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学士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属山西河津)人。说到王绩,在诗人中,他的名头并不响亮,远不如他的哥哥王通,更不如他的侄孙王勃。不过,后世公认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的辉煌乐章就是从他开始的。他自幼好学,博闻强记,才高八斗。他在朝中当官,每天所见,花天酒地,欺瞒倾诈。因此,不愿在朝供职,改为扬州六合县丞。但因在任上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他解职后回乡种田,常和隐士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过的倒也乐和。
唐朝建立,朝廷召他出山,在门下省做侍招。然而,唐朝的官场依然是门户林立,尔虞我诈。一天,他的弟弟王静去看他,见他闷闷不乐,知道他为做官的事烦恼。他弟弟就说,你既然不高兴就回家算了,别当了。他说,这个官我倒没有啥留恋的,我只是留恋那三升酒。原来,那个时候按官职的大小每天还发几升酒,侍招这个官职是发三升。
王绩为酒当官的事被他的上司陈叔达知道了,就给他特批酒一斗,他就每天喝酒一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斗酒学士”。这样,王绩又干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始终觉得不被重用,决定不再为“一斗酒折腰”,终于挂冠回乡。
他在家种了几亩地,日出而做,日入而息,闲暇吟诗,倒也惬意。可是好景不长,生活不下去了,只好又出来做官。
这回王绩指名要做太乐置的官。太乐置是管理朝廷歌舞音乐的机构,但朝廷觉得象王绩这样的饱学 之士做太乐丞太屈才,不批准。经过几番争取才当上了太乐丞。他为什么要当太乐丞呢?原来,太乐置里有个官叫焦革,此人是个有名的酿酒高手,王绩到此是奔着好酒来的。自从和焦革搭档后,王绩有好酒喝了。可是,没有多长时间,焦革死了。好在焦革的妻子也会酿酒,王绩还是有酒喝。然而,俗话说祸不单行,过了一段时间,焦革的妻子也死了。这回,王绩是彻底没有好酒喝了。王绩没有好酒喝了,他也就断了当官的念头,从此回乡种田,再也不出来做官了。
后来,他写了一首诗: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卧,时取醉消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姬旦”就是儒学中奉为圣明的周公,孔丘不用说就是孔子了。王绩说周孔二圣是为诗书礼乐所桎梏,画地为牢,作茧自缚。那不受儒家礼教诗书所拘束的王绩,自然是“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了。
然而,这种“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的境界,不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做到的。现在的人们挣脱了诗书礼乐的囚缚,却被名和利牢牢地囚缚住了。笔者前面写过一篇《名利场》,正所谓“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现在的人们心中每时每刻都在算计,同样也无时无刻不在烦恼。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今天,虽然在衣食住行上我们比古人强了不知多少倍,但我们的快乐却未必是古人的多少倍。现代社会工作的高效率,生活快节奏,让人们即使是出有车,食有鱼,却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时时产生焦虑和不安之感。现在读一读王绩的这首诗,开阔一下心胸,抛却一些烦恼,生活的再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