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大捷是透析法的“初出茅庐第一功”,征服专业英语又是一个漂亮的胜仗。而读懂大量专业著作的你,将要成为专业、英语都相当出色的复合型人才。
只要有以英文作为载体的专业著作、专业教材、学术期刊……,任何专业都能应用透析法。专业可以不同,策略却是相同的。读数学、计算机的朋友反映:利用透析法对付专业英文教材,感觉是“原来这么简单”;“用不着像从前一样,在书上到处标记中文了”。
在我们的主业以外,依据个人的需要和兴趣透析其它专业的著作,既可增长知识,又可扩充相应专业词汇。老谢是五爷学医的同学,但视物理为第二生命,我建议他透析《ABriefHistoryofTime》(《时间简史》);大鹏的宿愿是环游世界,我向他推荐《NationalGeography》(《国家地理杂志》);伶儿是园林专业的学生,却对法医学充满兴趣,从图书馆借来一本《ForensicMedicine》(《法医学》)以后,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甚至,读英文专业书能起到“自我留学”的作用。出国留学要不门槛很高,要不花费高昂。从掌握知识的角度出发,其实不如直接读外国的教科书。《围城》里方鸿渐调侃道:“教授讲学是印刷术没发明以前的应急办法,而今不比中世纪,大家有书可看,照道理不必在课堂上浪费彼此时间……”
这里涉及到英文专业书的来源问题。英文专业书不仅难买,而且价格昂贵,因此最好从图书馆借。图书馆虽然汗牛充栋,但是具体到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的专著,收藏本数就很有限了。相信透析法普及以后,英文专业书将供不应求——请先下手为强!
如果你正在求学阶段,欲将本专业的英文词汇一网打尽,只需在学习每一门专业课的同时,透析相应的英文原文教材,毕业之时,相信你的专业修为和英语功力均可傲视同群,成为炙手可热的国际型专业人才。如果你是在职人士,英文专业阅读更不成问题,因为专业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印证,又可以与同事同行进行交流,专业英语与业务水平正好相得益彰。
我和你都不是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现在完全可以通过透析法胜过他们。我们的长处在于自身专业,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以后,我们就是“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了。“科班”的高材生到了我们的专业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即使英语上可能还需请教我们这些“行内人士”。
专业和英语之间,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之间,其实是没有界限的;在学习方法上,甚至没有分别的必要。你可以从专业英语开始你的透析之路:通过透析英文专业书,也能迅速提高公共英语的水平。你也可以通过欣赏“行业小说”来实现“快快乐乐学专业英语”:ArthurHailey的《Hotel》是公认的酒店管理专业“必修课” ;《Airport》(《航空港》)是机场调度的经验之谈;《StrongMedicine》(《烈药》)第一次深入地描述了医药代表行业;《TheHunchbackofNotre-Dame》(《巴黎圣母院》)把基督教的内里乾坤剖析得一清二楚;鼎鼎大名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据说到了今天仍是伦敦警察部门“苏格兰场”刑侦课的经典教材,等等。
今天,国人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接近或者达到甚至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这种话听多了,民族自豪感不禁膨胀。民族自豪感固然可贵,但中国科技水平的现状,实在令我们自豪不起来。可以私下地问科研领域的专业人士,然后就了解什么是“全面落后”了。这是中国科技界最沉重、最刻骨铭心之痛: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今天还是“技术追随国”。看到巨大差距,我们意识到巨大的危机感,迫使自己奋发图强,发扬拿来主义,急起直追。日本可以,为什么中国不可以呢?
考场上的成功,是不值一提的;从外文专业材料中获得振兴祖国的力量,才是透析法的真正价值所在。当你读取了世界信息科技动向的时候,当我获得了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的时候,当他破解了欧美贸易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就都是专业与英语齐飞的复合型人才,就可以一起推动国家实力的增长,加快缩短了与西方帝国的差距。
这将是一桩盖世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