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科学版)第三章第二节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气体制取所选的实验装置
(2)掌握氧气制取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共同协作和互相配合的,使他们认识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2)通过实验,使他们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变化,更加热爱科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也是中考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是初中化学中的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一个基础实验,也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第一个实验。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氧气制备的原理、药品的选取和气体的收集方法。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拓展迁移其它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教材中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用液体过氧化氢和固体二氧化锰不用加热制取氧气,另一种是用固体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氧气。所以本节教材内容应该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之重,所以教师要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和分工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师生分析讨论→指导学生实验→总结归纳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虽然学生都已经知道氧气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之前还是非常有必要介绍氧气在生产、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并且还要说明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也是中考的必考点。
问题:那么我们怎样能够制得氧气呢?用哪些物质可以制取氧气?用什么样的实验仪器?组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讲解:在实验室经常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教师演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相关问题。
1、选择实验仪器: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导管、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等。
2、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仪器(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后,先将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浸没在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松开手后看导管中是否有一小段水柱)。
3、装入药品,塞紧塞子:用药匙或小纸槽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并且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注意先将试管平放、再送入药品、最后慢慢将试管直立)。
4、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
5、加热试管里的高锰酸钾(先来回移动酒精灯进行预热,然后给有药品的地方集中加热。)
6、收集氧气(提供两种方案,向上排空气时插入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尽量伸入瓶底?怎样确定氧气是否收集满了?收集满的一瓶氧气重要放置?玻璃片怎样盖在集气瓶上?排水法收集时注意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开始收集,为什么不是刚有气泡就收集?什么时候认为氧气已收集满?怎样从水槽里将集气瓶拿出来?)可以多收集几瓶氧气让学生多观察几次。
7、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8、熄灭酒精灯。(为什么先移导管,再灭酒精灯)
问题讨论:分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演示实验时提出的问题。
展示问题:将问题投影在屏幕上
(1)固定在铁架台上的试管口为什么稍向下倾斜?
(2)在加热固体时,为什么先来回移动酒精灯进行预热,然后给有药品的地方集中加热?
(3)向上排空气时插 入集气瓶内的导管为什么尽量伸入瓶底?
(4)排水法收集时,为什么不是刚有气泡就收集?
(5)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为什么先将导管从水槽里移出,而后熄灭酒精等?
(6)为什么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
(7)该实验中哪些地方体现热胀冷缩原理?
(8)伸入在试管口内的导管是长点好,还是短点好?
交流汇报:分组口头汇报讨论结果,组内互相补充,组与组之间互相纠错。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结论。
学生实验:每六人一组,每组各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一瓶氧气。教师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遇到操作上的错误,随时纠正。
总结实验操作:把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再次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是错误的?
总结归纳: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要点。
2、固体物质加热制气体时发生装置的选择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板书设计: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一、化学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K2MnO4)(MnO2) (O2)
二、实验装置的研究:
1、所用的仪器:大试管 酒精灯 铁架台 橡皮塞 导气管 集气瓶 水槽 玻璃片
2、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3、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4、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或向上排空气
反思与启示
本节课设计中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抓住了学科的灵魂,抓住了学科的精髓,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设计中对本节课的要点知识分析的滴水不漏,而且设计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按照:教师演示并讲解→学生分析讨论→指导学生实验→总结归纳巩固练习的过程进行教学。体现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活动比较多,学生活动主要是分析讨论和巩固练习,师生互动主要是教师演示与学生观察、交流汇报与教师纠正、学生操作与教师指导等。不足之处是引课感觉不太好,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气体制取实验,没有基础,在这一点上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