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困境转载自中国知网 中国助产士联盟

中国妇女报/2013 年/5 月/1 日/第A03 版
女报调查
助产士困境
本报记者 周韵曦
编者按
即将到来的5 月5 日,是国际助产士节。助产士,是母婴健康的守护神,她的身上肩负着母
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助产士在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不少国人来说,助产士是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群体。熟悉在于知道有助产士这一行业,陌
生则在于并不了解其工作内容究竟包括什么,有什么作用,与护士又有何区别?
国际上一般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的主要照顾者,要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医疗服
务。事实证明,妇女可以从连续性照顾模式和产时连续的支持中获益。
然而,在我国,助产士的作用却受到忽视,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学仍从属于
护理专业,既非独立学科,也无专业体系,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如何让助产士发挥更大作用,给助产士更广的职业空间?今年的“国际劳动节”,让我们走
近这一群体。
与高等教育绝缘的助产士专业
今年38 岁的助产士鲍容(化名)在和睦家医院尚算年轻,但在助产士这一行业,有着15 年
从业经验的她是名副其实的“老资格”。从她手上顺利接生的婴儿可谓不计其数。听鲍容细数15
年来的酸甜苦辣,记者在她的成长经历中看到了助产士辛苦、无奈、喜悦、幸福的职业缩影。
1997 年,从哈尔滨铁路卫校助产士专业(中专)毕业的鲍容进入本溪铁路医院成为一名助产
士。在这里,对自己的职业满怀憧憬的她有着不断学习、实现职业价值的愿望,然而一天天过去,
工作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顺利。
虽然实习期里她便能独立接产,但“头三年工作特别不自信”。虽然有学校3 年的知识储备,
但实际工作让她发现,学校教育明显不足,“与产妇打交道,内外科的知识助产士都要具备,如
果想做得自信、自如一点,之前的知识储备根本不够用。”
要么甘于现状,要么自我突破。鲍容选择了后者——参加大专自学考试。然而求学过程让这
个好学的年轻姑娘有些尴尬:她找不到相对应的助产士专业,只好报考了护理专业。
鲍容所遇到的尴尬,是几乎所有助产士求学面临的尴尬。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陆虹曾针
对此问题做过调研,调研结果和卫生部相关资料均显示:多年来,针对助产士的培养一直没能特
别突出助产士的特色,“很多时候是和护士放在一起培养,只不过在某些课程中添加了产科内容。招生时助产士所占比例也非常小,不如护士专业受追捧。”
原因很简单。在我国,医生和护士均可经过法律规定的相关注册考试,便可注册上岗。而对
助产士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目前,我国尚没有全国统一的助产资格考试,助产士要通过的是护
士资格考试,才可从事助产职业。这样一来,“助产士班的毕业生要通过护士考试。这导致很多
学校的培养方式开始变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更侧重就业要求”。既没有独立学科也没有专业
体系,这一直限制着助产士专业的发展。
更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仍没有专门针对助产士专业的高等教育。“曾有一些本科院校尝试
进行助产方向的培养,但招生仍走护理专业,毕业前一年才鼓励毕业生进入产科工作,仍没能实
现独立的专业设置。”陆虹表示。
对此,不时有专家呼吁:助产士需要本科学历。
一些外行人则表示不屑:助产士有什么好学的?
“其实这里大有学问。”陆虹通过一些研究发现,国际助产联盟和WHO都特别提出助产士本
科教育的重要性。“重要性在于教育的立足点,本科助产士日后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必然不同。”
陆虹认为,对人与学科的全方位理解、包括日后继续发展的能量都是在本科阶段达到的,这也是
专业日后发展的起点。助产士的工作职责也不仅是产程看护,而应涵盖孕前期、孕期、分娩期到
产后期的全过程。
“从人力资源调查来看,国外更希望助产士整体教育能与护士齐平或高于护士,但目前国内
的发展并没达到基本要求,甚至还不如一些欠发达国家。”陆虹表示。
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助产士得到的尊重和社会认可度也普遍偏低。鲍容告诉记者,在本溪铁
助产士困境(转载自中国知网) 中国助产士联盟
路医院工作的11 年里,她“不是真正的助产士,只是助产护士。”在一些医院里,助产士工作职
责范畴仅限于产房,一切听从医生指挥的她们“就是干活的”,“宫口开全了,把孩子接出来就行”,
“医生对助产士呼来喝去,没有尊重可言”。虽然做了11 年助产士,鲍容感觉自己“并没有太大
进步”。哪怕满腹临床经验,也无处发挥。
有时,鲍容明明觉得产妇再等等就可以自然分娩,但医生大笔一挥:不用等了!产妇也就毫
不犹豫地选择剖宫产。到嘴边的意见只能咽下去。产妇有任何问题,也几乎不找助产士咨询。
2008 年,她得以前往沙特阿拉伯Riyadh central 医院担任助产士。两年沙特经历让她感受到
“真正的助产士”的感觉。
最先感受到的是压力。“之前没做过任何独立的判断。而在沙特,我必须很自信地全程告诉
产妇怎么做、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半年后,鲍容才能胜任这一工作,“从怀孕到生产,我完全
可以hold 得住。”她独自给产妇设置长期计划,提供从头到尾连贯的服务。职业价值的实现带给
她自信:“我是助产士,我跟护士不一样。”
“国外的助产士可以聘用护士、开自己的门诊,他们会依附于某家医院,出现问题时可以及
时向医院寻求帮助。”鲍容眼神中难掩羡慕地说,“我当然也想开一家自己的门诊。”
沙特经历让她有了继续深造的念头,但与世界接轨还要靠自学,“国外助产士信息更新的特
别快,国内教育还是偏向常规、表浅,只能靠浏览国外网站和文献获取最新知识。”鲍容说。
虽然呼声不止,但助产士教育的改革收效甚微。“目前在医院里,助产士晋升仍没有单独轨
道,只能和护士混在一起,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中并没有助产士体系。有些人一辈子都是助产士。”
“专业培养不完整、专业建立薄弱,很难吸引、留住人才。”招不到人,便由护士经过短期培训
匆匆上岗。陆虹认为,假如不能找到政策的突破口,这势必会影响助产士的继续发展与服务质量。
助产士不足助推剖宫产率走高
助产是个体力活。
和睦家医院注册助产士、产科住院部护士长张红(化名)有着19 年的助产士经验,她曾独
自负责产程超过12 小时,“走出产房身心俱疲。”不仅如此,助产士们还担负着极大的精神压力。
“每个产妇都是两条命,如果婴儿出现任何问题,助产士都是发泄的对象。”
我国妇幼专家庞汝彦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职业的风险:“这么多家庭就等着这一个孩
子。如果不给剖宫产,真出现一点问题,那医护人员就要承担责任。”
理想标准下,1 名助产士应负责不超过3 名的待产产妇或1 名分娩产妇。而在大多数医院,
十几名助产士面对着每月上千的分娩量,工作量之巨不难想象。
“医院要求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质量,拿什么提高?”拿着和护士一样的薪水,做着高强
度的体力活,夹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助产士并不愿承担分娩时的高风险,安全性高、产程时间短、
节省人力的剖宫产自然不被拒绝。
一些医院明令禁止助产士独立接生,只允许医生接产,这种简单手术复杂化也极有可能让产
妇对分娩过于谨慎、害怕而不敢顺产。
资料显示,我国剖宫产率为46.5%,高居世界第一,远超世界卫生组织所设15%的警戒线。
对此,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曾直接指出,在自然分娩中扮演着“保驾护航”角色的助产士的匮乏,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要降低剖宫产率,就要充分发挥助产士的作用。
“一名专业的助产士能让产妇非常正确地对待妊娠、分娩以及产后的问题。”陆虹说。
经验告诉张红,助产士的专业性、耐心和责任心都会影响到产妇顺产的决心,如果产妇惧怕
疼痛,医院会“采用水疗、热敷、抚摸、改变体位等各种物理方式降低产妇疼痛,尽量满足产妇
的要求。”剖宫产率高,主要是很多产妇怕生产时的疼痛,要减轻生产中的疼痛,“陪产是最好的
方式。”
“前不久,一个病人不能打无痛分娩针,但她又非常怕疼,特别担心。在全程陪伴的过程中,
我搀扶着产妇在产房内一点点地走动,还是可以减轻一些疼痛,后来她自然分娩得十分顺利。”
张红回忆道。
助产士与产妇产前充分的沟通,对于产妇坚定自然分娩的信念同样重要。
“助产士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产妇的影响都很大。”张红表示,顺产的信心有
可能会在瞬间消失,再也找不回来。
然而大多数医院分娩量太大,人手不足,助产士根本没有那个精力。一位年轻母亲告诉记者,
自己待产时,由于实在忍不住疼痛,声音大了些,便换来助产士冷言冷语的训斥,独自躺在待产
室的她一下子精神崩溃,无论如何都要转剖宫产。
这样的经历在大部分产妇那里都得到了共鸣。
而对助产士服务质量的要求,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全民认可的标准。陆虹告诉记者,“各个
领域都有协会,这可以作为对服务质量的监控,但目前助产士并没有协会组织。”
一些医院甚至并没有助产士,而是用有偿的导乐士代替助产士,仅在分娩过程中给予产妇精
神上的鼓励。
从鼓励剖宫产到提倡回归自然分娩,大部分女性仍搞不清两者究竟如何选择。张红告诉记者,
在此之前,产检非常重要。“医生通过产检会进行一个整体评估,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顺产,如
果出现异常情况不能生才剖。”
一次,张红发现一个产妇脐带脱垂,胎心出现异常,如发现不及时很可能胎死宫内。她赶紧
启动紧急预案,整个团队及时对产妇进行了剖宫产,孩子仅用半小时便平安出生。“不管是顺产
还是剖宫产,助产士都要具备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
谁不想在痛苦的分娩中享受贴心服务?然而目前国内的现状只能是:产妇要选择专业的助产
士,享受更满意的助产服务,就要花高价钱。普通老百姓很难承受。
产妇生产质量与助产士数量、特别是质量息息相关,这已是WHO 和国际助产联盟公认的结
论。要想让更多医院做到这样人性化的服务,“必须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国家应给予公立医院更
多经费支持。”张红建议。
产妇需求催生助产士门诊
经常做客微博访谈的张红发现,网友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无法通过网络进行详尽回答,“必须
面对面地谈才说得清”。也正因如此,近两年,助产士门诊这个新鲜事物从南方城市兴起,并逐
渐被引荐到北方。
2011 年6 月,上海首个公益的助产士门诊——第一妇婴保健院助产士门诊开设,每周一次、
每次为10 名孕妇制定分娩计划。一名助产士每次接待一对夫妻,时长20 分钟。4 个月后,这样
的安排已无法满足孕妇需求。门诊不得不将时间扩充为一周两次。
护理部主任庄薇说,门诊虽增加了助产士的工作量,但是将产房工作“关口前移”到门诊,
让更多的孕妇在产前几周就消除了疑虑和担心,更增加了她们分娩时的安全感和信心。
前来咨询的孕妇可以拿到一份“分娩计划表”,这是医院特地为怀孕35 周以上孕妇准备的“个
性化”需求表,内容包括分娩陪伴者、分娩体位、如何镇痛等,孕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
择。
据庄薇介绍,助产士门诊开设以来,反馈显示满意率超过了99%,“这说明孕妇们确有这样
的需求,而我们满足了她们的需求。”
当下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但面对产妇时陆虹却发现,“大多数怀孕、分娩的知识来自网
络、聊天,缺乏明晰的指导。这样的指导过多强调大众化原则,对于细节性的问题则缺乏个性化
指导。”
“助产士并不仅限于实用性的指导,和孕妇一起经过女性关键阶段,建立信任感,对整个分
娩、怀孕、产后的感觉就会非常好。对整个孕期、分娩、产后的体验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也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陆虹说。
不仅如此,助产士还可以为孕产妇提供定期的产前检查、孕期卫生、营养指导、母乳喂养咨
询、保健指导、康复指导、育婴知识及产后情绪评估和心理辅导甚至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不
仅缩短了产妇就诊时间,减轻孕妇不良精神心理反应,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产妇
顺利分娩。”
有人曾质疑:助产士门诊就是一种变相收费。对此张红建议:不要把助产士门诊强加给病人,
不要搞得太商业化,让病人自己按需要选择就好,“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
立足于此,助产士门诊为这一行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契机。“从产科门诊出来的孕妇,遇到任
何担心、不明白的问题,助产士门诊都可以给出充足的时间解释清楚,这是医生所不能做到的。”
张红说。
相关链接
5 月5 日是“国际助产士节”,1991 年5 月,第一次国际助产士节由国际助产士联盟(ICM)
发起。
1919 年创立的国际助产联盟(the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midwives,ICM)是由75 个国家
88 个助产士协会组成的组织,这一天lCM 的所有成员表现出空前的团结,采取行动,强调助产
士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助产士对国家民族健康所作出的贡献。
自 2008 年开始,我国各地医院助产团体也在5 月5 日这天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2011
年5 月5 日中华护理学会也首次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庆祝活动——“助产之夜”5·5 国际助产
士日庆祝晚会。当年的主题是“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实比以往更甚”,“助产士拯救生命”。
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50 万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时死亡,另有800 万人产生并发症。
而助产士在减少孕产妇死亡和患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是助产士队伍数量严重不
足。有关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需要新增70 万名助产士才能满足需要。
卫生部2008 年组织的调查表明,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十万人口的助产士人数
分别是4.0、2.8、3.3,分别是瑞典、英国的1/20,马来西亚的1/10,柬埔寨的1/8。
国际助产士联盟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助产大会,中国大陆虽然连续三年被邀请出席,但均以
观察员身份到会,而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已经成为了正式会员。由于专业体系缺失,中国助产学
难以建立独立的学术团体和学会,这也成为中国加入国际助产士联盟的现实阻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5692.html

更多阅读

如何用中国知网免费下载论文 如何免费下载知网论文

如何用中国知网免费下载论文——简介中国知网是优秀的论文、期刊文献网站,其收集了几乎各个学科的资料,是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以及专业人士参考写作的必备网站。然后很多需要参考论文的毕业生会发现中国知网的论文下载是收费的,或是跑的

中国知网论文批量下载工具(免费使用) 免费下载知网论文

中国知网CNKI并不支持批量下载,但有时却需要此功能。这几天在家,上网不太方便,不能一篇一篇的去下载,想把搜索到的文章批量下载。在网上搜了搜这方面的工具,是有几个,但要收费,还是自力更生吧。想到前段做的新浪博客统计小程序(http://blog.

声明:《助产士困境转载自中国知网 中国助产士联盟》为网友孑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