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试题解析2 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

单元三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2014.9.1)解析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56分。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内。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2011濮阳二模)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解析:有错选B

从材料可知当时的社会推崇道德、修养、重礼,这与理学的主张一致,故C项最佳。明末清初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程朱理学和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与题干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科举”排除AB

2.(2012黄冈高三期末)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解析:有很多错选D,少数错选A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源,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为此,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主张去除人欲,恢复良知(“致良知”),所以答案选BAC项只是心学的观点,D项只是程朱理学的观点,与题干的“共同之处”不符。

3.(2013烟台高三期末)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儒家思想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B.强调自我节制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D.冲击伦理道德

解析:有错选A

题干四句话的大意是: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失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这四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这也正是张载等儒家学者的社会责任,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A项的“扼杀自然欲求”问题。

4.(2011莆田五中一模)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这一主张

A.成为理学和心学的主要理论来源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C.扭转了明清时期不切实际的学风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统治地位

解析:有很多错选D

李贽对儒家思想绝对权威的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冲破束缚的时代要求,B正确。李贽明确反对程朱理学,被后者视为“异端”,故A明显错误,C主要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主张相关,D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5.(2011杭州质检)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解析:有很多错选DB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对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据此排除B;也不是局限于前秦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还未形成,据此可排除D。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故选A

6.(2010海南单科)“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7.(惠州2012高三调研)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经世致用”

C.“工商皆本”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解析:有错选AD

“时代发展要求”即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商皆本的主张,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与要求,故选CA项与“时代发展要求”。D项只反对君主和君主专制,但没有指明新的政治制度或设想,故也没有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C.天下为主,君为客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

中国古代文化史试题解析(2) 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

解析:有错选A

“独治”即君主专制独裁,故B项正确。A项强调普通百姓对于国家的责任担当,与题干主旨不符。

9.(2014广东六校二次联考)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解析:有错选B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既偏离了儒学正宗,又“不综当代之务”,必将被淘汰,故A项正确。B项的“经世致用”是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的,故此项错误。

10.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解析:有很多错选BC

即使是有进步思想的明清思想家,在思想和行动上也极力维护封建纲常礼教思想,这说明理学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但与题干材料所述现象不符,故B项错误;“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虽然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中体现的是顾炎武等人的“继承”而没有显示“批判”,且C项是现象而非题干要求的“主要原因”,故C 项错误。D项的侧重点是李贽,而题干材料的侧重点是顾炎武等人。

11.(2012中山期末)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解析:有很多错选D,少数错选CA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也未产生,其理论更是很不成熟,故选BA项错误,出现早起启蒙思想的根源不是知识分子力量是否强大,而在于其经济、政治取向;C项的“公民意识”其根源也是B项经济因素。题干的主体、主语是“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而D项是从其客观的对立面找原因,故此项错误。

12.(2012杭州高考质检)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52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中国古代文化史试题解析2 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为网友煙濃酒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