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赛人离我们很远,但吉普赛人的生活场景离我们很近,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都可以找到关于吉普赛人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人》,比才的歌剧《卡门》,亨利·卢梭的油画《沉睡的吉普赛姑娘》,萨拉萨蒂的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印度电影《大篷车》以及忧郁而热情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等。
吉普赛人,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国人称他们为吉普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 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而吉普赛人则自称为罗姆人,在吉普赛人的语言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吉普赛民族的主要特征是流浪,他们的个性热情、奔放、洒脱,常年流浪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自11世纪以来,吉普赛人一直维持着终年流浪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吉普赛人除了能歌善舞,吉普赛人女人还擅长算命看手相,这也是吉普赛人谋生的手段之一。
在俄罗斯,吉普赛这个流浪的族群被称为茨冈人。茨冈人于18世纪流浪到俄罗斯腹地,他们别有风味的合唱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红极一时。许多俄罗斯作曲家甚至认为茨冈人演绎的俄罗斯歌曲才是真正民间的艺术。崇尚艺术的俄罗斯人,从吉普赛人的音乐中获得了创作灵感。俄罗斯的音乐家们把茨冈元素融入到音乐中,创作了《黑眼睛》、《路漫漫》等风靡全世界的歌曲。
歌曲《黑眼睛》描述一个小伙子对黑眼睛茨冈姑娘的爱恋,为了那双迷人的黑眼睛,他不顾一切,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黑眼睛》的歌词来源于作家叶普根尼·格瑞比昂卡(1812—1848)的一首爱情体裁的茨冈歌谣。1884年,歌曲《黑眼睛》诞生,曲作者是作曲家维尔特奈尔。后来经过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1873—1938)的改编加工和演唱传播,使这首歌曲驰名全世界。歌曲《黑眼睛》结构规整,旋律细致地波动,多用四度跳进和级进,使旋律显得优美、委婉含蓄。
歌曲《路漫漫》由作曲家鲍里斯·福明(1900-1948)谱曲,诗人康斯坦丁·波德列夫斯基作词,创作于20世纪二十年代,很快便闻名于世。《路漫漫》的英文歌名为《ThoseWere TheDays》(往日时光),由马丽·霍普金首唱。在华语乐坛,邓丽君、刘文正、尤雅先后演唱过中文版的《往日时光》。
谈到茨冈风格的歌曲,有一个人必须提到。他演唱的茨冈歌曲数量之多,至今无人企及。这个人就是维塔斯。他不仅演唱过著名的《黑眼睛》和《路漫漫》,还演唱了《流浪的演员》《一个吉普赛人在行进》《女占卜师》(又名《占卜女郎》)等茨冈风格歌曲。
维塔斯(英文:VITAS)(俄文:Витас),原名维塔利·弗拉达索维奇·格拉乔夫,音乐家、诗人、时装设计师。1981年2月19日出生于拉脱维亚道加瓦皮尔斯(陶格夫皮尔斯),在乌克兰敖德萨长大,成名于俄罗斯。维塔斯拥有天使的容貌天籁的嗓音,是舞台上游离于现实与神话之间的音乐精灵。
亨利·卢梭的油画《沉睡的吉普赛姑娘》
夏里亚宾《黑眼睛》
维塔斯演唱的茨冈风格歌曲:《一个吉普赛人在行进》《流浪的演员》《女占卜师》(又名《占卜女郎》)《黑眼睛》《路漫漫》。
《流浪者之歌》 演奏:吕思清
弗拉明戈舞《火焰之舞》表演者:玛利亚•佩姬斯,迈克尔•弗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