摸鱼之术?我就是你杨家二爷,今日非让你击我几丈外不可!”

刘笑虎更不搭话,走到班侯面前连击三掌,班侯却纹丝未动。只听班侯说了声“现在该我的了”,拳早已打到刘笑虎的胸上,刘身不由己,退出三丈开外。此事激怒了“雄县刘”,不由分说来到瑞王府,质问杨露禅。露禅明知是“雄县刘”无理,还是喝令班侯速去恭王府,向刘家父子“负荆请罪”。

班侯无奈,只身奔恭王府而去。“雄县刘”把班侯迎至厅中,手捏住半个茶杯,趁递茶之机攻向班侯。谁知班侯只顺手一推,一杯茶水已全部泼在“雄县刘”身上。刘腾蛟脸一红,请班侯到院中献技。班侯走在前面,“雄县刘”突然偷袭,从班侯身后伸出二指,越过班侯头顶,运用“二龙戏珠”之技,直勾班侯双眼。

“雄县刘”自以为班侯躲不过他这毒招,谁知班侯把头一低,伸手将刘的手掌紧紧按在头顶上,随后又伸出另一只手托住刘的小腹,顺势把腰一弯,一个“青龙出水”式,就势把刘举过头顶扔了出去,“雄县刘”跌入院内花丛中。

后来,“雄县刘”为挽回面子,邀班侯在东单演武厅比武,杨露禅领着班侯如期而至,却不见“雄县刘”的人影。一打听,“雄县刘”父子已打点行装返回老家躲了。此事传开,“雄县刘”在北京名声扫地,杨家父子名声大振,“杨无敌”称号传遍整个北京。

近代杰出武侠

杨班侯是一位真正的武术大侠,有极鲜明的性格特征,是颇受群众喜爱的一位怪侠,是近代中国武侠的杰出代表人物。

一般太极界人士在谈到杨班侯时,多是说他脾气爆躁,人难接近,徒弟不多。其实这只是班侯性格的一方面,按永年广府家乡人的记忆,班侯的性格和追求要丰富的多,流传下来的民间记忆非常生动而有个性,且有大义、大理,使人耳目一新。班侯曾“德服飞刀张”,并以高超的武功“巧解村仇”,充分展现了他的武功和侠义。

德服“飞刀张”

河间府有一位“张好天”,练就十二把飞刀,能百步穿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人人都知道他的飞刀厉害,晚清武林高手山东的“大刀王五”曾败在他的手下,人称他的飞刀黄河以北无敌手。

杨班侯有一套自创的“小架太极”,乃太极之精髓,每每总在夜深人静时才练。有一天夜里,班侯练完拳刚刚躺下,感到房顶上似有动静,便迅速起身。没想到他刚离开床,就从窗外飞进三把闪亮的飞刀,不偏不倚全都插在他躺的位置。班侯明白这是有人暗算,便施展轻功,立马出屋上房,四下却无人的踪影。班侯只好回屋,刚要上床,又有三把飞刀迎面而来,比上次还快,班侯急闪过,刀重重地插在了床头上。这时院内房上有了声音:“杨班侯,在下等你多时了!”“我乃河间人氏,听说你打了‘雄县刘’,京城内外无敌手,在下今晚领教你的拳法来了。”话音刚落,又有三把飞刀冲班侯飞来,班侯眼疾手快,舞动手中白蜡杆把飞刀截落地下。

班侯早知有个“飞刀张”,此人12把飞刀名冠武林。而且12把飞刀中,最厉害的要数最后三把,凡与之对阵者,还没有听说有人能躲得过。他心里明白来人正是“飞刀张”。此时已躲过了九把刀,为了对付最后三把,班侯故意卖个破绽,使出了“墙上挂画”的绝技,使最后三把飞刀也落了空。飞刀张顿时锐气全无。班侯历声喝道:“你我远日无仇,近日无冤,何以下此毒手?”飞刀张满脸羞红,说道:“实不相瞒,我这是受人指使。从今以后,北京城只要有你杨班侯在,我飞刀张再不出面……”说罢磕头求饶。

这次“飞刀张”是欲置班侯于死地。按常理,班侯赢了他,完全可以结果他的性命,至少不会再让他在北京待下去,让他丢掉饭碗,终生记取教训。没想到班侯却说:“你也是寄人篱下,焉能不从命?你我都是靠拳脚混饭吃的,北京如此之大,何以不能相容?趁着天色未明,快走吧!”闻此言,飞刀张泪如雨下,对班侯拜了又拜,怅然而去……班侯之武德大义,由此可见一斑。

巧解村仇

在杨班侯身上,秉承着中国武林中的侠义之气,他有高强的武功,却从不恃技欺压百姓,总能胸怀容人、化敌为友,广府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巧解村仇”的故事。

永年城南关和下堤村,不知从哪年哪辈子起,结下了冤仇,平时,南关人不敢到下堤去,下堤人也不敢轻易进城。偶尔进城,路过南关,不是成群结伙,便就是撒个大谎。日久天长,矛盾不断,两个村的仇便越结越深了。

有一天,班侯在城里东大街牌坊庙讲拳,直到摸黑才散。他拿着那根随身携带的白蜡杆,刚出城南门,便听到南关大街上传来一阵吵闹声。班侯停住了脚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下堤人到南关打架来了,”也不知道为啥。下堤村仗着自己村大人多,一下子来了几百号人,站在南关大街上,连吵带骂,要南关人出来较量较量。

班侯不听则已,乍一听,火性子顿起,真想抓几个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可又一想,觉得不对,两个村打架,这是几辈子的事了,谁是谁非早说不清了,然村仇宜解不宜结。自己又在外多年,并不知道根底,于是便装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样子,耐着性子凑上前去搭话。下堤人并不认识班侯,听其口音,便一窝蜂围上来,举拳便打。见此情景,班侯不慌不忙挥动手中的白蜡杆子迎住下堤人群,只见上来一个,那白蜡杆子只一挨身,便给沾住,之后那人早被抛到一个屋顶上了……下堤人并不后退,班侯干脆“如挑滑车”一般,上一个挑一个,没一会儿,已有十几个人被抛到了房上,余者全惊呆了,停在那儿不敢动。见下堤人不敢再向前,班侯跳上房,白蜡杆子又挥动起来,一下子一个,不一会儿,房上的人又全被稳稳当当地送到了房下。然后,班侯站在房上,朝着房下深深一揖道:“恕不远送啦!”

下堤人心里也明白,人家这么高的武功,咱人再多也不是个儿,只不过人家不愿再伤和气而已。见班侯施礼,下堤人也赶紧频频回礼。打那儿以后,南关和下堤真的和好了!

杨班侯绝不仅是性格暴躁的一介武夫,在班侯的身上,实实在在地集中着中国武侠的许多优点。正因如此,老百姓才特别喜爱杨班侯,永年广府的人更以杨班侯为骄傲。

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

杨班侯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太极拳宗师、武术大侠,他同时还应该是一位民族英雄,这也是他当之无愧的。关于他身上的这些特点,在太极拳史上显然发掘得很不够,然而,历史资料和民间记忆却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

郑尔诠先生在他所著《永年县太极拳志》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1840至1911年,是永年太极拳的创业时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教散失,患乱丛生,爱国人士亟思图强救国,呼吁‘尚武自强’。在清军中也多有延请民间武师教授官兵,提高战斗力。”“后杨班侯被举荐任清旗营武术教官,被授予‘武德骑尉’官职,赏戴蓝翎(六品)。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他和清军一同抗击侵略者。清政府见他打洋人,不敢再留用。班侯于同治七年(1868年)回到永年古城,收徒授拳,推广太极。”

杨班侯于1854年进京,至他1868年被迫离开北京,在北京共教拳14年。在此期间,正赶上中国历史上外国入侵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也称“英法联军之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班侯演出了一幕幕的参加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故事,这些故事散见于许多史料和广府古城群众的记忆中,读后令人十分鼓舞。班侯的爱国之举告诉世人,杨家不单是对中国武术文化和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杨家的爱国思想和英雄壮举也是十分令人敬仰的。

避难不忘雪耻

1860年,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大举侵华时期,10月,他们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激起班侯的无比愤怒。23岁的杨班侯那时正在清军当教官。“便率领爱国清军与群众自动联合起来,并肩英勇顽强地抗击侵略者,在战斗中杨班侯施展绝技,挥舞大刀从敌军中杀进杀出,打死打伤侵略者多人,给敌军以重创”(李万成回忆:《走进永年太极》)。

另有一次,他骑着马从法租界门前经过,见一个洋鬼子正在殴打一个中国老人。班侯走到跟前劝阻,可是鬼子不但不理,反而举枪向班侯打来,班侯一怒之下,用脚踢掉鬼子的下巴颏儿,后来又来了几个洋鬼子鸣枪打班侯,班侯才骑马飞去。

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见班侯打了洋人,闯下大祸,也不敢再用他,并扬言说:“如果洋人要人时,准备把班侯送过去。”班侯知情况后(清军中跟他学拳的人很多),便和他的高徒牛连元一起逃往廊坊(连元的老家)避难。班侯到了廊坊后,不忘国耻,为了让徒弟能更好地御侮雪耻,毫不保留地把杨式老架和他一身的绝学传给了牛连元。

后牛连元又把拳艺传给外甥吴孟侠。吴孟侠于1957年把他的绝学太极拳老架“九诀八十一式”拳架和秘诀编成拳谱,公之于世。杨班侯“回到家乡后,更是提倡民众练武强身,以备御侮雪耻。”

杨班侯进京打擂

杨班侯的父亲杨露禅、哥哥杨凤侯、兄弟杨健侯都是有名的太极拳宗师。班侯京城打擂的故事,至今还在永年一带流传。

班侯身在江湖,虽武友甚广,但也难免结些仇怨。为此,回到广府老家后,曾“发誓不再涉足武林。”但北京的各种消息,特别是有关武术方面的消息传到的更快。在广府还没安生多久,北京城里又传来一条新闻——荷兰大力士多尔古,在天坛立下了百日擂台,要中国南北13省豪杰前来打擂。这个荷兰人曾几次夺得世界拳击冠军,人们传言,他单臂能举千斤,在美国一拳打倒过一头一吨多重的大黄牛,在印度双手推倒过十吨重的大象,在意大利曾空手擒过一只雄狮。到中国立擂后,这个多尔古狂言:“在中国能把我打下擂台的,还在他娘怀里吃奶呢!”这些传言,像利箭一样直穿杨班侯的心。他决心进京打擂,去煞煞这个荷兰洋人的傲气。

杨班侯进京打擂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多尔古的耳朵里,为此多尔古也攒足了劲要战胜杨班侯。班侯到京时,“百日擂”已到了最后几天,多尔古还一阵未败,因此更加狂妄。班侯上擂后,先是示弱以麻痹对方,继而又施展轻功让多尔古屡屡扑空,格斗中又使用了太极拳的柔术和弹簧劲,使多尔古进退失据。最后,班侯用太极绝技沾粘之术使多尔古东倒西歪、站立不住,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只能举手认输。

就这样,杨班侯以他出神入化的太极拳术,毫无悬念地“优势获胜”。使洋人的“百日擂台”梦化作了泡影,使国人真正骄傲了一把,扬眉吐气。这件事在晚清一片颓败的景象中使国人精神为之一振。班侯此役不仅给家乡广府古城人争了光,也在全国传为佳话,至今令人不能忘怀。

杨健侯,名鉴,号镜湖,杨露禅三子。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卒于民国7年(1917年),享年78岁。健侯幼时即从父练功,露禅督责甚严,当时刻苦之情形难以忍受,为此,健侯甚至两次自杀,幸均被发现,未成悲剧,终成大家。拳术刚柔相济,出神入化,达到很高的境界。刀、枪、剑、杆各种器械无不精通,且擅长发弹,手拿几粒弹丸,往往能同时击中数只飞鸟,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健侯有极高的武德,从不恃技傲物。他在继承父亲“小架”的基础上,着眼于强身健体,改变动作幅度,使太极拳的招式扩展修改成“中架”,既保持了技击特点,又能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需要,把杨式太极拳向着多种功能的方向(特别是健身)又发展了一步。

健侯性情和善,先随其父在瑞王府授拳,后又通过亲戚武汝清介绍了很多达官贵人跟他学拳;这些人均属于社会上层,对杨健侯与太极拳的宣传是很有影响力的,影响越大,跟健侯学拳的人就越多,使杨式太极拳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健侯与班侯不尽相同,他授拳的对象不单纯是练功之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王公贵族,他们练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健身。为适应这一部分人的需要,杨健侯将杨式太极拳架的蹿蹦跳跃、发劲和难度较大的动作删除,名称定为一百零八式,亦称一百单八式……为使学者易学易记,杨健侯将一百零八式分成六节,也称六路,后来人们也就将其称为老六路。

健侯性格温和,不轻易与人较量,教授大、中、小三种架子,从学者甚众。当时他门中有善用刀、剑者,与健侯交手,健侯仅以拂尘迎敌,一搭手,其人则处于背势,旋被擒拿。健侯还善用枪杆,任何劲力均可发于杆头,遇上他人枪杆,无不被他连人带枪摔出去。西安拳师王某,绰号“红店客”,两手能举五百斤,以力大神勇及擅使大枪驰名陕西。闻健侯之名,特赴京城与杨较技。二人取枪于院中过招,王某举枪直刺,健侯侧身捋之,王扣枪欲按,不料落空,急往回抽,健侯乘势以太极枪法掷击,王某连人带枪仰跌出六七步外。据陈微明记述:“健侯为神武营教练时,年已七十余矣。一日自外归,有莽汉持棍,出其意自后击之,健侯忽转身以手接棍,略送之,莽汉已跌出寻丈。健侯能停燕子于手掌心,燕子不能飞去,盖能听其两爪之劲,随之下松。燕子两足不得力,不得势,而不能飞也。”杨健侯不但化劲好,内功也极深,杨守中曾向他的徒弟张世贤讲过发生在杨健侯身上的一种现象:“一环环的玉镯常缠在手臂上,内力一运,玉镯们可以上上下下来回往返手臂,足见阴柔内劲之高深。”还有一次,杨健侯在北京某戏院看戏,台上武生失手将单刀飞出,刀直奔看客而来,众皆大惊,健侯于座间腾身而起,举手接刀瞬间又将其抛回台上,满座惊叹,传为美谈。

宣统帝逊位,清廷倾覆之后,杨健侯父子及众弟子们均到北京消防队任职。民国六年健侯无疾而终。有三子:长子少侯,次子兆元,三子澄甫。

总结评价起来,杨健侯也与杨班侯一样,是一位有着极高修为的太极拳大家,是更加全面的一位太极拳宗师,是杨家太极拳的一代天骄。他对太极拳的发展功劳巨大,且武德高尚,在太极拳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

(作者系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邯郸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2986.html

更多阅读

万科集团 王石和王健林什么关系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或万科集团,证券简称:万科A、证券代码:000002,证券曾用简称:深万科A、G万科A。公司总股本1099521.02万股(2008年2季度),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63号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现任董事长为

转载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 杨澄甫太极拳

原文地址: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作者:杨氏太极拳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作者:赵幼斌杨澄甫口授的《太极拳术十要》(收录于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书),论述言简意赅,解释清楚易懂。无论是太极拳初学者,还是经年习拳者,都将它作为

工匠祖师、中国科技发明之父——鲁班 鲁班精神 和工匠精神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等。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国人(今山东济宁人)。“般”与“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后世称他为鲁班。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周敬王十三年),卒于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鲁班

声明:《太极天骄杨班侯和杨健侯 杨健侯太极拳》为网友龙卷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