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审美赏析 古诗登高唐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审美赏析

古人有 农历九月九日(传统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借“兄弟登高”来表现了自己“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的情怀。杜甫这首《登高》就是写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登高望远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而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诗人首先借“风”、“天”、“猿”、“渚”、“沙”、“鸟”等物象,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形成了富有情感的审美意象,共同结合构成了富有特点的审美意境,不但指明了节序和夔州地区的环境,而且渲染了浓郁的秋意。可以说,诗句所表现出来的是富有气势的壮阔之美。从写作上说,诗人首联就运用了对偶,不但是上下句相对,而且还是句中对。这样,诗人通过对偶提高诗歌的审美空间,在密集的审美意象中,诗歌的境界高远。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特有的艺术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颔联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思是说,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这一联也是对偶句。上句说山上的落木,却是“萧萧”下,并以“无边”修饰,不但暗示了诗人的远望,而且描写了秋风萧瑟中败叶纷纷落下的景象,为诗歌营造的凄凉的氛围。下句说长江“滚滚”,并用“不尽”,一个“来”字,不但表明了近观,而且写出了湍急的水势。从方向上说,这与李白的“黄河远上白云间恰是相反的,但审美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两句中都用了叠字,不但增强的气势壮美,而且提高了诗歌的音韵美。我们从诗人描写的深远壮阔的意境中,不但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也感受到诗人漂泊异乡为异客的悲凉心境。
从上面两联我们可以看出,是诗人登高所见之景,接着下面诗人就抒发登高所生之感慨。

诗人在颈联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即一生。意思是说,身在万里之外作客,在凄凉的秋天,内心极为悲伤,我到处漂泊,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感慨万千。上句写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之愁。对于这一句,我们可以从下面几层来看。第一层,就是“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一个“常”字,就说明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第二层,就是“万里”,这是从空间上说的,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第三层,就是“悲秋”,这是从时令上来说的,表明了悲哀之重。我们知道,“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往往指肃杀,凄凉的氛围。就如宋玉所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悲秋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可以说,“万里悲秋常作客”写尽了诗人漂泊异乡无尽而深沉的忧愁。

接着下句“百年多病独登台”写漂泊之孤单多病。我们也可以从几个层次来看。第一层,就是“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就是说自己迟暮之年百病缠身,这其中的痛苦也只有杜甫自己知道。第二层,就是“独”,写出“常作客”而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再次,就是“登台”,不但明点题,而且因景生情,在古代,诗人登高望远,望远生情:或者思念亲人,或者想念家乡,或者感到孤独,或者……这可以说,“登高”的含意极为丰富。李白《九月十日即事》写道:“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崔涂的《送友人》写道:“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杜甫在这一联中,用密集的意象,叙述了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孤单的无奈的感受,也表现了自己暮年多病 ,满怀愁绪的心境。

尾联写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苦恨”就是极其遗憾的意思。“潦倒”即困顿,衰颓。“新停”指杜甫因病而刚戒酒。意思是说,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上一句写国势艰危,自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已经使自己“白头搔更短”了。其中“繁”字加重了“艰难苦恨”的忧愁。下一句是说因疾病缠身,不能在喝酒,已经把酒戒了。我们知道,酒是愁绪的化解物,正如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是,真的可以解除忧愁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有酒就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更可况此时的诗人“潦倒新停浊酒杯”了。就此可以看出,杜甫集于心中的万般愁绪,更是无以排遣。诗人在结尾集中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情景交融

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第三联开始抒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其次,情感丰富

诗人在表现个人的多方面的不幸遭遇的同时,也表现了忧国伤时之情。也可以说,把自己的情感至于国家的不幸的大背景中,从而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再次,运用对偶

此诗八句皆对。清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说,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823.html

更多阅读

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课件

杜甫《登高》赏析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世称杜甫为诗圣,誉此诗为“杜甫七言律诗

声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审美赏析 古诗登高唐杜甫》为网友苦逼骚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