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化 《国学老三篇》 弘扬国学经典中华文化

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挽救人心坠落,唯有明化教孝。

国学老三 篇


《三字经》

《弟子规》

《太上感应篇》

----------------------------------------------------------------------------------------------

前言

《三字经》《弟子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富含哲理。不独是儿童启蒙的传统教材,更是成人修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太上感应篇》是道家劝善之书,融合了儒家、佛学思想,因而被儒、释、道三家均奉为经典。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宋朝皇帝宋理宗为刊行此书而亲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之后,为此书作序、作注者代不乏人,影响十分广泛,乃至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皆有此书的流布。

《太上感应篇》源于东晋,《三字经》起于南宋,《弟子规》成书于清朝。这三本书集华夏传统典籍之大成,已成为华夏民族教化世人的“国学老三篇”。纵观华夏历史,人才辈出,灿若星河,均受益于深厚的华夏传统文明之薰陶。无论千秋百代的华夏儿童,成年及老者,都应认真研读,切实施行,终生不懈。

读习“国学老三篇”之法:须每日抽空读一、二句原文,看三、四遍解释,思考五、六次,慢慢地体会、理解其中的道理。第二天再看下句,依此类推。要不多久,就熟悉了全篇。

读懂是第一步,思考和理解是第二步。第三步就要切实去做到。怎么做呢?就是一言一行能够“做事要循天理;出言要顺民心”。简单地讲就是六个字:“语善、视善、行善”。

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挽救人心坠落,唯有明化教孝。

冀望各界有识之士,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积德累功,尽力翻印,传播民众。为“挽救社会坠落之风气,传承华夏文明之薪火”而尽绵薄之力。

岁次乙未年之元旦老学究龙耳东于武昌府

三字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zhù)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dòu)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duò)【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zhuó),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rónɡ)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yuē)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16、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十干者,甲至(ɡuǐ)。十二支,子至(hài)【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yuē)黄道,日所(chán)。曰赤道,当中权【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yuē)江河,曰淮济。此四(),水之纪【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2、曰(dài)华,(sōnɡ)(hénɡ)(hén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3、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士:旧指读书人。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4、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wěn)【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5、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6、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7、稻梁(shū),麦(shǔ)()。此六谷,人所食。【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高梁、豆类、麦子(小麦、大麦、荞麦)、包谷(玉米)和粟(小米),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8、马牛羊,鸡犬(shǐ)。此六(chù),人所()【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才被人们渐渐驯化、饲养。。

29、曰喜怒,曰(āi)()。爱恶欲,七情()【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0、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1、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2(shān)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xiù)【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3(páo)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4、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5、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6、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7、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ɡōnɡ)【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8、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39、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0、斩齐衰,大小功。至()麻,五服终。【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1、礼乐射,()书数。古六艺,今不具。【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2、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3、有古文,大小(zhuàn)。隶草继,不可乱。【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4、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5、凡训,须讲究。详训( ɡǔ),明句读。【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6、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7、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孔子有关优良德行言论的一部书。

48、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49、作中(yōnɡ),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0、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1、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解释】把四书(中庸、大学、论语、孟子)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3、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4、有典(),有训(ɡào)。有誓命,书之(ào)【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训诫帝王的言辞;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5、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6、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7(yuē)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58、诗既亡,春秋作。寓(bāo)(biǎn),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59、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0、经既明,方读子。(cuō)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1、五子者,有(xún)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2、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3、自()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4、唐有(),号二帝。相()(xùn),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5、夏有(),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通常说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是指:尧、舜、禹、汤、武。

66、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7、周武王,始(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68、周(zhé)东,王纲坠。(chěnɡ)干戈,尚游说。【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69、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0(yínɡ)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莽变革。【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王莽改革变新,称新帝,立新朝。

72、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解释】刘氏宗王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3、魏(shǔ)吴,争汉鼎。号三国,()两晋。【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4、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今南京)。

75、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6(dài)(suí),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77、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78、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79、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0、炎宋兴,受周(chán)。十八传,南北混。【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1、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

82()中国,兼(rónɡ)()。九十年,返沙()

【解释】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到了中原,兼并边疆民族。统治九十年后,败回蒙古沙漠。

83、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4、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5、权(yān)肆,(kòu)如林。李闯出,神器(fén)【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6、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xùn)
【解释】清军入关后,从顺治皇帝开始,占领了神圣的京城,传了十代,到宣统皇帝的时候,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皇帝退位。

87、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解释】中华民国成立,国家推举总统,实现共和制了。以汉人为主的华夏民族的江山得到了恢复,民国兴盛了起来!

88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shuāi)【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89、史虽(fán),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0、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jiàn)【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1、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考证历史事实、查阅历史资料,彻底懂得、明白了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2、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于斯。【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3、昔仲尼,师项(tuó)。古圣贤,尚勤学。【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94、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95、披()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96、头悬梁,(zhuī)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97、如(nánɡ)(yínɡ),如映雪。家虽贫,学不(chuò)【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98、如负(xīn),如挂角。身虽劳,犹苦(zhuó)【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99、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0、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解释】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1、若梁(hào),八十二。对大廷,(kuí)多士。【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2、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3(yínɡ)八岁,能咏诗。()七岁,能赋棋。【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04、彼(yǐnɡ)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05、蔡文姬,能(biàn)(qín)。谢道(yùn),能(yǒnɡ)(yín)【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06、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解释】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07、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08、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09、犬守夜,鸡司晨。(ɡǒu)不学,()为人。【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110、蚕吐丝,蜂(niànɡ)蜜。人不学,不如物。【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1、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112、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3、人遗子,金满(yínɡ)。我教子,唯一经。【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14、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首孝()(jǐn)

【译文】《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译文】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第一章: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huǎn)父母命行勿(lǎn)

【译文】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事虽小(shàn)茍擅为 子道亏

【译文】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由着性子胡来,如果胡来的话,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

物虽小勿私(zànɡ)(ɡǒu)私藏 亲心伤

【译文】东西虽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会感到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亲所讨厌的东西,要小心为他们拿掉。

身有伤()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译文】要爱惜身体,遵守道德。身体有了伤痛,会让父母担心;道德出了毛病,会让父母亲丢丑。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恶我孝方贤

【译文】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是要孝顺他们,这才是最可贵的。

亲有过 谏使更()吾色柔吾声

【译文】父母亲有过错,要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规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轻声细语。

(jiàn)不入 悦复谏号泣随()无怨

【译文】你的劝说父母听不进去,那就等父母高兴时再劝,要哭叫着规劝;父母生气了,抽打你一顿,也要毫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chánɡ)(zhòu)夜侍 不离床

【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要自己先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父母亲病倒在床上,要日夜护理,不离开他们的身边。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译文】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三年中,夫妻不同居,不喝酒吃肉。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译文】办理丧事要尽到礼节,祭拜要真心诚意;对待死去的父母,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第二章:出则()

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孝在中

【译文】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mǐn)

【译文】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相互忍让了,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译文】长辈呼唤人时,如果你听到了,应马上帮他呼叫;如果要叫的人不在,而你能做长辈吩咐的事,就应该前去照应。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译文】有事情叫长辈,不能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见:古同“现”

。表现。此处有夸耀、卖弄之意。

路遇长()()()长无言 退恭立

【译文】路上遇见长辈,应当迅速向前鞠躬问好;长辈没有和你说话时,要退在旁边恭敬站立,不要多嘴。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

【译文】遇到长辈时,如果骑着马要立即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过去后,还须站立在一旁目送一百多步。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译文】假如长辈站着,做小辈的就不要自以为是地坐下来;长辈坐下后,招呼你坐下你才可以坐下。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译文】在长辈前说话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

进必()退必迟问起对()

【译文】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你话时,要站起来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兄长辈的亲友,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第三章(jǐn)

(cháo)起早(mián)老易至 惜此时

【译文】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上床;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晨必(ɡuàn)(shù)便()(zhé)净手

【译文】清晨起床后,必须洗脸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ɡuàn)必正(niǔ)必结袜与()()紧切

【译文】帽子要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huì)

【译文】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衣贵洁 不贵华(xún)下称家

【译文】穿衣服贵在整洁,不在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这就叫做“得体”。分:分寸、身份;称:符合、相当、适合。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 过:超越。则:准则,法则,节制。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步从容 立端正()深圆拜恭敬

【译文】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拱手作揖时要弯腰,跪下磕头时要态度恭敬。揖:拱手。弯腰鞠躬的姿势到位:双手抱拳,要成圆形。弯腰行礼,头、肩、背要深沉弯下成90度。如此才表现出诚恳之意。拜:跪下磕头。

()(jiàn)()()()()()(yáo)()

【译文】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叉开两条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腿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阙:门槛。跛:不平衡。倚:偏斜,依仗。箕:簸箕。踞:伸开腿坐,两腿叉开如八字形。髀,大腿。摇髀:摇晃大腿。

缓揭廉 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译文】掀起帘子的时候,动作要慢要轻,尽是不要发出响声;转弯的地方,距离要宽远,幅度要大一点,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缓:慢。宽:距离远、大。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译文】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译文】做事情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做事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轻:瞧不起、轻视。略:疏忽。

斗闹场 绝勿近(xié)()绝无问

【译文】遇到喧闹争斗的场合,绝不走近;遇到不正当的事情,绝不去打听。

将入门(shú)将上堂 声必扬

【译文】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扬:提高声音。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译文】别人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用人物 须明求(tǎnɡ)不问即为偷

【译文】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倘:如果.悭:吝啬。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以后有急用,再借也不难了。

第四章:信

凡出言 信为先(zhà)与妄()(yān)

【译文】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以的。诈:欺骗。妄:胡说、乱讲。奚:为何、为什么。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nìnɡ)

【译文】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说话要恰当、要实在,千万不要花言巧语。惟:希望、祈使。佞,巧言善辩、谄媚。巧,狡诈、虚伪。

刻薄语(huì)()市井气 切戒之

【译文】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粗俗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掉。刻薄:取笑、奚落别人。刻,伤害、剥削。薄,不敦厚。秽:肮脏的、不干净的。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译文】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了解得不明白的,不要随便乱传播。的:的确、真实。

事非宜(qīnɡ)(nuò)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别人要你做的事情如果不适宜,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信口答应了,不论做还是不做,都是你的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译文】说话时,吐字要郑重舒缓,不要太急太快,不要模糊不清。重:慎重、稳重。舒:缓慢、从容。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译文】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

【译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去的。跻:赶上,与领先者平齐。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无加警

【译文】看见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应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当自励

【译文】做人最要紧的只有道德、学问、才干、本领。在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惟:只有。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

【译文】穿的、吃的这种不重要的事如人家,不要悲伤生气。戚:忧伤。

闻过怒()()损友来 益友却

【译文】如果听别人批评你有缺点就生气;听别人称赞你的好话就高兴,那么,坏朋友就会接近你,而好朋友就离你远去。

闻誉恐 闻过欣(liànɡ)渐相亲

【译文】如果听到赞美你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就高兴接受,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直,正直。谅,诚实守信。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译文】不经意间犯了过失就叫“错”,还可以原谅;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一定要受到惩罚。非:过失。

过能改()(tǎnɡ)(yǎn)(shì)增一(ɡū)

【译文】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说谎隐瞒,就等于又多了一个过错。掩饰:隐藏、隐瞒。辜:罪过。

第五章: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天同()地同(zǎi)

【译文】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mào)

【译文】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就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品行,而不是看他外表好看或衣服华丽。貌高:外表比别人好。貌,外表。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译文】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本领和能力,而不是看他吹牛皮、说大话。才大者:才华很好的人。言大:说大话。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勿轻()

【译文】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有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嫉妒、不服气,甚至说人家的坏话。轻:随便、轻易。訾:批评、毁谤。

(chǎn)勿骄贫(yàn)勿喜新

【译文】不要讨好富人,有不要轻看穷人;不要讨厌身份普通的老朋友,也不要去巴结有地位的新相识。谄:用言语巴结、讨好别人。

人不闲勿事(jiǎo)人不安勿话(rǎo)

【译文】别人正忙得没空闲时,不要因为自己的小事去打扰别人,别人情绪不安、心情不佳时,不要唠唠叨叨对他说个不停。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译文】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别人有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miǎn)

【译文】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称赞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努力向上。

扬人恶 即是恶()(shèn)(huò)且作

【译文】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过度的痛恨他、批评他,反而会为自己招来灾难与祸害。疾,憎恨。甚,过分、过度。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朋友间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道德就会更加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相劝,双方的道德就会有欠缺。规:劝告。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译文】拿别人的东西和给别人的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的东西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就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将加人 先问己己不()即速已

【译文】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应该马上停止。加,施加、强制。已,停止。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得了人家的恩惠、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去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身贵端 虽贵端()而宽

【译文】对待婢女仆人,自身最重要的是应该言行端正无私。虽然如此,还需要仁慈宽厚,不要严苛或者看不起他们。仆:被人雇佣差遣服务的人。婢:被役使的女子。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用权势去压服人,他们虽然会表面服从,但心里还是不服;用道理说服人,才会令他们心服口服。

第六章: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仁者稀

【译文】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性格性情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平凡人是大多数,而真正德行宽厚高尚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仁:德行宽厚。

果仁者人多(wèi)言不(huì)色不(mèi)

【译文】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畏:敬服。讳: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谄:奉承巴结。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译文】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道德品质会一天天提高,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劣的人接近你,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败坏。小人:品德恶劣的人

第七章: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译文】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懂得应用,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了浮华不实的习气,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力行:亲自实践、勉力去做。但:只有、唯有。学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mèi)理真

【译文】但是,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任:听凭。昧:胡涂而不明理。理:事物的规律、意旨。真:纯正的、不虚假的。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jiē)

【译文】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要用心地想);眼到(要仔细地看);口到(要专心地朗读。读出声音来,耳朵就听到了。现代科学证明:朗读的声音,不仅耳朵能听到,还能通过声波、音频和呼吸等作用,促进五脏六腑的轻微活动与血脉气息的运行而强身健体),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信:确实、真的。皆,都、全。要,重要、需要。

方读此()()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慕,想念。彼,那,另外。未:没有。终:结束、完毕。起:开始。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zhì)(sài)

【译文】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工夫:指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心有疑(zhá)就人问求确义

【译文】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理解清楚。札记:笔记,读书时记录的重点或心得。就:靠近。确:确切、真正。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yàn)

【译文】读书的房间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文具要放端正,这才像个读书的样子。几:长方形的矮桌。案:桌子。笔:作字画的工具。古人把它与墨、砚、纸合称文房四宝。砚:磨墨的工具。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译文】如果内心不端正,磨墨就容易磨偏;如果内心有杂念,字就不容易写端正。学习要专心致志。磨:转动研磨。病:瑕疵、缺陷。

(diǎn)()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译文】整理排列书籍要有秩序,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列:排列、陈列。典:重要的书籍。籍:书本。

虽有急(shù)有缺坏 就补之

【译文】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籍整理好以后再离开;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修补好。

非圣书(pínɡ)勿视()聪明坏心志

【译文】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然,就会遮蔽你的耳目,障碍你的智慧,败坏你善良的本性与志节,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让你分不清是非曲直。圣是“博通事理”,博通事理的人所写的书就是圣书,多半是教人智、仁、圣、义、忠、和等六德之意义,对人的教化有益。屏:此处读作“丙”,排除的意思。敝:通蔽,障碍。聪明:指耳目。耳可以听其声察其意,目可以明察事物,所以亦有智慧的意思。心志:善良的本性与志节。

勿自暴勿自()圣与贤(xùn)

【译文】暴:伤害的意思。说话不讲道理叫做“自暴”。弃:放弃,舍而绝之。做事胡作非为叫做“自弃”。做人绝不可以这样,只要你不自以为是,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而应该发奋向上,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那么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可以逐渐做到的。贤:多才有善行的人称贤,次于圣者。驯致,亦作“驯至 ”。指逐渐达到。

《太上感应篇》注释版

【明义章 第一】

太上曰,祸福无门,(wéi)人自召。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示警章 第二】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 ,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hào),多逢忧(huàn) (jiē)恶之,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监察章 第三】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gēng)申日(zhé)()天曹,言人罪过。月(huì)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 ,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 ,先须避之



【积善章 第四】

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不()(xié)(jìng),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忠孝友(),正已化人(jīn)()(guǎ),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mǐn)人之凶,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 ,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已之得;见人之失,如已之失。不(zhāng)人短,不(xuàn)已长(è)恶扬善,推多取少。受()不怨,受(chǒng)若惊。施恩不求报 ,与人不追悔

【善报章 第五】

(wèi)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随之,众(xié)远之,神灵卫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欲求天仙者 ,当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 ,当立三百善

【诸恶章 第六】

(gǒu)非义而动 ,背理而行 ,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阴贼良善,暗()君亲。慢其先生 ,叛其所事(kuáng)诸无识(bàng)诸同学。虚()(zhà),攻(jié)宗亲。刚强不仁,狠()自用。是非不当,向背(guāi)(nuè)下取功(chǎn)上希(zhǐ)。受恩不感,念(yuàn)(xiū)。轻(miè)天民(rǎo)乱国政(shǎng)及非义,刑及无()。杀人取财 ,倾人取位(zhū)()(biǎn)正排贤。凌孤逼寡()法受()。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入轻为重 。见杀加怒 。知过不改,见善不为 。自罪引他(yōng)塞方术(shàn)(bàng)圣贤。侵凌道德。射飞(zhú),发(zhé)()。填(xué)()(cháo),伤胎破(luǎn)。愿人有失 ,毁人成功 。危人自安 ,减人自益。以恶(),以私(fèi)(qiè)人之能()人之善。形人之(chǒu)(jié)人之私(hào)人货财。离人骨肉 ,侵人所爱 。助人为非(chěng)志作威()人求胜。败人苗(jià),破人婚姻(gǒu)富而(jiāo),苟免无(chǐ)。认恩推过 ,嫁祸卖恶()买虚(),包(zhù)险心(cuò)人所长,护已所短。乘威迫(xié),纵暴杀伤。无故剪(cái),非礼(pēng)(zǎi)。散()五谷,劳(rǎo)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wěn)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biǎn)。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suì),便生(zhòu)。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埋()(),用药杀树(huì)怒师傅,抵触父兄 。强取强求 ,好侵好夺()(luè)致富,巧(zhà)求迁。赏()不平()乐过节()(nuè)其下,恐吓于他。怨天(yóu)()风骂雨。斗合争(sòng),妄(zhú)朋党。用妻(qiè)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 ,口是心非 。贪冒于财,欺(wǎng)其上。造作恶语(chán)毁平人。毁人称直 ,骂神称正()顺效逆,背亲向(shū)。指天地以证()怀,引神明而(jiàn)(wěi)。施与后悔 ,假借不还 。分外营求 ,力上施设(yín)欲过度。心毒(mào)(huì)食喂人,左道(huò),短尺(xiá),轻(chēng)小升,以伪杂真 ,采取奸利 。压良为贱(màn)()()(tān)(lán)无厌(zhòu)()求直(shì)(bèi)。骨肉忿(fèn),男不忠良,女不(róu),不和其室 ,不敬其夫。每好(jīn)(kuā),常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jiù)。轻慢先灵,违()上命。作为无益,怀(xié)外心。自(zhòu)咒他,偏(zēng)偏爱。越井越灶 ,跳食跳人。损子(zhuì)。行多隐()(huì)腊歌舞(shuò)旦号怒,对北()(tuò)(),对灶(yín)(yǒng)及哭。又以灶火烧香(huì)柴作食,夜起(luǒ),八节行刑(tuò)流星,指虹()(zhé)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liáo),对北恶骂 ,无故杀龟打蛇



【恶报章 第七】

如是等罪 ,司命随其轻重 ,夺其纪算,算尽则死 ,死有余责,乃(yāng)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dāng)(jiàn)至死丧,若不死丧 ,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 ,疾病口舌诸事,以当(wàng)取之值。又枉杀人者 ,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取非义之财者()如漏()救饥,(zhèn)酒止渴,非不(zàn),死亦及之


【经典文化】《国学老三篇》 弘扬国学经典中华文化


【指微章 第八】

夫心起于善 ,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 ;或心起于恶 ,恶虽未为 ,而凶神已随之

【悔过章 第九】

其有曾行恶事 ,后自改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久久必获吉庆 ,所谓转祸为福也

【力行章 第十】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jiàng)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jiàng)之祸

。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应篇》白话译文

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着身体一样;人到那里,影子也就跟随到那里,永远都不分离啊!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过恶的神明在鉴察着;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的遭逢到忧愁灾难啊!人人都讨厌造作恶事的人啊!刑罚和灾祸,也就跟随而来。吉祥和喜庆,都远远的避他而去。恶煞凶星,也同时降下了灾殃给做恶的人。寿算减尽之后,恶人也就死了!

又有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头上盘旋,记录各人所犯的罪恶,并且依照他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他的寿命。还有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体里面,凡是人的心、口、意、语,总是瞒不过三尸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决断人善恶的这一天,三尸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门,据实的报告人的罪过。到了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神也是一样啊!凡是人犯了罪过,都难逃神明的鉴察;罪过大的,就被夺除寿命十二年,过失小的,就被减去寿命一百天,这是决定不会错的。这些大的小的罪过恶业的事情,有几百种之多,凡是想求长生的人,必须先要避免这些罪过恶业啊!

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凡是不正经的地方,例如赌场、妓院、舞厅、鸦片烟馆等,都要视为邪径,决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阴暗的房间,别人所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也就是善恶才分的界限;都能够正心诚意,丝毫都不愿意欺骗人。积德就要像积钱一样,渐渐的积,就渐渐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筑墙一样,渐渐的筑,就渐渐的高了。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为人臣子的,必须要尽忠;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做人家哥哥的,必定要友爱弟弟;做人家弟弟的,必定要尊敬哥哥。先要端正自己,还要去劝化别人,共同存着善心,共同去作善事。矜哀怜悯孤儿,要尽力的教养他,成就他终身的事业;抚恤寡妇,要尽力的保护她,成就她一生的贞节;尊敬老人,使他们得到尊养和安宁;爱护年幼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抚育和保护。虽然是细小的昆虫,无情的草木,也不可以伤害啊!凶狠的人,常常作恶而招来灾祸,应该要怜悯他、劝导他、感化他,使他能够改恶向善,转祸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来福报,应该要为他欢喜赞叹,鼓励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积极的行善,后福无量啊!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时候,急需用医药,死丧则急需要殓葬,饥寒则急需要衣食等等;我们应该要慷慨的解囊,及时的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例如水灾、火灾、车祸、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应该要随著自己的力量,去救护、解除他人的危难,使其能够转危为安。

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的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要多方的救护。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我们应该遏阻人去做恶,以免得他渐渐的横行,那么别人就会受到他的毒害;另外应该要赞扬人的善行,使他更能够为善不倦,那么别人也都会受到他的导引。无论是兄弟分财产,或是朋友通钱财,都应该要推让,把多的部份,分给兄弟或朋友,自己则拿取那少的部份,让给别人便宜,自己甘愿吃亏。虽然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浅,不能够感动他人;因此更应该要积德累功,决不会去怨恨别人。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够长久的保持啊!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把前面所说的众善,都能够奉行的,才叫做善人。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顺人心,所以世间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着他;使他能够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许多的邪神厉鬼,都远离他、避开他,不敢侵犯他;而聪明正直的神灵,冥冥之中都在保卫他、帮助他。使善人所作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想求天仙的人,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如果有人违反道义而动了恶念;违背天理而做了恶事。反而以作恶,认为是能干。忍心去作伤人害物的事情。对于忠厚善良的好人,应该要爱护他、推荐他、赞扬他,却反而阴谋的加以贼害。对于君王、国家元首、和父母亲,应该要忠诚、要孝顺、要尊敬;却反而暗中的欺瞒君亲,去做不忠不孝的事情。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的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的有失弟子事奉老师的道理啊!对于所应服事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的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的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气质刚强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够仁慈温和厚道啊!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的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啊!对于恶人,应该要远避,反而要心向他;对于善人,应该要亲近,反而要违背他;这样的向背,实在是很不适宜啊!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对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报怨,却要怀恨报复;而且还念念不忘,不肯罢休呢!恶人做了官,不但不会爱国爱民;而且竟然还敢任意的轻视欺侮天下的人民。恶人做了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社会的秩序!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竟然却奖赏到不义的恶人。刑罚到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故意把人杀害,以夺取他的钱财。陷害别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贼寇若是已经投诚降服,反而把他们杀死,最是大大的违逆天理。贬谪正直的官吏,到边远的地方;排挤贤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欺凌孤儿,逼迫寡妇。做官的竟然敢抛弃法律,接受人家的贿赂。把理直的变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认为是理直。把应该判轻刑的,却把他判了重刑。看见有人被判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却是不肯悔改。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的去做。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认;反而牵引他人,希望脱卸自己犯罪的责任。故意阻挠医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艺等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的方术,来养家活口济助世人。对于古圣先贤,不能够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毁谤。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亲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射杀飞禽,逐捕走兽。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填塞虫蚁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鸟栖息的鸟巢。伤害了动物的胞胎,破坏了它们的蛋,都是杀生的行为。常常愿人失败而幸灾乐祸。毁坏别人成功,使他功败垂成。使人承当危险,只求自己安稳。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货物交易的时候,竟然把坏的东西,暗中换了好的东西。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窃取他人的技能,据为己有。隐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别人知道。形容他人的丑事,并且还广为宣扬。揭发他人的隐私,而且还到处的传播。消耗别人的货财,从中谋取利益。使别人的骨肉至亲分离或是不和。侵夺别人所喜爱的东西。帮助他人为非作歹,共同去做坏事。任意的自作威势欺凌别人。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胜利。毁坏别人所种植的秧苗稻谷。破坏别人的婚姻。苟且致富,侥幸的得到财富,就骄傲自大。不当免而求幸免,毫无羞耻之心。把别人的恩,冒认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图讨好;把自己的过,反而推在别人的身上,企图卸责。把自己的灾祸,转嫁给别人;把自己的罪恶,推卸给别人。沽买虚假的名誉,使得别人赞扬自己。表面上装出了一幅笑脸迎人和善的样子,但是骨子里,却包藏著阴险害人的心。挫折别人的长处,使他不能发挥所长。掩护自己的短处,不知道要悔改。利用威势,逼迫胁制。放纵暴行,杀伤人命。无缘无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绸缎。违背了礼法而烹宰牲畜。任意的浪费散弃五谷粮食。劳扰百姓,将百姓视同牛马一般的驱使而不爱惜。破坏有钱人的家,以夺取他的财宝。决水冲毁,或是放火焚烧,以毁害人民居住的房屋。紊乱他人策划的规模,以破坏他人事业的成功。故意把别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损坏,使别人要用的时候,无法使用。小人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就愿意他被流放,或是被贬官谪放到边远的地方充军。看见别人家里多钱富有,就愿意他人破家散财穷哈哈。看见别人的妻子女儿美丽动人,就立刻起了淫欲的心,想要与她私通。负欠他人的货物钱财,不想偿还;反而愿他死掉,就可以不用还了。凡是向别人恳求拜托的事情,若是不能够遂心如意,就发生了咒骂怨恨。看见他人有失便不得意的事情,便说这是他平日的过恶,所召来的恶报。见到他人四体残缺,或是形象丑陋,不哀怜矜愍保护,反而加以讥笑。见到他人的才能,可以称赞宣扬,不但不称赞不宣扬,反而却阻止压抑他。刻了木头人像,在上面书写符咒,然后埋在地下,用来魇魅害人。就是用毒药来杀死树木。因为师傅的教训责备,而对师傅产生了恚恨愤怒。冲撞触犯了父亲兄长。用强迫的方式取得财物,或用强求的方法要别人供给;或是喜欢用侵占的方式,或是喜欢用抢夺的方法。用强力抢夺别人的财物以致富。用奸巧诈伪的手段,来求取自己的升迁。赏罚若是失于轻,或是失于重,就是不公平了。安逸快乐,应该要有节制,不可以过度。苛薄虐待自己的部属或奴婢。恐吓他人,使他人心生害怕。不能够安分守己,反而怪天怪地恨别人。因为风雨的失时不调,而去呵斥风咒骂雨。唆使他人斗争,撮合别人诉讼。不问是非可否,就随便的追逐,分朋立党,或是附社结义。听信妻妾的话语,而违背父母的训示。得到了新的,就忘记了旧的。就是心口不一。因为贪图利益而冒领钱财,竟然敢欺瞒了君王长官。编造了坏话,捏作了恶事,任意的谗毁好人。毁谤好人,却称自己为正直。辱骂神明,却称自己有正气。放弃应该遵行的六顺,而去学习六逆。背离了自己的家亲骨肉,而厚待或心向着异姓的亲戚朋友。为了要表白自己没过失,竟敢把卑鄙的心怀,指天地做见证;为了自己的心怀,竟敢把猥亵的事情,请神明来鉴察。施与之后,感觉后悔。借人家的钱财物品,据为己有而不肯还。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钻营求取。极尽自己力量之所能,而尽意的施威设法。夫妇间的房事频繁,超过了正常的限制。心意恶毒却又面貌慈祥。用污秽的食物卖人或给人吃。用旁门左道来蛊惑众人。

私自非法使用短尺狭度,轻秤小升,来贪利占便宜。把假的货物,杂在真的里面。采取奸诈的暴利。用势力压迫良家子女,使他们成为卑贱的婢妾奴仆。使用诡计来欺骗愚人上当。贪得无厌而不知足。在神明前告状、发誓或诅咒,求神马上证明他的道理是对的。嗜好饮酒而常醉,违背情理而乱性。父子兄弟骨肉至亲,在忿怒的争吵。男的不忠厚善良。女的不温柔和顺。 丈夫与妻子不和。 妻子不尊敬丈夫。每每喜欢骄傲自夸。经常争宠妒忌。丈夫对待妻子不义不慈。媳妇对待公婆,不孝顺不恭敬。 轻视怠慢祖先之灵。违背了上面的命令。所作所为对自己毫无益处。暗中怀藏着外心。自己诅咒自己,而又诅咒他人。 所憎所爱,有了偏差。跨越了井灶。跳过食物和跳过人的身体。损害已经生下来的小孩,堕掉仍在胎中的胎儿。行为多是不光明不正大。在晦腊之日,唱歌跳舞演戏。在每月初一和每天清晨的时候,大声的呼号,忿怒的叫骂。对着北方擤鼻涕、吐痰、吐口水、小便。对着灶歌唱和哭泣。又用灶火来点香。用污秽的木柴来煮饭烧菜。夜间起来的时候,裸露着身体。在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日)的日子里,执行死刑徒刑,或是对犯人用刑拷打。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常用手指着太阳、月亮、星星,用眼睛久视著太阳和月亮。春天的时候,焚烧山林而打猎。对着北方恶骂。无缘无故的杀乌龟打死蛇。

如前面所说种种的罪过,司命之神就会随着这个人所犯罪业的轻重,而夺除他的寿命;罪重的夺除寿命十二年,罪轻的夺除寿命一百天,一个人寿算若是夺除尽了,那么他的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余辜的话,就要殃及子孙了啊!还有许多利用自己的威势而横取他人钱财的,也多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在计算;然而司命之神,也正在计算他的妻子和家人,以报应他的贪恶,使得罪报能够相当,若是渐渐到了恶贯满盈寿命尽了的时候,自身也就不免死丧;若是幸而罪恶稍轻,尚不至于死丧,就会有水灾火灾、盗贼偷抢、遗失器物、疾病医药、口舌官司等等许多的祸事发生,以当原来妄取他人钱财的总数。又有冤枉而杀人的,就象换刀相杀一样啊!凡是贪取不义之财的人,就象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鸟毛浸过的酒一样;这种的漏脯鸩酒都是含有剧毒,不但不能够获得暂时的醉饱,而且死期也马上就到了啊!

因此,心起了善念,善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吉神,跟随着护卫,希望他善行圆满而多方的赐福;或是心中起了恶念,恶虽然还没有去做,就已经感动了凶神,跟随着监察,等待他恶贯满盈而多方的降祸。还有的人曾经做过恶事,后来改过自新、再也不做恶事,从此全做善事,久后必然获得吉庆,这就叫做转祸为福。

因此说,吉人、善人说善话,看善书,行善事,一天三善,坚持三年,上天就会降福给你,吉人自有天相。凶人说恶话,看恶事,行恶道,一日里有三恶,持续三年,上天就会降祸给你。善恶报应如此明白,为什么还不尽早勉力行善呢?

后记: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劝善经书,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此书源出于东晋葛洪所撰《抱朴子》书中,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始获官方重视,宋理宗在卷首亲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之后,为之作序、作注者代不乏人。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而久盛不衰,影响十分广泛,乃至日本、朝鲜等国,皆有此书的流布。

《太上感应篇》通俗易懂,道理博大精深。文昌帝君说:劝世人,每日清晨,诵持感应篇一遍,可以消灾灭罪。按感应篇行之三年,万罪消灭;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孙贤明,荣登科第;行之十年,寿命延长。行之二十年,子孙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名列仙班

吾于庚辰年之元旦,夜宿桂北名山寿星禅寺,有幸与主持法师修成高僧秉灯彻谈,受教殊胜!修成法师赠以《太上感应篇直讲》等典籍,余虔诚研读,屡次翻印,分送各地,广为教化。亦冀望各界有识之士,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积德累功,尽心翻印,传播民众。正已化人,终身守定,必定吉庆绵长。

岁次乙未年之元旦老学究龙耳东于武昌府

2015年7月7日批注校正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377.html

更多阅读

江湖秘本《英耀篇》 江湖秘本英耀篇全本

江湖秘本《英耀篇》足本《英耀篇》入门先观来意,出言先要拿心。先千后隆乃兵家之妙法。轻拷响卖,是江湖之秘宗。有问不可迟答,无言切勿先声。谈男命先千后隆,谈女命先隆后千。人人后运好,各个子孙贤。三五成群须防有假,嘻哈成片必定无心

声明:《经典文化 《国学老三篇》 弘扬国学经典中华文化》为网友你个傻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