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言语智慧的课堂
——薛法根《猴子种果树》教学赏析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曹爱卫
今天是2012年11月“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活动首日,八堂课,堂堂精彩。尤欣赏薛特的《猴子种果树》。这是二年级的课,一个高个子大男人站在二年级的小朋友中间,本身就很喜感。再加上薛氏独特的智慧和幽默,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言语智能得以有效发展。
薛特的课堂有几大“特”。
一“特”:词串教学扫难点
薛特独创的“词串教学”起课法,相信不少小语人见识过。薛特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经他一拨拉,散落在文本中的词语,或按语词类别,或按语词结构,或按语词意思等,清清爽爽分成一类一类,串成一串一串。儿童通过朗读这些分成类,串成串的语词,就能很轻松地发现规律,建立语词的类别概念。
————今天的《猴子种果树》亦是如此。
薛特先后出现了四组词语:
第一组: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
第二组:梨五杏四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载 农谚
第三组:乌鸦喜鹊 杜鹃
第四组:哇哇喳喳 咕咕
第一组果树名称,学生读完后,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果树?——指向生活经验,扩大概念。
第二组农谚,学生反复读后,教师的追问转变了方向,你读懂了吗?——指向农谚意义的理解。这对七八岁的儿童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停留,需要点拨。
第三组鸟类名称,教师的问题是“你喜欢乌鸦吗?”——为传统观念中的乌鸦拨乱反正:长得丑且有报丧鸟之称的乌鸦,也有其令人称道的孝顺一面,会反哺。
第四组词语则是三种鸟类的叫声,学着叫一叫。
四组词语都呈现后,薛特让孩子们横着读,竖着读,反反复复地读。不要小看薛特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读词语”。在读中,孩子们把最关键的,故事中的变化因素熟记于心了。正如薛特让孩子们读词语时所言:“每一行里都有一个故事。”
归类朗读词串,让言语规律得以彰显并被孩子吸纳。
二“特”:循循善诱讲故事
薛特深知“故事是用来讲的”。
薛特也深谙讲故事之道。
他先自己绘声绘色讲故事的第一部分——小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梨树改种杏树。这次范讲,薛特讲得很细致。
第一自然段讲完后,孩子们发现:猴子种了梨树后,天天就干两件事:浇水和施肥。薛特非常细心,他先范写“浇”,提醒学生,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义意思,声旁表读音;再范写“施肥”,演示古代“月”字的写法,说像一块挂着的排骨肉,告诉学生以后看到“月”字旁,就知道和肉有关系。
薛特继续讲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孩子们说说这回猴子又做了哪两件事?——拔掉梨树,改种杏树。薛特让孩子们拿出手指,和他一起书写“拔掉”“改种”,写“改”这个易错字时,薛特一笔一划写,一边书空一边说笔画名称。
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在讲故事中亦落实到如此到位!
到此,薛特不再继续讲下去,而是让孩子们自己练一练,学着讲一讲这部分故事,并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生动,如“猴哥猴哥”要读得紧凑,读出乌鸦的着急;“猴子一想”,心里想的话又该怎样读等。
孩子们自由读讲,跃跃欲试。薛特指名一位学生讲该段故事后,大赞其讲得好,堪称“优秀”。然后开始“煽风点火”,“刚才这位小朋友讲得很优秀,想不想更优秀?比优秀更优秀叫——了不起,想不想自己变得了不起?想的话,应当这样讲。”出示:
正当()的时候,一只()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呢?有句农谚,‘()’。()要等()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猴子一想:“对呀,()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改种()。
学生挑战成功后,薛特开始加大“风力”,增加“柴火”:“比了不起更了不起叫——不得了,想不想自己变得不得了?想的话,自己讲一讲。”出示:
正当()的时候,一只()地对猴子说:“()。”
猴子一想:“()。”于是就()。
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把故事熟读成诵了。
此时,薛特才将故事继续下去。他启迪孩子们智慧地背诵其余内容:“下面两段老师不讲,你们会吗?你有什么秘诀?”孩子们最喜欢去发现和探究了:下面两段故事,基本只要把乌鸦的名称,果树的名称,还有农谚换一换,就可以讲了。
太棒了,薛特要的就是这感觉!“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自己讲一讲,那你们就是不得了的不得了。”有了自己的规律发现,孩子们轻松完成任务。
接下来呢?
“故事还有一个结尾,谁会讲?猴子一连几年都没有种成果树,它心里就没有什么想法吗?刚才有同学讲这只鸟骗它,对不对?人家说的话对,该不该听?那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果树?”
在薛特的追问中,孩子们的思考逐渐深入。是呀,三种鸟儿的话都没错,鸟是好鸟,树是好树,为什么猴子最后还是没有种成一棵果树呢?除了猴子缺少“耐心”外,更主要的是他缺少“主见”!别人正确的话要听,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学讲故事,启发思考,让孩子发现了文本中的言语智慧。
三“特”:续编故事启智慧
光光会讲故事,孩子们的脑子里留存的只是一个他人的故事。
薛特一直倡导“语文是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学科。”他不会就此了结。
“故事讲到这里完了吗?下面我们来续编故事。”朴素的话语,开启无穷的想象。
薛特出示了这样一段带有空格的话语:
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对猴子说:“()。”猴子一想:“()。”于是()。
他给孩子们三分钟时间,自己编一个故事。孩子们的中“故事”犹如打开闸门的洪水,倾泻而出。
一个孩子是这样说的:
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穿山甲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樱桃树呢?有句农谚,樱桃好吃树难栽,你还是种梨树吧!”猴子一想:“对呀,梨树好种呀!”于是猴子就种梨树了。
孩子的这一续写,把所有的人都逗得哈哈大笑,薛特也笑着说:“你太有才了,种不成樱桃树,又回去种梨树。如此循环,这个故事就永远都没有完结了。”
又一个孩子说:
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老虎对猴子说:“猴弟,猴弟,你怎么总是听别人的话呢?你这样是种不成任何树的,你要坚持,要有耐心!”猴子一想:“对呀,我就种苹果树!”于是猴子就种苹果树了。过了一年又一年,猴子的苹果树丰收了,他把苹果和伙伴们一起分享。
多棒的孩子啊!不仅有读懂文章的智慧,言语中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看孩子们说得差不多了,薛特说:“想不想听老师的故事?”孩子们当然很合作地说:“想!”薛特讲道:“正当猴子伤心地时候,一只狐狸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些鸟的话都是害你的。猴子一想————”,猴子会怎么想呢?薛特再次开启孩子的思维之门。
鸟儿们是在害猴子的吗?狐狸呢,他这样说有道理吗?
通过思辨,薛特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了辩证思维的种子。
续编故事,辩证思考,让孩子的认知从一元走向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