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5日,来大连参加校庆和聚会的同学陆续返程,当天还有二位同学要乘坐下午二点半的火车返锦州,我与爱人(也是我同班同学)商量,请他俩一早退掉宾馆房间,将行李带到我家,上午逛逛商店、聊聊天,中午在一起吃饭,一点多钟再从我家直接去火车站。
中午,加上还有二位晚走的同学一行七人,走进了附近广场的一家饺子馆就餐。为什么选择这里吃饭,据我爱人说,咱东北有个习惯,叫做:“上车饺子下车面”,到这里来图个吉祥彩。另外,这家饺子馆有几道拿手菜肴很是不错,饺子味道也好,还有一点,这里为顾客免费提供苞面糊和1元钱自盛小菜,以前来吃饭,她都要喝上好几碗,连说“畅口”。看来,今天也是想让老同学们吃点可口送行饺子,喝点畅口苞米糊。
桌上,大家商议着点了六道菜肴、三盘饺子(特色三鲜馅、芹菜猪肉馅和白菜猪肉馅各一盘)、二碗米饭(有二位南方人爱吃),凉菜热菜自然都是该店最拿手的。我爱人与另二位女同学去盛了7碗苞米糊和一盘小凉菜,大家走累了、走渴了,一喝果然很好喝,配上免费的凉菜,更是畅口,好几位同学连喝了二碗。几道主菜被送上餐桌,大家端起酒杯,再次为同学相聚而干杯。吃着喝着聊着,有几位还惦记着那苞米糊,三位女同学象走马灯一样为大家盛糊糊。当米饭和水饺分别送上来的时候,有同学说,苞米糊喝多了,都吃不下去了。我说:“哪怎么行?饺子都得吃,上车饺子下车面这可是规矩”。我这话倒蛮有动员力,一会儿二盘饺子也吃光了,等第三盘饺子上来,大家真有点吃不动了,但听服务员说,这是该店的特色三鲜馅饺子,大家才一起品尝,都说味道的确不错,看得出里面有海参、香茹等配料,难怪价格要26元/盘。这一盘饺子你劝我吃,我劝你吃,好歹也吃了个盘朝天。这时,我爱人说:“这饺子好吃,咱再来一盘。”几位同学连连摆手,说吃不下去了,我爱人说:“大家都说好吃,说明还没有吃够。”一招手又将服务员请过来,又点了一盘。其实,我心里明白,再点这盘饺子已是多余,没有人再吃得下,但作为东道主,自己老婆已经点了,我还能说什么?而且我也理解这是她对老同学的一片深情。果然,这盘饺子上来,再美味也食之无味,大家都不动筷了,锦州的同学急了,站出来分忧,采取了强制分配的方法,才吃完了这盘“上车”饺子……
同学相聚挺高兴,饭也吃得挺高兴,但吃“撑”得慌的饺子却适得其反。然而,宁愿让客人“撑”得慌,或者剩余半桌菜,这可是许多地方国人的待客之道,仿佛成了一种传统、一种潜意识,不由你不“执行”,顾得就是一 种“情份”、一个“脸面”,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忽略了吃饭的本质。这相比许多国家主客吃饭AA制,或一方请客、却各取所需的做法,我认为是一种落后的保健理念。然而,国人的这种传统根深缔固,甚至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很难加以克服。我想呀,还是去吃自助餐吧,可能会避免吃饭待客理念上的尴尬。
(完)
未经同意,请勿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