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洒满人生路 |
——张绩武传奇的一生 |
胡祚文 张开来 |
张绩武,生于1905年,卒于1991年,一生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他20世纪50年代前投笔从戎,参加过北伐、抗日和内战,曾任国民党津浦铁路交警护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是一位鄂东籍的国民党重要将领;50年代以后经改造重获新生,释放还乡,曾任罗田县政协副主席、常委等职,又是鄂东的一位重要统战对象。张绩武一生经历坎坷,赋有传奇色彩,他曾说:“我一生抗日最痛快,内战最痛苦,回乡最幸福!”一生中,他写过大量古体诗,正是他一生经历的写照和人生体验,真可谓诗情洒满人生路。 “此去宁捐一寸丹” 张绩武乳名九龄,号振端,原名继武,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石桥铺花屋河魁山脚下的一个佃农之家(今属罗田县匡河乡花屋河村)。自幼聪颖、机智、好学。读私塾时,13岁那年端午节,幼小的张绩武就写出了由私塾先生命题的《蒲剑》一诗: 世间常剑铁钢成,欲斩妖邪万不能。 惟有菖蒲来作剑,斩妖除孽果然精。 这首诗借写端午节农村家家采菖蒲以驱邪这一习俗,表达了对黑暗腐朽势力的痛恨和对唤起广大民众革命力量的期盼,字里行间充满了少年英雄气慨。私塾先生看了这首诗后,赞不绝口,即写下“极高身份,绝顶聪明”的赞语,并给张绩武取名为继武,意在希望他努力学习,继承本族先贤张振武之革命精神,鼓励他成为乡里贤哲和国家有用之才。16岁时,张绩武就在家乡创办了“复兴小学”。 1925年,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到罗田,许多热血青年踊跃投身革命行列。张绩武满怀报国热情,毅然将复兴小学托给他人去办,自己与本乡同伴经武汉南下广州报名参军,投身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第10师(师长陈铭枢)当兵。后转在1l军26师某连当兵。因连长是罗田人,见他文字俱佳,就安排他在连部当文书上士。1926年7月随革命军北伐。 北伐战争失败后,张绩武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他归来,都庆贺他虎口余生,双亲更是喜从天降。然而,张绩武回家不久又急要归队。家乡父老苦口婆心挽留他在家照料双亲,服务桑梓,继续把复兴小学办好。一位叫叶绥铭的老先生还以诗相赠,劝其“莫把毛锥终误用,书生何事请长缨”。对于乡亲们的规劝和挽留,张绩武一言以蔽之:“国之不存,何以言孝?”于是只遵从祖教择吉日与未婚妻完了婚,一个月后,便离别了双亲和新婚的妻子,于1927年冬第二次去了部队。临行前,他写了一首《离乡背井答叶绥铭先生》的诗,以示其报国决心: 一别魁山两年间,北征失利返故园。 喜瞻夫子身犹健,愧对双亲鬓发斑。 原望鏖兵平虏易,方知征战救国难。 愚生欲继先贤德,此去宁捐一寸丹。 “沙场碧血洒一回” 张绩武第二次到部队后,即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在第七期步兵科学习,同时加入国民党。毕业后,分发到国民党13军89师265旅某机枪连当见习排长,并历任连、营、团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绩武任265旅上校参谋长。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平津后。一面进攻冀南,一面向西北进攻昌平南口。张绩武随89师奉命开赴南口。接到进军命令。他即率部队集聚在大同车站,冒雨召开誓师大会,抗日官兵纷纷表示决心,铁拳如林,呼声雷动,请缨杀敌士气高涨。张绩武因写下了《抗日誓师》: 日军烧杀我平津,此恨绵绵北海深。 誓向东瀛清血债,挥刀索命向冈村。 89师在南山战斗一个多月,官兵伤亡掺重,但未有一入当俘虏,出现了不少以少胜多每攻必克的英雄战例,敌军称:“在南口遭到了坚强的抵抗。” 1938年初,张绩武在河南苗头楼战役中,同往常一样,英勇善战,出奇制胜,他腰束白带,率部队傍晚包围,拂晓进攻,乘日寇军营内士兵未起床之前摸哨入内,斩杀日寇于床上,消灭日寇两个大队,因此记功,被晋升为13军独立团长。 1938年3月,13军奉五战区李宗仁司令命令,从许昌出发,经淮阳、鹿邑、亳州、涡阳进军蒙城,集结待命,准备参加保卫徐州阻击日寇南下的大会战。行军中,张绩武看到日寇铁蹄践踏下的中国大地上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怀着满腔怒火写下了《中原东进》一诗: 日寇凶残极,千村付劫灰。 长亭人影尽,残榭燕难归。 饿犬犹依广,门框没扇楣。 强咽家国恨,刀剑向东挥! 部队向东挺进,他率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一天部队进至淮阳至鹿邑之间的淝河西岸,正准备渡河,军邮赶至马前,向他送呈他父亲写来的一封家信,拆信后,得知父亲病危,要他速归。他面对滔滔江水,凝望南天,心急如焚,但他想到值此国难当头,自己军务在身,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安能反顾!便毅然在信封皮上写下慰藉父亲的八句口占,拜托邮差寄回罗田。这八句口占如同征人在杀敌殉国前吟唱的一支高昂战歌: 捧书知父病,家国两蹉跎。 狼寇烧杀掠,中华共枕戈, 好儿当报国,慈父听凯歌。 淝水奔腾急,杀向泰山窝。 就在这封信到家没几天,病重的父亲就去世了。而就在此时,他的部队奉命以惊人的速度赶到了台儿庄的北面阵地,待命参加台儿庄大会战。 在这里,张绩武的独立团向北布防,为一线防御。不久接军部电令撤出北防阵地,向南转移,引诱日军南下至台儿庄,以图包围集歼。台儿庄战役打响后,张绩武先是奉命率独立团赶回原北防阵地,附敌背后,与台儿庄守军一起包围敌军。后日军企图向北逃窜。在台儿庄附近峄县大顾栅构筑据点掩护撤退。张绩武又奉命率独立团赶赴大顾栅,集歼该据点守敌。 经过十余天的激战,台儿庄会战取得了胜利,而张绩武在战斗中不幸负伤。他以诗记述了这一历史性的大会战《血战台儿庄》: 白天隐蔽夜包围,入阵冲锋血肉飞。 誓叫豺狼头尽断,不辞七尺骨成灰。 中华正义天犹眷,日寇凶残世所非。 国恨家仇今报雪,沙场碧血洒一回! 八年抗日,张绩武南征北战,足迹跑遍了半个中国,参加过南口、得胜口、居庸关、山西娘子关、台儿庄、豫中平原、豫西伏牛山、兰(考)(开)封、鸡公山、武汉、襄宜、长沙、柳桂、南宁、贵州独山等战役战斗,曾获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云麾、宝鼎等多枚勋章。在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他不畏戎马倥偬之艰辛,或诗或书,经常展卷挥毫,寄情达意,不遗余力,使他情怀日益豁达,文笔不断升华,脍炙人口的战地诗篇往往信手拈来,一代儒将已是有口皆碑。他的诗既是戎马生涯的战地笔记,又是历史的见证。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曾在桂林举办过《抗日军人张绩武书画展》,内容全部是他的战地诗词之作。展中有他自撰的一幅对联:“有空必练,万水千山一枝笔;无役不从,十年百战再生人”,实际上就是他抗战生涯的总结。 “白云无力过槐枝” 1948年农历9月20日,是张绩武43岁生日。当时,蒋介石发动内战已经两年多了,张绩武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内战。早在1943年7月,张绩武就参加了美国举办的高级作战人员印度培训班学习,回国后1944年任国民党军16师副师长、师长、第三方面军新兵集训总处参谋长,1945年6月任国防部别动军10纵队少将总指挥,兼铁路交警第二总队总队长。1947年任148师师长。同年国防部在南京总统府召开八百人高级参谋会议,张绩武因在河南营救被围困的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立功”,蒋介石偕宋美龄亲自授发他龙虎勋章。而此时43岁之际,张绩武已调任国民党津浦铁路交警护路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兼宿县城防最高指挥官。很显然,此时的张绩武已被一步一步推上了重要位置,成为国民党部队的重要人物。然而身居要职的张绩武深知“共产党之政治能唤起人心所向”,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必将难逃失败的命运。眼下又正是淮海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已大兵压境,兵临城下。因此他感到惶恐不安,更有一种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无奈。这段时期,他常徘徊于司令部,不时眺望窗外。在距离司令部不远处是宿县回民小学的操场,那里除了场边的那棵近百年的古槐树外便是一片空寂荒凉。秋风瑟瑟地吹打着即将枯萎的树叶,那乏力的白云,疲惫不堪地飘过槐树枝头向远方逝去……此情此景,久久萦回在他的心中。于是就在他的生日这天,他写下了一首《生日感怀》,表达了他苦闷、彷徨的心情: 我生正值菊花时,搜索枯肠不出诗, 每日开窗三眺望,白云无力过槐枝。 这首诗一改他往日的慷慨激昂,调子变得低沉和苍凉。43岁,当是才思最旺盛的时期,却枯肠搜索,怎么也写不出壮怀激烈的诗来。张绩武感到了绝望,感到了已无力挽回失败的命运。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我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首先在徐州 以东围歼了黄伯韬兵团,然后在宿县西南围歼了由华中援徐的黄维兵团,一举攻取宿县。11月16日,张绩武被我人民解放军俘虏。 张绩武被俘后,被关押在河南开封监狱,解放初期转到武汉中南军区高级俘虏训练队,1953年转到内蒙古呼和浩特监狱,1967年特赦后在呼和浩特新生塑料厂劳动改造。 “党恩似海誓深酬” 1970年元月,张绩武被释放回到了家乡,翻开了他新的生活的一页。 回家的第二天,他就写下一首《遇赦还乡感怀》的中堂诗和一副对联,挂在屋子里,给他家黑洞洞的屋子增添了一缕春晖。其诗是: 离乡四十六春秋,儿女相迎笑白头。 桑梓聚欢非梦想,党恩似海誓深酬。 对联是: 守法遵规批判旧我,脱胎换骨重做新人。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学大寨”运动正如火如荼。回乡后不久,张绩武不顾年过花甲的高龄,就投入了“农业学大寨”之中。到1972年,县内的修水库、劈山改河、开田造地等大型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付出了他的辛勤汗水。他往来于离别四十余年的山山水水之间,重睹家乡的人情风貌,深深感到家乡天时、地利、人情的和谐和天然的乐趣。艰苦的劳动使他的面容消瘦了,但他依然那样憨厚,谈笑风生! 后来,县里认真落实释放国民党部队将领的政策,强调不能视同青壮年劳动力一样安排农活,张绩武便被安排到生产队里的一块叫船形地的地里照看红芋。从此这块地和看地的茅草棚便成了他独有的劳动、锻炼、学习、生活空间。在这里,他除照看红芋外,还参加红芋的栽插、锄草、追肥等劳动。每天早上,他乃闻鸡起舞,对着东方晨曦,舞起了太极拳……张绩武在这块红芋地里度过了四个月的时间,野外风寒雨露,蚊叮虫咬,生活已是十分艰苦,而他却自称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仙居生活,真有其宠辱皆忘、心旷神怡之感。这年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看到地里的红芋已丰收在望,张绩武便轻轻吟唱出回乡后的第一首田园诗: 结庐船形地,为把红芋看。闻鸡舞太极,望日弄三餐。天天犬相伴,夜夜子同眠。远市尘嚣外,此中有甘甜。 另一首写于此期间的《看红芋地》,足见他的幽默诙谐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满山红芋可供餐,贫下中农让我看。 损失千棵难避责,未加呵斥总怀惭。 1973年秋,张绩武所在的石桥铺公社文斗河大队治山开田大会战开始了。该大队属当时黄冈地委学大寨的示范点,规划建设自不同寻常,地委书记董复汉同志亲自挂帅,县委书记文长福同志在此住点督办。当时学大寨要绘制各地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规划图,找来找去全公社没有既能绘制地图又会绘画的合适人选。这时公社党委书记想到了张绩武。作为当地党委书记,他了解张绩武的情况。但在当时要启用一个释放回乡的国民党将军却是一件很担风险的事情。他考虑再三,便向地县两级书记汇报请示。两位书记听了张绩武的情况介绍后,立即表示同意,认为张绩武应该大胆用其一技之长。就这样,张绩武被通知到公社,安排在公社水土保持站住下,致力于该大队学大寨规划图的绘制。 张绩武年幼时就爱画画,在读私塾时,曾从师学过水墨山水画。从戎以后,画画亦成为他戎马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还用心把山水画绘画技巧应用到绘制军用地图上。在部队担任新兵集训总处参谋长,干训团教育长时,他常用他的山水地图作教材。今天,梦想不到他的这一专长竟成了和平建设家乡的可用之才。他感到太幸福了!他决心完成好绘图任务,为家乡建设尽其晚年绵薄之力。在水保站同志的帮助下,他夜以继日地按时完成了第一张规划图。在大功告成、放下画笔的那天晚上,新月当空,夜色如水,他心情舒畅,仿佛人在山水之间,便写下了《绘制石桥铺公社规划图感事》一诗: 东方新月透纱窗,悔罪从头路正长。 锦绣山河描绘后,光阴催我报恩忙。 张绩武从事绘制学大寨规划图,县、公社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张老”具有绘画特长,这在学大寨中“特别需要”。于是,张绩武又被安排到当时匡河区,负责绘制全区范围内的学大寨及其他建设规划图,并腾出一间宽敞明亮的房子给他作画室,还给他配了一辆旧脚踏车,以便到各处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在这里,他深感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他的信任和关怀,深感领导和同事们与他肝胆相照,心里有着从来未有过的轻松和愉快,常常思绪万千,诗情不断。这时他虽已年逾古稀,但仍精神焕发,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七二年华对大廷,只因仁政化顽民。 深惭旧事增迟悔,始觉新生沐晚春。 绵薄恨无填海力,鸿恩惟有献忠勤。 欣逢四化身犹健,为党挥毫日日新。 1978年,罗田县委根据张绩武回乡后思想和劳动改造表现,以重要统战对象上报地委,给他正式安排了工作,先后安排在县文化馆、县志办从事美术辅导和县志编修。1983年3月罗田县政协成立,张绩武被选为县政协第一届副主席,并连任第二届副主席和第三届政协常委(当时三年为一届)。1985年张绩武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张绩武自回乡到担任政协副主席之后的这一段时间,是他诗词创作最活跃的阶段,他几乎每事必写,每感必发,正是“诗情画意知多少,信步拈来自在题”,“绵绣山河描不尽,笔痕点点献心香”,记下了他“尧风点染桑榆景,霁后霓红照晚晴”的幸福生活。 “万千情意一书知” 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后,张绩武认真学习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铭记人民政协的重要性质、地位和作用,除了认真做好政协其他工作外,满怀热情主动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广泛开展海峡两岸通信往来,与当年去台人员的联谊二作,努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贡献。正如他在—首诗中写道:“承恩晚岁新楼住,更补金瓯献赤忱”。此期间,他认真回忆当年他的同学、同事中的去台人员详细地把他们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经他回忆整理,他所熟知的去台人员中任职团长以上的近百人,任职最高的有曾任过国民党总统的严家淦、总司令黄杰、国防部长陈大庆、高魁元等。 张绩武寄往台湾的第一封信就是写给当年他的黄埔军校同学、时任台湾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高魁元的。信中回顾了两人的同学之谊,阐明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心愿。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信中赋小诗三首为: 为怀亲友赋新诗,三十年来问候迟。 愿送飞鸿穿海峡,万千情意一书知。 咫尺天涯粤海边,梦中人在水中间。 千丝万缕离情味,静待归舟一叶还。 望台当局重民心,少壮离愁鬓巳纷。 亿万回归心似箭,解铃还待系铃人。 从此,张绩武的一封封书信,一幅幅字画飞越海峡,寄去了“捐弃前嫌重携手”,“莫因萁豆误前程”,“中华统一千秋业,青史标名后世歌”的期盼,寄去了“自昔人生风送叶,归根才识梦魂香”,“神州处处桃源里,最是安居故里亲”的回乡体验。如果说,张绩武开展联谊工作有其特殊的身份,那么更有其特殊的途径,即以诗联谊,以诗寄情,寄给台湾同胞的每一封信都有他的诗作。他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激发他们的思乡爱国之情,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991年9月10日,张绩武因患脑溢血猝然辞世,终年86岁。就在他去世的头一天晚上,他写下了毕生最后的一首诗《寄呈台湾姚宇辉同学》,仍不忘与台湾及海外同胞的联谊,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四十二春秋,怀君念未休。 互疑皆作古,幸在一星球。 手足天涯远,神交玉照留。 重洋如咫尺,故国望归舟 |
诗情洒满人生路——张绩武传奇的一生 漫步人生路歌词
更多阅读
张汤、张安世父子的官场人生之一 官场之风流人生女主角
张汤、张安世父子的官场人生(之一)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翻译过来,就是“富贵不过五代”的意思。然东汉班固《咏史》诗云: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说的是西汉金氏家族和张氏家族凭借祖上创立的功业,七代人享受西汉朝廷高官厚禄的
慈禧传奇的一生:六旬庆典
光绪帝大婚后,开始了他的亲政生涯。与此同时,慈禧也在表面上撤帘并回归幕后。一晃五年过去了,转眼间已经是光绪二十年,这一年是慈禧的六十大寿。她又将怎样度过六旬大寿呢?逢旬寿时,即满十年的生日,往往比较隆重,尤其是六十岁更具有一种特
张庭演过的所有古装剧 乔振宇演过的古装剧
张庭演过的所有古装剧浏览次数:713次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10-10-30 23:52 | 提问者:nkymyt 推荐答案1990年 《戏说乾隆》饰演 小鱼儿1992年 《刘伯温传奇之神弓传情》1993年 《聊斋—倩女幽魂前传》 《包青天之天伦劫》 饰演 季
鲁达传奇的一生----终成正果鲁智深 鲁达和鲁智深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浩浩荡荡风光无限,然,〈水浒〉最精彩和最壮烈的部分自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始,到鲁智深一禅杖打落方腊至,鲁智深成全了整部〈水浒〉精华部分的善始善终。鲁智深自渭洲的提辖出场,从行侠仗义路见不平而打死镇关西开始步
雪狼谷 2011由连奕名、杜淳、张嘉译主演的西部硬汉抗战剧; 塑传奇 连奕名主演的电视剧
雪狼谷 2011由连奕名、杜淳、张嘉译主演的西部硬汉抗战剧; 塑传奇刀客, 狼性英雄谱不朽悲歌!2012-02-18 20:38转载自 林都伊春影音最终编辑 林都伊春影音王由连奕名、杜淳、张嘉译三大硬汉领衔主演的西部狼性抗战剧《雪狼谷》该剧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