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官方认知中,外蒙古并未独立,而是属于中国的特殊行政区,所以也列在中国版图上——这也就是所谓的秋海棠地图。至于疆域的四极,大略是东至东经135度4分、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的黑瞎子岛;西至帕米尔高原、东经71度喷赤河;北到北纬53度57分的外蒙古、萨彦岭脊;南至北纬4度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国民党来台之后,无论历史与地理教育,仍延续大陆时期的主轴,以全中国为轴心,也就是日后被民进党批判为“大中国主义”的文化政策;但由于国民党当局对大陆地区已无治权,所以虽然许多大陆行政区域或各省的范围已然被新中国重划甚或改名,台湾的历史课本与地理课本仍维持1949年之前的名称与界定,中国面积仍维持1141万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国。
例如在台湾,包括台湾在内有35个省,以及海南特别行政区、蒙古与西藏地区;而且青海省旁有个西康省,北京还叫北平,尤其铁路名称、范围、长度也都沿袭旧制。尤其在外界关注的外蒙问题上,由于台湾官方坚持外蒙并未独立于中国之外,因此不但在学校教育上有所着墨,甚至国外进口的地图及地球仪,只要数量是一个以上,都必须检附“内政部” 的同意文件,同时中国的疆界必须修正为“含外蒙古”后才准予进口。
这些对原有行政区划的坚持,不但突显蒋介石“汉贼不两立”,争正统、正朔的原则,同时成为台湾各级学校考试的主要题材。因此直到1980年之前出生的台湾五年级、六年级学生,都还是接受类似的中国历史地理教育。也因此上世纪80年代开放探亲之后,许多台湾民众到了大陆,才发现故国的疆域与名称已不复旧观,甚至有适应上的问题。
对国民党的历史论述而言,外蒙古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是在苏俄蛊惑与操作下,成立了外蒙古人民共和国,但国民党并未承认其合法地位。直到在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被迫接受列强的《雅尔塔密约》,与苏俄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因此才初步承认外蒙通过自决投票而独立,但其国界仍须待谈判而定,刚好内战正酣,国民党也没空闲去处理此一问题。
1949年后,国民党转进台湾,为了争取正统,蒋介石以苏俄并未践约支持国府为由,于联合国提出控苏案,最后并获通过,因此国民党宣布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此后国民党一直以此为本,坚持外蒙古独立已失其效力;外蒙古独立案更一直是国府在国际外交与联合国事务上争执的焦点,即便日后外蒙古已经是联合国会员国,蒋介石对内仍拒绝承认此一事实。
但随着民进党与党外势力扩大,所谓中国固有疆域以及外蒙主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民进党政治操作的重要议题。例如1993年,民进党立委就曾带头要求台湾“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进行宪法解释,认为1949年后,中华民国未曾在大陆及外蒙行使领土主权,因此所谓中华民国的固有疆域不该属于中华民国的领土范围。
虽然最后此举被打了回票,但也可以看出民进党民代在此议题上有斧凿的痕迹。同时随着李登辉大打本土化议题,炒作废省等政治事件,有着浓厚大中国思想的《中华民国全图》,也的确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尤其民进党上台后,国家观点更弦易张,终于由官方首度公开表示,将外蒙古自中华民国领土排除,认定外蒙古非中国“固有疆域”,同时公告修订《编印大陆地区地图注意事项》,明订“我国大陆地区与外蒙古之界线以‘国界’符号标示之”。形同认定外蒙古是一个独立国家。
于此同时,民进党也宣布,未来不再出版官方版的《中华民国全图》,仅仅会印行四十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台湾区全图》。接连的几个措施,等于在形式上否认了所谓中国大陆是中华民国领土的“大中国”概念主张。
只是历史无情地流转,如今在台湾,在蒋家时代屹立不动50多年的“秋海棠”,似乎也已慢慢走入历史幕后,甚至有许多台湾新生代不再知道“秋海棠”的涵义,对故国缺乏感情而只知有台湾;这种情感认同上的日渐淡薄,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大陆成为台湾的年轻族群心目中,工作机会、经济前景更为蓬勃发展的地方,如此变化,看历史离合,的确让人感慨。
台湾流传过一句笑话,就是台湾学生读的地理,都是大陆学生读的历史;台湾学生读的历史,都是大陆学生看的章回小说。说来讽刺,这其实正反映出了两岸分离数十年后,彼此间的隔阂与陌生,以及两岸民间交流的必要性。
评论:无(也不敢)
异同:1.民国地图与今日相比多了外蒙。
2.民国地图将今日的内蒙分为三个省:宁夏省、绥远省、察哈尔省。
民国地图将今日的西藏分为两个省:西藏省、西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