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辽沈战役》与真实的辽沈战役的区别 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大决战》系列是中国官方投资的三集大制作电影,香港电视台曾经有报道,还在亚视播出过粤语版。现在一些党史题材电视剧也经常借用这套电影里的镜头,比如电视剧《毛泽东》等,说明这套电影的影响力。

电影毕竟不是信史,就拿《辽沈战役》来说,电影里不少地方与真实的辽沈战役是两回事。

例子一:电影里的塔山阻击战前,一个“熟女”挑着新柜子装上土给解放军战士们修工事,说装上土就是墙,有人说太可惜了,她说:“你们连命都豁上了……”然后那熟女还脱下红围巾给一连毛都没长齐的小战士围上(在战场上没哪个人傻得会在脖子上围着红围巾招子弹,不过电影里的小战士就围着这东西来打仗),周围的女人就说等打完仗让他到你家倒插门。

其实这个情节取材于原广州军区司令员、时任四纵司令员的吴克华将军的回忆录,真实的历史是,当时抬着木料来支前的不是美女,而是个老大爷,“你们连命都豁上了”一语也出自这位老大爷之口。电影不知是想迎合什么人的胃口,竟然搞出这样一个“熟女”勾搭解放军小战士的情节,简直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例子二:电影中的塔山阻击战,解放军用的武器是步枪、手榴弹,片中出现的最重的武器是一挺马克沁;国军是飞机、大炮加军舰。

事实并非如此。原装甲兵部政委、时任四纵政委的莫文骅将军在《英雄塔山》一文中提到,塔山桥四个步兵排阵地,在六百五十米正面上,配置了八挺重机枪、十一挺轻机枪、九门六○炮、四门火箭炮、二挺战防枪、一门二十厘米机关炮。纵队集中组织了两个炮兵群,根据任务、敌情、地形,每天都有周密的火力计划。迫击炮、六○炮、轻重机枪专打敌突击部队,山炮打敌第二梯队,野炮、榴弹炮打敌后续部队等等。如此强大的火力,显然已经不是“小米加步枪”了,而且也不可能靠“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送来。有些人以为国军“重庆”号巡洋舰的火力是塔山地区最强大的火力,其实该舰的舰炮口径只有152毫米。林彪当时还给了四纵几门大口径远程榴弹炮,是日本仿造德国的攻城榴弹炮,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口径最大的榴弹炮,几炮就将“重庆”号轰跑了。由于后勤跟不上,国军的坦克迟迟没运到塔山,只能用步兵组织密集冲击,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初期英军步兵冲击德军机枪阵地一样白白送死,等到14日坦克运来时,共军主力已经开始攻击锦州,塔山前线国军精锐的步兵也在共军的强大火力下死得差不多了。据统计,塔山阻击战期间,国军每天在共军一个军的防御阵地上一般发炮一万余发,同时也只有几架飞机投弹。由于优秀飞行员多数已经在抗战中死亡,缺乏训练的国军飞行员在塔山扔下来的炸弹炸死的国军比共军还要多。再加上装备152毫米炮的“重庆号”巡洋舰,就是所谓的“陆海空协同”。淞沪会战中,日本军舰用203毫米以上的大炮轰击国军阵地,甚至还从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轰炸,据参战老兵回忆,日本军舰上打来的炮弹“比水桶还粗,一颗能炸飞一幢房子”。国军在这样猛烈的火力下损失了大量的坦克、大炮和飞机,大批受过训练的飞行员和德械师官兵死亡,在上海顶了三个月才撤走。再对比一下朝鲜战争中美军的空地协同,以志愿军38军在汉江南岸的防御战为例,美军对志愿军一个团的防御阵地每天就发射炮弹数万发,而且由炮兵校正机指挥发射,命中率极高,同时以数十架次飞机支援,每天空投炸弹上百枚,从空中封锁志愿军纵深对前沿的支援,再加上坦克支援冲击,志愿军往往在美军首轮火力杀伤下就伤亡过半。但即使是在这样猛烈的火力下,志愿军38军仍然在汉江南岸顶了十几天才撤退。也就是说,和日军、美军的强大火力相比,塔山阻击战时国军的所谓“陆海空协同”简直就是小儿科,还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军队的火力水平。对手却是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和日本军队火力水平的解放军。所以事实上整个塔山阻击战期间,解放军的火力都占着优势。

  例子三:电影中的锦州外围战,解放军有一支部队丢失了一个山头不汇报,被东野情报部门从国军电台中得知。东野高层大怒,林彪说:“刘亚楼,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你去处理一下。”罗荣恒说:“慢,还是我去处理一下吧。”处理结果是,罗政委到达前,该部已收复失地,指挥员说我已经做好了交出职务的准备。罗说:“既然你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也就不作组织上的处理了。”两人握手后,指挥员敬礼离去。

  我认为这个情节其实是电影的一个败笔。真实的历史是,此事的处理结果根本就不是批评几句就算了,而是人头落地。当时去处理此事的并非罗荣恒,而是八纵政委邱会作。处理结果是:团长和政委撤职,守山头的连长立即枪毙。团长韩枫听到处理结果后满不在乎地说了句“无官一身轻”,邱会作大怒,喝道:“谁说一身轻?下炊事班背大锅去!”然后邱会作就坐镇在这个团,直到夺回阵地才回纵队。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一语并非出自林彪,而是出自中共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东北野战军也是一支强调纪律的部队,东野高层很多军官都从苏联的军校毕业,比如刘亚楼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朱瑞毕业于克拉尔炮兵学校。就算基层官兵,也不是什么“土八路”,因为抗战结束后,东北人民解放军收编了大量的日本军官、士官当军事教员,还收编了大批伪满的“国兵”,比如在攻锦州时舍身炸碉堡的梁士英就是伪满“国兵”出身。众所周知,苏军和日军都是重视纪律的军队,伪满“国兵”其实也是日本人训练出来的。所以东野也就是后来的四野对军纪也很重视,锦州战役时没人敢摘老百姓的苹果是事实,1949年四野南下广东,无论广州还是粤西山区的老百姓,都认为他们军纪很好。严明的军纪是用杀头来维持的,丢掉阵地不报告这种事情,绝不可能批评几句了事,肯定要杀头,不能搞下不为例,否则军纪只会越来越坏。这个电影情节不但违背历史真实,还会让看电影的军人认为:哦,原来违反军纪只是批评几句啊?对军队来说,战场纪律远远比群众纪律重要,所以我认为它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例子四:电影中的塔山阻击战,只是强调四纵的功劳,其实当时林彪安排了一纵在塔山后面的高桥当预备队。被称为“东北第一纵”的一纵就是后来著名的三十八军。也就是说,就算四纵没能守住塔山,一纵也可以马上补上来。由于四纵官兵都知道后面有一纵给他们撑腰壮胆,士气也很高。要计算守塔山的兵力必须把一纵算进去,再加上十一纵和其他杂牌部队,共军守塔山的兵力也有十个师。另外,当时从塘沽和烟台前往塔山参战的国军都只能海运,由于天气原因,从塘沽出发的62军在海上遇到风浪,官兵大都严重晕船,到塔山时一个个都头晕呕吐,根本无法冲锋陷阵。更惨的是从烟台出发的39军,因为大船入港需要引水船,但船队到达塔山附近时,因风急浪高,排小量较小的引水船没法出海引大船进港,数万人在海上被折腾了几天几夜,等到下船时,官兵全都因为严重晕船而没能参战,而且就算能参战,也成了兵家大忌的逐次投入兵力,没能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形成兵力优势。所以说解放军四纵“一个纵队顶住国军十一个师”是有水分的,整个塔山阻击战期间,解放军都有兵力和火力的局部优势。战争的胜负除武器优劣和官兵素质外,兵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多“以少胜多”其实只是传说,仔细分析起来,其实都是“以多胜少”。

  总的来说,不能从电影中学习战争,尤其不能从违背历史事实的电影中学习战争。有军官对我说过,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百分之九十是新兵。估计都是看“文革”时的战争电影看傻了的。士兵看电影看傻至多丢了自己的小命,当军官的看电影看傻了,恐怕就要丢很多人的性命。

电影《辽沈战役》与真实的辽沈战役的区别 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538.html

更多阅读

《牧牛图颂》与《十牛图颂》 郭俺 十牛图

宋·普明禅师的《牧牛图颂》与宋·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道成编辑2013年10月12日一、宋·普明禅师《牧牛图颂》禅门十牛图,喻示禅宗修心的十个阶段。熟悉佛教禅修者都知道,唐代的禅师——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很喜欢用“牧牛”比

《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爱格声声慢全文阅读

《醉花阴》与《声声慢》比较阅读对古典诗歌的品鉴是当代这些“90后”高中生们颇感动头疼的一件事,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洋快餐、超女快男、NBA、各种最新的游戏和街舞嘻哈,几千年前的诗人们低吟浅唱顾影自怜几乎没有办法打动他们的内心

《冷斋夜话》与《续墨客挥犀》 巴萨欲与苏神续约

《冷斋夜话》与《续墨客挥犀》  《冷斋夜话》与《续墨客挥犀》各十卷,两书原装合订为一厚册。《冷斋夜话》无书名页,《续墨客挥犀》书名页印有“东方学会印”,白纸铅印暨石印本,开本20.4×13.1厘米,半框14×10.3厘米,半叶16行24字,小字

声明:《电影《辽沈战役》与真实的辽沈战役的区别 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为网友冰纯茉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