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姚永刚
一、设计思路
高三复习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高考复习的核心。因此,高考复习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会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的灵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复习同样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忘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以诱达思,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探究知识的内在生成性。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锻炼,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所在班级是是高三的文科重点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加之现在的中学生信息来源较广泛,思想活跃,为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也要明确这是高考一轮复习,虽然学生在高一上过,但是当时由于没有分文理课,一些学生对学习政治的热情不够高,因此导致对于经济全球化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所以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主要表现形式,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能力目标:能一分为二的分析看待经济全球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树立起开放的观念,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感受经济全球化(是什么)
探究思考一: iPhone由美国苹果公司工程师设计,其高科技零部件由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一些技术企业生产,然后将全球供应商制造的零部件汇集到深圳,由富士康公司拼成整机。
探究思考:
1、苹果公司是靠什么优势赚钱的?它为什么不在本国加工生产iPhone?
2、苹果公司的生产经营是怎样体现经济全球化的?
学生活动:提取材料信息,分析回答问题1,形成扬长补短意识。阅读教材P101-----P103第二段,依托教材知识达成对问题2的共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
教师活动:在对问题1的探究基础上,介绍讲解“比较优势”理论。在对问题2的探究之后,组织生活经验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外国品牌是这样生产的?”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经济全球化。
探究思考二:教师手里拿着一个由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4,层层设问:这是什么?哪个国家的品牌?这款手机是在美国生产的吗?
1、请一位同学来告诉大家在哪儿生产?
2、iPhone4只在深圳富士康生产吗?苹果公司是怎么样一个公司?中国有没有这样的公司?像这些品牌有什么共同之处?
教师活动:学生脱口就回答西安生产的。第二个问题,学生能说出来海尔、康佳、中华、奇瑞;有的说“都是大品牌。”“有很多分公司。”“不仅仅自己的国家有,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分公司。”教师总结得出跨国公司。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诱其思考,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是直接给学生苹果,而是要学生抬抬脚就能够到的。
环节二:认识经济全球化(怎么看)
探究思考三:1985年诺基亚来到中国,目前在中国设有5个研发机构,拥有研发人员600名,、诺基亚在中国员工总数超过4500人,其中本地员工占95%以上,许多中高层管理职务都由本地员工担任。2003年,诺基亚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0亿欧元,出口额为17亿欧元。
探究思考: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哪些机遇?
(提示:从就业、技术、资金、贸易、人才、国际竞争力、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考虑)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结: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积极影响作必要的分析。
探究思考四:美国苹果公司把iPhone制造环节分解到六个国家的九家企业,然后将高附加值零部件出口到中国,在中国组装后在出口到美国进入苹果公司销售网络。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材料成本约为187.51美元。其中,约80美元的材料是韩国的产品,美国、德国和日本一些公司则提供另一些材料。将这些元件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则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
探讨思考:
1、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
2、发展中国家可以拒绝经济全球化吗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利用材料印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2)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3)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全球化产业链低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环节三:应对经济全球化(怎么办)
探究思考五:2010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已经累计达到1.79亿部,手机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前十五大品牌中,国外品牌就达九家,地位强势,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泥这四家手机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在我国已达70%。我国自己手机品牌约有50多个,只共占12%左右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均以贴牌为主,自有品牌严重匮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仍然依靠低价竞争。
探究思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怎么对待经济全球化?(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学生活动:找出教材相应观点,统一认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教师活动: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然后开始进行讨论,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要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看问题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能片面的看问题。学生合作交流,教师适时诱导点拨。
教师总结:我们的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怎么办)
①正确的态度应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3) 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最有效方法。
(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5)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它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怎么考)典型试题:2009浙江卷)
材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如美国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在公共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法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金的企业不得向国外转移生产;德、日等国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政策。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国际组织在相继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这一努力至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贸易保护主义还在继续蔓延。
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参考答案: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事实表明,关税率持续降低,世界贸易额不断上升;
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与外贸出口额的增加分不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3、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六、教学反思:纵观两年的陕西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着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复习备考必须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不能像过去高一、高二那样“重复昨天的故事”,仍然按新授课去复习。亚里士多德说:“告诉我的会忘记,给我看的会记住,让我参与的会理解。”因此教学要通过创设情境、自由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探究知识的内在生成性。这节课在知识的生成上我坚持从生活出发、从问题出发,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影响等知识点的生成都是从实际材料、实际问题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