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与未来
李镇西
三十年前那个夏天,我用铁笔在钢板上刻着一张张蜡纸,然后又用滚筒一页页地印成一本本书。封面上,是一群少男少女站在甲板上眺望着远方——那是未来。这粗糙而活泼的封面也是我用铁笔在蜡纸上画的。我们把这本书班级史册取名为《未来》,由王薇同学毛笔题写————。
1984年,那本形式朴素的《未来》静静地躺在历史深处;2014年,这本《未来》的“续集”以精美甚至堪称“豪华”的形式出现在一张张并不青春的脸庞面前。三十年,未来班的生命以这种方式联结起来,浪漫而意味深长。
在三十年聚会的时候,我提议同学们写写点文字,然后汇集成册,作为当年《未来》的续集。我特别给同学们说,内容不限,长短不论,真实即可,真诚就好。聚会结束之后,同学们陆陆续续发来了他们的文字。有的描述聚会情景,有的回忆当年琐事,有的抒发真挚友情,有的梳理人生经历……所有的文字从未来班出发,然后指向青春,指向生命,指向新的未来。
我有幸成为每一篇文字的第一读者。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又重新帮同学们批改作文。交来的文字,有叙事,有写人,有议论,有抒情,还有几篇诗歌。我细细地品味,目光从字里行间掠过,自己的心却穿过了每一个同学三十年的人生。眼前的文字,和当年稚嫩的容貌重叠,颇为有趣,很是感人。我无法用“文笔好不好”来评价这些篇章,因为这已经不是文字,而是同学们三十年人生的结晶,是只有我才能够读懂的生命的吟唱。
如同当年给同学们写作文评语,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在每一篇文字后面写下我的感言。写着写着,我再次感觉到了某种穿越——我搞不懂自己是在给当年的小男孩小姑娘写作文批语呢,还是和已经人到中年的作者对话?我究竟是这些作者们的“李老师”呢,还是他们今天笑称的“西哥”?
可以想象,同学们很长时间不提笔写东西了,要写一篇文章不用那么容易,况且大家都那么忙。但同学们都克服种种困难交来了自己的“作业”。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当我向几位因各种特殊原因未能参加这次聚会的同学建议,让他们也写一篇文章时,他们欣然答应,并交来了自己的作品。当然,还有个别同学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交,我也无法再等了。不要紧,我相信这些同学的心也已经融入了我们共同的记忆。在这本集子里,有着每一个同学青春的密码和生命的温度。
我们想念失去联系的几个同学,希望他们也能够读到这些文字,读到我们对他们的呼唤,更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够带给我们重逢的惊喜。
这本集子取什么名字,我和同学们费心良久。先是在微信群里讨论:《青春万岁》《回到未来》《情系未来》《今天,唱响未来》《青春不老,未来作证》《青春与未来》……大家认为,“青春”“未来”这两个词是必须用上的——前者代表我们一段岁月和一种情怀,后者代表我们的班级和我们的梦想。最后,在一个周日下午,我、黄杰、何静红、张海波、田晓敏和许艳同学在一个茶楼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和争论后,最后敲定:《让青春告诉未来》。含义丰富,任大家解读。书名依然由王薇同学题写,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纪念。
三十年,一个沉甸甸的数字,这个数字所代表的时光直抵我们的心灵而富有震撼力。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又将有怎样的岁月和故事?让我们继续期待着“未来”……
2014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