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勃麟1973年生于山东省,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他的成名作就是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隐藏于任何环境背景下。
他的每一张照片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最多竟然长达十个小时。他将自己当作一块空白画布,加上助手的一点帮忙,他可以把自己画成和身后环境几乎一模一样。结果令人乍舌——有的时候路过的人在他一动不动的时候完全觉察不到他的存在。
虽然刘勃麟的伪装艺术令人啧啧称奇,但他其实是想传达一个信息:”中国艺术家的处境非常艰难,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直接原因就是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被强制拆除。我想通过主题为《藏于城中》的照片在沉默中进行抗议;抗议艺术家们恶劣的生存环境,抗议社会对于艺术糟糕的态度。”
(一)
画家刘勃麟出于对自身磨难的不满,创建了中国隐形艺术。他一次次消失在街角、废墟、广场,甚至在国外都流传着他隐身的传说。有一次,他“隐”在了电话亭前,一位女士在那里煲电话粥,两个小时过去了,竟对身边的他竟浑然不觉。这位画家到底想干什么,他自身到底有怎样的故事让他选择了“隐身”?
2011年春节,被称为中国隐形人的刘勃麟从京城回到阔别了许久的故乡山东滨洲。他为家乡人表演了自己的“隐形艺术”。他将自己当作一块空白画布,助手就可以把他画成和身后环境几乎一模一样。结果令人乍舌——有的时候路过的人在他一动不动的时候完全觉察不到他的存在。乡亲们大惊失色,怎么好好的一个大活人,靠墙靠了两个小时,说没有就没了?有人说:“连外国人都奇怪呢,咱们勃麟是神人呗!”听到这样的评语,这个山东大汉就要开心地笑。
刘勃麟今年38岁。1999年从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北京和山东两地求职,但没有哪个位置是属于他的,因此,他就始终是个流浪艺术家。
2005年11月,他好不容易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创作基地,可是,隆隆的铲车开了过来,他赖以生存的艺术营变成了虚墟。他的梦想,再一次被现实击得粉碎。
他想到了抗议,一个艺术家的抗议方式。于是,在中国,一个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隐形艺术。
《城市迷彩1号》抗议野蛮拆迁,观众从中读出了对社会的爱(小标题)
2005年3月,刘勃麟在四处碰壁后,来到北京索家村国际艺术营,找到老师隋建国。老师接纳了他,他开始为老师当助手。
到这一年的秋天,刘勃麟可以独立作业了,也就是说他可自己靠创作为生了。他花了一笔昂贵的钱,正式入住艺术营。就在他要雄心勃勃大干一番的时候,11月16日,艺术营被夷为平地。他和100多位艺术家没有了家。
事业刚刚有了转机,就被莫名其妙地给灭了。而且,任何说法也没有。刘勃麟气得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又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11月18日上午8时,他站在被拆成废墟的工作室上面,对两个画家朋友说:“往我身上涂彩,把我画成和这片废墟一模一样。你们的办法就是不许让任何人看出我来,我要隐藏在这里。”这样,他的朋友开始向他们的身上涂红砖的颜色、水泥的颜色、钢筋的颜色。8个小时过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快,他们就看不到刘勃麟了。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刘勃麟把这个作品拍成照片,取名为《城市迷彩1号》
北京各大媒体的记者也都来了,刘勃麟从隐蔽废墟里发出雷人的声音:“人们啊,我爱你们,可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我变无家可归了,可你们也变残忍了。”。于是,报刊、电视台、电台频频出现对野蛮拆迁的遣责,和对拆迁法的呼吁,《城市迷彩1号》强烈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一周以后,北京三位书画艺术家办了一个抗议野蛮拆迁的美术作品展览《拆.拆.拆?》刘勃麟的《城市迷彩1号》在上百张入选作品被选出来印成宣传海报,飞遍京城的大街小巷。
人们在心灵震撼中思考,在感受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关心,对人们的深爱。
刘勃麟的目的达到了。
关注下岗工人的命运,创作《下岗706》(小标题)
2006年5月13日,北京要举办一个名为“兵临城下”的雕塑展。刘勃麟作为新人,被黄岩先生推荐参赛。
他这时,有点茫然,不知道要拿出什么作品。开展前的15天,他来到展区附近,发现有个名为“706”的工厂,现在已成一片废墟。灵感突现,他想到了下岗工人。于是,他开始了采访。他找到了这个厂的6位下岗工人。他们都是九十年代下岗的,这些人大都在五六十岁的年龄,被买断了工龄,年纪大,知识老化,找不到新的工作。他们本身的待遇差,又要养老人,又要供孩子读书。一家三口住在二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想买房子买不起。
艺术家的良心,催使刘勃麟要为这些人说句公道话。他把6位师请到一起,开了个座谈会。开宗明义,他说:“我想请各位配合我,塑一组群雕,你们靠在工厂剩下的那段墙上,我把你们画消失了。表达我对你们的关心,也请全社会都来关心你们。只有你们站在那里,才有说服力。”
一个在酒店里递毛巾的师傅问:“你想干嘛?这要引起社会问题怎么办?让外国人笑话我们怎么办?”刘勃麟听了这句话,差点掉下眼泪。多好的工人哪,在自己受了那么多委屈后,他们还在想着我们的国家。
刘勃麟耐心地解释说:“不会的,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逐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但你们的问题要提出来,要引起重视才行。”工人们沉默。他们越是这样,刘勃麟就越是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半个月过去了,刘勃麟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还是不行。5月12日晚上,他突然问一句:“你们想念706厂吗?”此方一出,师傅们不约而同地流出了眼泪。沉默半点晌,他们终于同意了。
5月13日,“兵临城下”开展。当天下午,6位工人师傅带着一直保留着的工作服、鞋子,来到了工厂仅剩的那段墙边,紧紧靠在墙上,他们站成了一队。
刘勃麟和三个画家朋友,挥毫泼墨。3个小时过后,6位师傅消失了,那里只是一段孤苦无依的墙,深蓝色的底子,白色的条纹,上面似隐似现“文革”的语录:“工人阶阶级……”
这个取名为《下岗706》的作品,立即吸引了众多中外参观者。人们为刘勃麟的社会良心而鼓掌,掌声最热烈的是那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工人老大哥。
《下岗706》被评委认为是最具创新意义的艺术,最具人文关怀的作品。刘勃麟因此而获大奖。
然而刘勃麟最高兴的是工人们的掌声。
不久以后,6位师傅告诉他的消息,说北京市有关部门因为看了这个作品而开始着手解决下岗706工人的困难。自己的作品干预了社会,促进了社会进步,这是他最高兴的。
《城市迷彩之东方红》让观众记住历史,“我们再不能有文革!”(小标题)
刘勃麟这样画着,名声越来越大,画儿卖得很好,生存问题也基本解决了。他的创作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
2007年6月,他在“751”工厂院里,看到一辆老掉牙和“东方红”牌火车头,仍在企业的专用线慢条斯理地服役。他看了那辆车头许久,作为经历过那些段痛苦历史的人,他感慨万千。他觉得自己是发现了那个年代的特殊符号,他要记录下来。于是,他站在了车头的栏杆上,让自己的同伴开画,他要隐在车头里,向世人讲述曾经的秘密。
他的助手开始往他身上涂绿漆、涂黑漆,画到一半的时候,也就是他一半在里一半在外的时候,工厂的保卫科来了人。
“你们不能画!”保卫干事语气很坚决。
“师傅,求求您,我的作品就剩一半了。”刘勃麟语气很坚定。
双方僵持了半个小时,以刘勃麟撤退为结局。可是,在他快走的时候,保卫干事忽然神神秘秘地伏在他耳边对他说:“想画,也不是绝对不行,你表示表示,我明天把车开出来,你可劲儿画。在门里是我的责任,到了门外,我就没有责任了。你给我400元就行。”刘勃麟苦笑着答应了。
回到工作室,刘勃麟想,这个保卫干事的表现,正是长期极左思想造成的。他对艺术创作是如此的无知如此的粗暴,而他所谓的责任心又是如此地虚假,400元即可买断。这更坚定了他要创作这幅画的决心。艺术是要有教育功能的,他要教育人们再不能这样。
第二天,刘勃麟付给了那个保卫干事400元。他果然热情地把车头开了出来。刘勃麟站在车头前,让助手画了整整2小时,他与“东方红”融为一体了。
画作拍成展照片展出后,一些青年观众看不懂。刘勃麟站在作品前,耐心地对大家说:“我隐藏在里面,就是想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我们再不能有文革了。”
有观众问:“刘老师,您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他就会两眼湿湿地告诉人家:“因为爱,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人民。”
远征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让高傲的西欧美术界仰视中国(小标题)
刘勃麟名声大振,他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举办过个人作品展。人们对他的隐形艺术交口称赞,但他并不满足国内同胞的赞许。
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候,他就知道,尽管我们中国的美术界古往今来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但西方人仍然不愿承认,特别是在油画方面,他们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作品。
于是,他决定远征欧洲,让那里的执偏见的艺术界低下高傲的头。
巴黎、威尼斯外国人惊呼他为精通“隐身术”的“中国隐形人。”
(一)内容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2919460102dqob.html
(二)
化蝶
千里传音、飞天神功、隐身术是中国远古神话的三大梦想。21世纪,飞机实现了人类飞的梦想,电话、手机实现了千里传音的梦想,唯独隐身无法实现。前几年,美国导演保罗•范•霍文拍出一部叫《隐身人》的科幻电影,那位因实验意外而隐身的科学家,风靡全球,同时也给出一个命题,如果你会隐身,你要做什么?是搞恶作剧?不断地按别人门铃?去拿别人的东西?或者去做好事,成为最酷的007,锄强扶弱……
山东籍汉子刘勃麟给出了另一种选择——当艺术家。他的“隐形作品”震惊了整个英伦半岛,令见多识广的英国人也被“雷”得皮焦里嫩。
隐形缘于一次意外
刘勃麟是山东人,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毕业后,刘勃麟在山东一所大学当美术老师。由于学校凡事都要看资历,刘勃麟总觉得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2005年,他辞职到北京当“北漂”。那段时间,他心情灰暗。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感觉社会上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再加上又经历了社会的阴暗面,没人关心自己,他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纯属多余。在他看来,人们看自己就像是空气。
北漂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刚来北京不久,初到北京的根据地、著名的索家村国际艺术营又面临拆迁。作为当时北京已颇有名气的艺术家聚集区,索家村汇集了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众多自由艺术家。但是好景不长,索家村很快就因城市的扩张和房地产开发的双重挤压而面临被迫拆迁的命运,刘勃麟也不得不面临他的导师隋建国的工作室搬走,而失去栖身之地的境地。
这件事对当时的刘勃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触动,2005年11月18日晚,刘勃麟来到已经成为废墟的索家村艺术营,看着写满“拆”字的墙壁,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把自己图上颜料,色彩如果和墙一样的话,就能融为一体了。他立即取出丙烯颜料,调出深褐色,往自己的手、脚、脖子和脸上抹了一圈。黄色的皮肤看不出来了,黑色的皮鞋也不见了。刘勃麟选好角度后,摄影师迅速按下快门,刘勃麟惊奇地发现,脸、上身、脚都看不清了,需要细细看才能看出点身体轮廓,自己几乎消失了。
无意中掌握了隐身术,刘勃麟惊讶不已,从此他潜心钻研“隐身术”。他发现,只要首先穿上一套50元的作训服,裸露的皮肤上贴满粘性超强的女性面膜;然后选择一处有代表性的环境,站在选好的地方一动不动,让助手在自己身上画上和环境所匹配的图案;最后用拍照的形式宣布作品完成——一次有创意的隐形过程就可以完成了。
从此,迷上“隐身”的刘勃麟在多个地点把自己“变没”,创作出了一系列作品。有一次,他在北京一座楼房前把自己画成了铁门,结果居民一拉门,发现铁门竟然是软的,而且还长了眼睛,还好没把人家吓出毛病来。那户人家知道他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后,也没有责怪他,反而绕有兴致地观看,和他合影。
他把自己创作出的一系列作品命名为《城市迷彩》系列,几乎每个第一次见到这些作品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在伦敦皇家骑兵检阅场的一尊古炮前,他和大炮融为一体;粗看是一堵涂写着“统一思想、宣传教育”的白墙,仔细看才发现他站在墙边;他像幽灵穿过对方的身体……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神奇的艺术家就像是透明的,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刘勃麟每完成一件作品就要废掉一套衣服。为了创作这些作品,这些年,他几乎和北京一个劳保用品店的老板混得特别熟。到现在刘勃麟已经在他那儿买了60多套作训服。有意思的是他一直没有告诉那位老板自己其实是艺术家,在老板心目中可能认为刘勃麟就是一个建筑包工头,买衣服是给底下工人穿的。
创作过程很辛苦
在鸟巢前“消失”,一直是刘勃麟最满意的 一次“魔法”体验。
2009年11月初,北京降下入冬的第一场雪,刘勃麟起了个大早,带着他的隐身装备来到了鸟巢。
上午10点,刘勃麟取出一件建筑工地上常见的简单迷彩服穿上,一动不动站好。随行的助手赶紧取出画笔和丙烯颜料在他的衣服上一笔一笔涂抹。站了3个小时后,刘勃麟的手和脚已经冻得麻木,身体也忍不住打哆嗦。不过,这个时候,刘勃麟的身体也已经几乎透明,远远一看几乎和身后的鸟巢融为一体,这让他颇为得意。
随行的摄影师发现刘勃麟已经几乎隐身,当即让他在“鸟巢”前调整好姿势,设计好最佳拍摄角度后,摄影师按下快门,照片上出现神奇的一幕:刘勃麟几乎成了一个透明体。更为神奇的是,周围的人甚至没发现这个“隐形人”,大庭广众之下,刘勃麟把自己“变没了”。
成功隐身后,刘勃麟一般不会停留多久,多是待摄影师拍好照片后就换下衣服打道回府。但鸟巢那次隐身前后化妆的时间太长了,刘勃麟一直站了3个小时,腿脚都冻得僵硬了。
类似这样的辛苦其实非常普遍,许多观众看到的每一副作品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最多竟然长达十个小时。虽然在身上画画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是丙烯颜料还是会渗透到皮肤中去,时间久了特别刺痛,而且完成一件作品通常需要站5-10小时,经常会站到脚肿。
有一次,刘勃麟在上海街头当众在全身赤裸的男子身上拔罐。他找来一名披着浴巾的男模特儿,表演时将男模的浴巾撤掉,让他全身赤裸地站在上海街头,之后刘勃麟毫不在意地拿起人头造型的水晶罐,一个接着一个地帮模特儿拔罐,让现场女性观众看得面红耳赤。
其实,刘勃麟只想通过这种艺术表达一种现代人只满足于物质的追求,丧失了对精神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浑噩状态在当今社会普遍蔓延开来,犹如一种体内不可排除的毒素般滞留在人们的身体中。刘勃麟深知精神上的麻痹比肉体的死亡更加可怕。作为艺术家的他只能用自己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他的恐慌。他用油彩的方式在正常的人体里长出十几个不同表情的自己,有的癫狂,有的含蓄,有的可怕,其实这些都是非常状态下无奈的自己。
在刘勃麟看来,“隐形”不是幻觉,也绝没有电脑合成,只是将真人融入自然环境,利用色彩效应将人“隐形”。在他的理解中,个体的主动消失,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隐藏。社会中,人的地位、权力、职业和收入会被分为多个等级,人对人的态度也多种多样。
“中国隐形人”名震海外
刘勃麟的名气越来越大,被封“中国隐形人”。因为他一系列的创作,他甚至获得浙江卫视的2010年“年度风尚艺术家”称号。
有一年4月,英国红楼艺术基金会邀请刘勃麟去伦敦,他在那里整整呆了1个月。他去当地很多有代表性的景观区实施自己的作品,英国人看到他在身上刷颜料,最开始还以为他是普通的街头艺术家,后来才觉得这个创意很棒。许多英国人通常看到他作品完成后都张大了嘴巴,有人甚至说这个人会“隐身术”。
当地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是:“36岁的中国艺术家刘勃麟将自己化身成一块空白帆布,通过这样的艺术,他想展示城市环境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当他表演时,人们根本都没有注意到他就在身边,除非刘勃麟自己开始移动身体。”去国外进行个人作品展时,他还在伦敦、巴黎、威尼斯等城市玩起了消失。
在英国时,刘勃麟看中了大街上的电话亭。于是,他找来伦敦的艺术家同行,协助自己“隐身”。一个中国人站在伦敦街头,往自己身上抹涂料,在这个经常有行为艺术上演的地方,刘勃麟的举动还是引起了一些人驻足。经过几个小时的创作,刘勃麟把自己变成了电话亭的一部分。在最后拍成了照片中,刘勃麟伫立在电话亭前,几乎能以假乱真,电话亭里,一位女士在打着电话,全然不觉。
很多人以为刘勃麟是当代艺术家,在当代艺术正红火时,他一定财源丰盛。但在创作《城市迷彩》期间,刘勃麟的经济状况其实很差,也是从那个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创作有市场的作品。他重新回到比《城市迷彩》更适合市场的雕塑作品上来。
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比如《握紧的铁拳》等,通过这些作品向市场回归,对于他来说,大概也是无奈的事情吧。
网上对于刘勃麟的争议很大,网友给他起了个“国产隐形人”的外号。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位艺术家很有才,可是也有不少人质疑他的作品肤浅,是电脑PS出来的。对于这些,刘勃麟一笑而过,他说:“这是他们的观点,我尽量让自己的作品更完善就可以了。”
(二)内容来源:http://www.chsi.com.cn/jyzd/zazhi/cz/201111/20111123/262327262.html
(三)
跟随视觉设计网站 Yatzer 对中国艺术家刘勃麟的独家访谈,探讨与了解他的作品 ‘Hiding in the City’背后的想法。艺术家以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它更深层的意义.
您创作的最初的源泉是什么?最初是怎么出现这个想法的?
答:在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经历了一段没有工作,没有家庭,没有关爱。没有收入,没有感情的四年,我在这几年里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被社会抛弃一样,没有社会里的位置。我在环境里可有可无。这是我情感的内因。导火索是2005年11月16日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地索家村国际艺术营被城管强行拆除。我作为在场的艺术家,开始做了一系列城市迷彩作品,用来表达对政府暴行的反抗。我用我的行为作品来表现艺术家的不受保护的地位和艺术创作的恶劣环境。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城市的场景作为您作品的背景?对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答:在我们有着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国社会,在他的逻辑里必须要有一些大字出现,来告诉和清洗大众的大脑。我们需要的人是什么样子。比如:墙体上会有统一思想,宣传教育这样的大字,这其实就是来愚弄大众的方法,最终的得益者是确定这些标语的人。我的身体选择这样的墙面做隐身和被消失,这时候不是我和背景墙的关系,其实是我作为个体和这些以愚弄大众的标语的关系。在中国我们对这样的口号大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我想用我的作品提示人们多考虑自己生活的环境。
您选择这些场景之前有什么特殊的筛选过程吗?
答:我的作品在某一方面在记录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因为在文革期间的一些标语以及习惯到现在我们还是在沿用。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是我的作品的关注点,我其实在询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会发展这样?我们以后该如何反思我们现在面对的社会?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社会该往哪里去?
您如何感受把自己当作一张空白的画布?
答:在实施作品的时候采取不动的姿势,我有助手来帮我完成在身体上的彩绘,他们会尽力帮我把我的身体画的的背景是一样的颜色。最后由照相机记录下来。我是靠坚强的意志来让自己坚持的。在做城市迷彩作品的先期,我其实很享受这种过程,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或许在那一刻凝结在我必须站立住、必须坚持的信念里了。
您为何选用用摄影然后出片这种形式来表达您的艺术想法?
答:我的这样的艺术形式在行为过程录其实没有太多的观赏性,就是努力把身体上画的和背景一样,如果说有艺术感染力的话,最后拍完的效果才是最好的最有说明性的作品,所以由最后的照片作为作品的呈现方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您每一次拍照需要多久的时间?在您自己的身上画画需要多久?另外,在创造一个作品的时候,您大概需要多少外介的帮助?
答:我的作品从开始到最后结束,一般会持续3-4个小时,画画的工作都是由助手完成的,还有最后的拍摄也是由助手完成的,我的工作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画画不是你,拍照片也不是你,那怎么会是你的作品呢?我的工作是要挑选有意义背景,和选择由那个助手来帮我画画和拍摄。我一般在拍城市迷彩作品之前,我会先选择几个备选的地点,然后再选择最合适以一个作为实际拍摄的背景。到实际拍摄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站在那里尽量不动,其余的都是有我的助手来完成,比如像涂色和摄像以及最后的摄影,都是助手完成。会在其中指导他们尽快尽好的完成。在开始之前,我会先拍一张我站在这里的照片,和助手分析哪里是重要部分,哪里要首先完成。再就是在调颜色的同时尽量要调的颜色和我身后的颜色尽量一致。最来就是一笔笔的涂色了,要把身体上面画的和背景一样,很重要的就是身体两侧的线要和背景一样。
您觉得您是一个具有政治意味的艺术家吗?
答:首先,我的作品里含有强烈的政治成分我必须解释一下,应该这样说:因为我生活的环境里充满的政治的因素,才导致我的作品里才含有政治的成分,因为我是生活在这样的空气中的,所以在我的作品里才会有这样的方式来呈现。我同意你的—-艺术可以对社会的变化起积极作用的说法,因为艺术作品在现今的时代的主要的气质是:通过作品的反思和疑虑来提示人类,让人们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身处的化境和面临的问题。我也是通过作品来提示周围的人,我想让观众思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在我的作品里在一开始就伴随这艺术家工作被强行拆除开始的,在一开始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怀疑社会、对命运抗争的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决定了这一系列作品的反叛的气质。后来作品里出现的标语,一家人,拆迁,红旗等等因素都是这种脉络的延续。
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您觉得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答:在中国选择作为艺术家,等于选择了苦痛和寂寞。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在社会上是没有你的位置的,你必须面对一无所有的处境。在中国在行为艺术作品有时候没有办法的选择。因为你除了身体,你什么也没有。身体是你最后的一张牌。所以我必须更有毅力的做我的作品。
当您拍摄您作品的时候,路人看见了,他们的反应是什么?
答:非常好奇,他们开始都不会太理解我在做什么,但,经过观察和交流后,他们都是慢慢理解我的艺术作品,这也是社会大众开始接受当代艺术的开始。
您觉得让中国艺术家受到国际上的注意和认可是否很难?
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当代艺术开始之初,还是以模仿和借鉴国外为主,但随着对本国问题的关注,已经有慢慢成熟的感觉。我觉得有三点,这要做到了就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一,立足中中国的社会生活,现在的生活基本没有国内外之分。二是立足当代的社会思考,把反思社会当做自己的责任。三,忘记所谓的传统,因为尊重传统必定会束缚人的思考。
(三)内容来源:http://www.wowsai.com/zixun/4302-0-0.html和番茄派fqpai.x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