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电影《盗梦空间》中扮演莱奥纳多岳父的英国演员迈克尔·凯恩近日在BBC一档广播节目推销他的自传,其间他谈到了《盗梦空间》真正的结局,也就是那个陀螺后来到底有没有倒下。
“旋转的陀螺最后倒下了,我的角色也回来了。如果我出现在这个场景里,这个场景就是现实的,因为我从不出现在梦里。我是发明了这个梦的人。”
导演诺兰:我也无法解释影片结尾
记者:电影采用开放式结尾,观众想知道柯布是在现实还是梦境?
诺兰:关于结尾旋转的图腾,我无法做出解释,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在片中表现出来,影片中最重要的感情线是莱昂纳多饰演的柯布一直在忽略现实,他不愿看清现实。但希望观众不要太过关注结尾,当我在欧洲做宣传时听到很多观众对结尾的看法,有人甚至生气不满,但很快他们就接受了这个结尾,有人甚至认为这样的结尾使影片看起来更加曲折,听到观众对影片的反映让我很高兴。
网络热议“开放式结局”
《盗梦空间》自从9月1日提前登陆中国影院后,便对首批观众成功“盗梦”,众多观众纷纷将自己的感受写进微博、SNS社交网站,引得网上讨论之声持续不歇。大家通论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影片的开放式结尾,人们纷纷从男主角科布最后的陀螺有没有停下来、字幕结束后是否有陀螺停下的声音、以及科布手上戒指等细节方面佐证自己的猜测。不少人称会去影院再看一遍《盗梦空间》,只为弄懂电影琢磨不定的结局以及工匠般打造的精彩细节,“必须再去影院被‘盗’一次梦。”而在男性观众沉溺电影“解梦”、追根究底的同时,女性观众也因为男主角科布那坎坷的爱情而沉溺于影片中不能 自拔。人们看过《盗梦空间》后的票根、买到较好位置的IMAX版电影票,更都成了观众在网上“自秀”的主题。
正方:影评人张小北曾在微博提示,《盗梦空间》演职人员表结束后,片中用来唤醒角色的歌曲随即出现,导演意在提示观众“电影梦”已醒,请离场回归现实生活,并同时出现了转动的陀螺停转的声音。
反方:多数网友验证后发现并未听到陀螺倒落的声音,张小北之后也称可能出现幻听。
记者观察:记者在石景山万达广场观看了该片IMAX版后,仔细聆听发现片尾确实出现陀螺转动的声音,但最终是突然消失的,并未出现陀螺停止转动并倒在桌子上的声音。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强调他希望电影是圆满结尾,且希望观众不要去拘泥于细节的辨别。
挺梦为解开结尾谜团而孜孜不倦
在各种力挺《盗梦》剧本强大的帖中,帖子本身也很强大和难懂的是一个叫“高斯控”的家伙,他写的一篇《从数学角度来理解<盗梦空间>》,图文并茂地分析了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非欧几何和分形几何、公理体系和不可知论与此片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盗梦空间》在电影史上是一部具有突破性质的作品,它重新定义了电影表达能力的疆界,展现了复杂逻辑的魅力”的结论。而更多的盗梦迷则孜孜不倦地为“开放式”结局寻找各种线索,几乎逐帧逐帧地反复琢磨。
学院派:开放式结尾何须找定论
千万别以为只有咱们在咬着片尾的陀螺不放,北美的观众也很热衷于结局的讨论。但是影评人图宾根木匠却认为,既然诺兰给出了开放式结局,那么结尾就一定是没有定论可言的:《盗梦空间》怎么可能自己“剧透”呢?罗兰·巴特死前说过:“作者死了”——作品的意义读解是由受众(读者)完成的,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理解,诺兰面对自己的作品也没有解释的优先权。
幻听派:字幕后面有“彩蛋”
一些网友在微博上好心提醒观众《盗梦空间》结尾字幕完了以后还有陀螺停转的画外音,以此作为片尾莱昂纳多已经回归现实的力证。不过事实证明,那个画外音是他们的幻听而已,代表观众之一影评人张小北在引发“群殴”之后也虚心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技术派:字幕、戒指都是铁证!
在许多坚信莱昂纳多回到现实的分析帖中,网友满囤儿的解释算得上是最靠谱的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在完整看完影片字幕后,观众可以发现,饰演主人公科布的两个孩子詹姆斯和菲利帕的演员有两组,一组饰演的是20个月的詹姆斯和3岁的菲利帕,另一组饰演的则是3岁的詹姆斯和5岁的菲利帕。为什么用两组演员?根据满囤儿的分析,科布漂泊了两年,他对两个孩子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两年前,最后他终于回到了洛杉矶的家,第一次看到了3岁的詹姆斯和5岁的菲利帕,所以有必要分两组演员来演啊。
更眼尖的imdb网友指出,经过他的三次观影论证,片中莱昂纳多只有在梦中的时候才是戴了婚戒的,在现实中则从不戴婚戒。而最后一幕,让他最后在桌子上旋转陀螺的时候,手指上空空如也,证明他确实回到了现实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