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事好,下面代表物理组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昌乐二中的学习心得。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昌乐二中,传说中昌乐二中的课改堪称经典,不管怎样的理论学习都不如亲身体验,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一上午紧张而紧凑的学习,心中的千般疑问万般困惑已灰飞烟灭。
我是带着困惑来昌乐二中寻找答案的,困惑一:谈到课改大家传达最多的信息是学生讲课,难道课改下的课堂只有学生讲吗,老师不讲吗?老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呢?我们听了两节课,第一节是生物课,是一节测试课,他采用了规定时间内测试完毕收卷,然后小组互换卷子,在老师统一答案下改卷,卷子改过后发回每人,先订错,然后小组内讨论,老师在课堂上巡视,调研每个小组的情况,从而知道孩子们错误率最多且没有讨论出结果的题目,讨论结束老师就讲了那几个题目,然后分小组讨论刚才讲过的题目并解决组内个别同学的个别题目,我把这种处理卷子的课型总结为:小组讨论解决组内问题----教师重点点拨讲解------小组再讨论处理个别问题。这种模式中可以看到老师的讲解解决孩子们的共性问题。
另一位老师讲的是复习课《恒定电流》,上课后找学生上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结果,其他学生讨论处理自己有疑问的问题,在几位学生展示完毕后,找了几位学生准备点评,在一位学生点评一道习题的过程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就开始质疑了,很显然点评的这位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对突入起来的提问回答不出来,而且他干脆拒绝了质疑的这位学生,老师抓住时机非让他讲解不可,周围的学生都在笑,这位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接着把这个问题连续拓展了两个相关的问题,经过老师恰到时机的点拨同学们对此类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我把这种课堂模式总结为:师生问答式。
通过这两节课,可以看到课改中不能没有老师的讲解,对老师的要求也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要求老师要充分的备课,看准时机抓住机会及时点拨一剑封喉的解决问题。前几天在高一讲正交分解习题课时,一位孩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而下面的学生没有发现,或者说视而不见,总之没人质疑,我在他讲解的过程中不断的打断他,问为什么这样,孩子们不习惯这种方式还说老师你不要捣乱了,而同样上习题课,高二的学生的质疑 精神就比较强,只要稍有不对总有孩子站起来质疑,这也许是一二年级的区别,所以高一的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会更多些,因为高一孩子的知识比较有限,另外比较两位老师课堂的主导作用,我感觉第二位老师发挥的更好些,因为他和学生的关系很好,他从进教室就在孩子们中间而且始终带着能够融化冰雪的笑容,整个课堂孩子们笑声不断,而且很有秩序,说明他们平时就训练有素,这样的课堂才能既轻松又严谨高效。这让我想起了前天在高二,学生上台讲解的激情很高,两位同学为了上台竟然推拉起来,而且讲解的不很到位,事后反思,一定要让孩子们的激情有序的释放出来。
困惑二以前总在想,孩子知识有限,在讲解的时候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这样岂不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让老师直接讲了好,那昌乐二中为什么还提倡学生讲呢?张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解除了我思想上的疙瘩,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是不可置疑的,如果老师直接讲出答案,学生在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会马上调整自己的思维适应老师,而让学生讲就不一样了,在孩子们心中大家是平等的,你讲的对,我想的为啥不对啊,“东风吹战鼓擂都是同学谁服谁”那他肯定要争论一番,而恰恰这样的争论会让同龄人更有深层次的沟通和碰撞。
困惑三课堂上让孩子讲,是不是任意一个孩子都可以讲?前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我在讲弹簧的瞬时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的时候,心想不如先找两个高手先给我讲一遍,讲得好就让他在课堂上讲,讲不好就点拨一下,避免在课堂上讲砸那天在一班叫了祖鹤和宣萱,二班叫了李振和王溪,当时我只是想把他们当做我课堂上的托,而在昌乐二中这叫培训,不叫托,培训是最好的教育,培训是最好的管理,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说句实在话,从进入昌乐二中,看到墙壁上叠被子的照片,教室书本的排放,学生的专注,孩子们热情的讨论,到后来讲的学生的丰富活动,乃至教师的培训,我都看到了我们求实高中的影子,只不过他们成名了我们还在路上,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向昌乐二中学习是必要的,深化本土知识创循序渐进的造我们求是高中style是必须的。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心得,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