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细说红楼梦 细说红楼梦 蒋勋

到现在为止,我很少看到我们的文化当中有描写青少年的作品,包括性觉醒,可以写到这么真实。在《红楼梦》第五回里,能看到对贾宝玉第一次性体验的描绘,而现在的文学里都没有那么真实。

蒋勋细说红楼梦

蒋勋
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赴法国留学,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蒋勋先生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林青霞曾经每周一次飞到台湾,只为了听他讲《红楼梦》。

一本青春之书
首先要声明,我不会碰太多的红学。因为我觉得红学简直像大海一样,你掉进去就再也爬不出来了。我的很多学生现在还在修研究所的《红楼梦》,他们到最后都碰不到任何跟小说有关的东西,全是在外围打转,比如作者是谁,家世如何,这个叫做红学考证。我觉得考证不是不重要,可是当胡适之这些人做了红学考证以后,也使这里面产生了一个矛盾。我相信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它就是小说,它读起来很好看。我们要读进去,它跟我们人生之间有一种对话,不一定非要把它当成研究工作来做。可在中国过去的文化道统当中,一般人觉得,任何一本书如果能够流传,一定有文以载道的意义。文是文章,道是道统。可以承载一个道德的意义,一本书才有流传的价值,像《四书》、《五经》,后来发展出所谓的《十三经》,都有一个很重大的文化使命。可是小说这样的东西只是茶余饭后消遣用的,从来没人把它当成重要的东西。可是《红楼梦》又太好看了,文以载道的文人读到这样一个茶余饭后的小说,他体会不到在酒楼茶室里听人说书的快乐,就要给它找到另一个理由。
我看到几个很有趣的版本对《红楼梦》的考证,他们牵强附会地说,《红楼梦》是讲反清复明的故事。有一个学者,就专门说里面哪个人的原型是明朝末年反清的哪一个人。《红楼梦》变得很奇怪,有点像一个公式,每个人都可以套用自己所要的东西。譬如说那个学者,他们家族里面世世代代大概以反清为理想,他就在这里面寻找所有反清复明的东西,讲得头头是道,而且自圆其说。另外一个人说,这个小说是讲清朝的顺治皇帝跟董小宛的故事。因为顺治皇帝爱上了董小宛,后来出家在五台山做了和尚。民间一直有这个传说,可在清 朝历史里面找不到史实考证。很多人说这个小说就是写这件事,然后就讲哪一个人是谁,又头头是道,而且似乎完全能自圆其说。
我读了这几个版本的考证后,觉得非常有趣。我想《红楼梦》这本小说在历史上最特别的东西,就是任何的一个个案套用进去它都可以合理。那么,到底这个小说包含了一些什么东西呢?后来我因为读了一些跟红学考证有关的书籍,慢慢觉得它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作品。我想,古代喜欢看《红楼梦》抄本的人,根本不在意它是不是文学,它会不会被放到文学系作为研究的对象,而重要的是它这么好看,好看到你十二岁看它,三十岁又看它,四十岁还看它。在不同的年龄去看《红楼梦》,竟然会得到不同的感觉。
小时候我妈妈一方面禁止我看《红楼梦》,一方面又说这本书真好看。大人的世界其实非常矛盾。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好奇怪,你不准我看,可是你自己又说好看得不得了,所以,那时候躲在棉被里用手电筒照着看《红楼梦》的经验,我相信母亲说不定也有。
蒋勋细说红楼梦 细说红楼梦 蒋勋
《红楼梦》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青少年的禁书。我特别讲青少年,是我希望大家了解到,这本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可它一直被误解。尤其是今天变成古典文学之后,每个人都觉得它大概是老人读的书。最可怕的是,因为它的伟大,所以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连续剧以及各种现代传播形式。记得我们那时候看的是一个叫高宝树的演员演王熙凤,她已经四十几岁了。可是,在这个小说里面,王熙凤只有十七岁。林黛玉十二岁,贾宝玉十三岁。所以我第一个要讲的就是《红楼梦》的年龄问题。这些人全是小孩子。你想想看,你家里十二岁的女孩子、十三岁的男孩子,他们在做什么事?他们就是《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果超过十五岁,他们大概就不会这么呆的,整天没事在那边哭,完全忧郁症的一种情况。那个林黛玉,你不知道为什么她没事就生气了,然后在那边计较宝玉对别人好一点,没有对她那么好,其实完全是少女情态。我的意思是说,超过十五岁大概都不会有这种的表情,可她就是十二岁,十二岁小女儿情态的东西。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教养,所显露出来的成熟使我们今天一直把他们的年龄加高。我们也觉得贾母大概七八十岁了,可我想贾母大概就是五六十岁而已。所以,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是把《红楼梦》整个还原到青少年的描述上。

被忽略了的青春王国
大观园里,薛宝钗大概十三岁半,比贾宝玉大一点点,史湘云十二岁左右。更小的惜春,小说开始时她大概只有八九岁。这样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住在大观园里面,所以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
在封建社会里,人是没有青春可言的。我们没有西方文化里那个叫做青春的东西,像希腊文化被歌颂的青春。我小时候读的唐诗宋词,或者被父亲逼着背的朱子治家格言,其实都是非常历史的东西。我不明白,在我们的文化里面为什么要给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加上这么沉重的东西?现在回想我在国中时读到的东西,比如岳飞的《满江红》、韩愈的《师说》等,其实都是非常沉重的道统文化的东西。
什么叫青春?青春其实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种浪漫。它刚刚对于人世间的情感有萌芽的时候那种梦幻的、幻想性的世界,那个部分在中国完全被压抑了。其实,在那个年龄应该读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可是我记得,当时家里觉得我可以去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完全是搞政治的东西,那种心机跟谋略的东西,我想比我们现在搞政治的人还要深沉厉害。可是十二三岁怎么会懂这个东西?《西游记》好读,里有很多超现实、好玩的东西。《水浒传》呢,你读了之后大概就只好去混帮派,因为里面全是逼上梁山的人,全是打抱不平的东西。每一本小说其实都有它的偶像性,当时的男孩子如果读了《水浒传》,他心目里的偶像就是宋江、鲁智深——那种喝醉了酒就一只手把柳树连根拔起或者醉打山门的鲁智深,或者夜奔的林冲,全都是帮派里面的人。
其实我们少掉一个东西,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红楼梦》里的青春之歌。这样一个对于刚刚发育、生理上刚刚萌芽,对性别刚刚有认识的青春梦幻的东西,我们的文化里面始终没有鼓励过。《红楼梦》之前其实是有的,比如像《西厢记》。可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吧,有一次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偷躲在一个花树底下,读的就是《西厢记》。可后来两个人不是闹翻了吗?然后林黛玉就吓唬贾宝玉,说我去跟舅舅(就是贾宝玉的爸爸贾政)讲,看不把你打死。因为《西厢记》是那个年龄的禁书。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禁书,家里却都有。其实大家都是在读的,只是不谁小孩子读。因为里面有很多私奔或者为了恋爱就跳墙去跟情人私会的情节,在道统文化里觉得这个是年轻人不可以知道的,可年轻人不却都在做。在青春王国里,对情欲、对性已经懂了。今天也是一样,小孩子在网络世界看到什么东西,父母和老师永远都不知道。《红楼梦》里面私密的青春王国是非常迷人的。
到现在为止,我很少看到我们的文化当中有描写青少年的作品,包括性觉醒,可以写到这么真实。在《红楼梦》第五回里,能看到对贾宝玉第一次性体验的描绘,而现在的文学里都没有那么真实。所有学校课程都回避谈这个问题,而这小说几乎全部谈到了。我一直有一个很大的愿望,《红楼梦》应该是在年轻的世界里面重新活过来的一个文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5257.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之史湘云的行酒令 红楼梦史湘云

《红楼笔记》之三百二十三风之子原创史湘云的行酒令,在这次行酒令中是颇为引人注目的。尤其是经过刘心武先生的分析之后,所以,我打算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今天先说说这行酒令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吧。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

忠顺亲王索要蒋玉菡为何如此低调? 红楼梦 蒋玉菡

《风语红楼》之一千零二十一风之子原创第三十三回,忠顺亲王府前往来贾府索要蒋玉菡,应该说,是很低调的。第一,亲派长史官前来。所谓的长史官,其实就是忠顺亲王的宰相,总管忠顺亲王府的一切事务。自汉唐以来,诸侯王和亲王都有这种官职。

《红楼梦》里的人物9 :贾代化与贾代善

《红楼梦》里的人物(9):贾代化与贾代善在《红楼梦》里,贾代化和贾代善是堂兄弟关系,属于贾府第二代里的关键人物。贾代化,是宁国公贾演的长子,是贾敷、贾敬的父亲,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

刘姥姥是谁的姥姥 红楼梦中太虚幻境

刘姥姥是虚拟的人物,也是生存在最底层庄户人家,就住在京城东北郊的村子上。实在查无此人,却一直活在文字里。曹雪芹给她立的凡人传奇。很早就想写写七进七出“红楼”的刘姥姥。尽管她不是什么关键人物,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主儿,但是曹雪芹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艺术特色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张月丕[内容提要]《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第一,表现在其艺术形象的高度真实性上。这方面首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上、细节上及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第二,小说具有浓厚的

声明:《蒋勋细说红楼梦 细说红楼梦 蒋勋》为网友良家妇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