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拍摄的电视剧《八千湘女上天山》描述这样一个故事。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长沙报名参军。八千湘女的到来,为空旷的原野带来了生命的曙光,男兵们以最大的热情守护、关爱着这些妹妹们。部队领导则希望这些男女士兵能在共同的劳动中收获爱情,完成先人们无法完成的历史使命。整个故事描述她们在苍茫的大漠戈壁上,用自己的青春和信念写下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新篇章!
尽管这部淡化事实的电视剧收视率不高,但从政治的角度上说,紧扣歌功颂德主旋律的剧情总算融入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历史,不久的将来,如果没遇到异类道破真相的话,这段经过打扮的历史必定流进了后生们的血脉。
1950年2月,毛大爹命令驻守新疆的20万军队就地转业屯垦戍边。时任新疆军区代司令员的王震说了一句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为解决“老婆孩子”的问题,从1950年到1952年的3年时间里,约有八千湘女带着天真的理想参军进疆,其使命就是要嫁给屯垦戍边的官兵。
1950年初,《新湖南报》刊登了新疆省人民政府、新疆军区司令部在湖南招聘女兵的启事。启事中说,新疆军区要招募一批女兵到新疆进工厂、学俄语、上学校、开拖拉机,条件是16岁到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女孩被动员朝着理想飞奔而去。据新疆军区档案馆的资料统计,在这八千湘女当中,年龄最大19岁,最小的只有13岁。
提到这段历史,现年70岁的兵团退休教师肖叶群说,到达目的地才知道来新疆原来是给别人当老婆,不愿意人家就拿装满子的枪请你上坑。她是1951年入疆的湘女。当年,她与姐姐一起报名。当时她还不满15岁,体重不足40公斤。入疆的第二年,肖叶群所在部队师政委就给不到16岁的她介绍了对象,年纪21岁的教导员王富民。
肖叶群回忆说:“一见面,他说对我没意见,非常满意。我看他长得浓眉大眼,大高个,还不是我不喜欢的鹰钩鼻子,也比较满意。但相处不久后,王富民告诉我,其实他的真实年龄是25岁,比我大9岁。我听了后就不愿意了,哭哭啼啼,他就拿出了手枪,将子弹推上了枪膛,好像要开枪打死人的样子。后来我再也不敢说不愿意了。虽然从认识到结婚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因为都在忙着垦荒,我们见面的时候很少,交谈的机会更少。王富民是行伍出身,只上过兵团的速成中学,对于谈情说爱,他也不懂。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打下了江山,有了老婆,赶快生几个孩子。所以,我们彼此没多少话好说。婚后,我连续为他生了3个孩子,他对我还是很好的,尤其是“文革”期间,他保护了我,使我受的罪相对少一点。”
2002年肖叶群的丈夫因患急性淋巴癌去世。
湘女江莉华回忆说“拒绝求爱有的被枪杀,有的被逼嫁老干部而发疯”她总结了一条规律:湘女年龄最大的才19岁,年龄越大,结婚越早,婚姻就越不幸,但更不幸的是相貌漂亮且文化程度高的姐妹,因为她们漂亮,就越容易被更高级的大龄军官看中,因为文化程度高,内心就越痛苦。当时,军官的年龄普遍大过湘籍女兵十多岁,这和女兵们的理想相差甚远,她们理想的对象是年轻、有文化的。1951年3月,在哈密,一个倔强的长沙女兵拒绝了一个营长的求爱,激怒了那个想讨老婆快想疯的营长,他既然拔枪把那个女兵给杀死了。还有一个高中毕业非常漂亮的长沙女兵,因为被上级许配给一个死了老婆有3个孩子且比她大20岁的老干部,在结婚的当天,她就疯了。
湘女们入疆后,10年后才准许回乡探亲。1962年,湘女陶先运探亲回来时,从长沙一直哭到兰州。由于路途遥远,直至现在,有的湘女还没有回过家乡。现在,湘女们的丈夫大多已经过世,因为,当时她们的丈夫比湘女年长10余岁,他们经历战争年代和50年代的超强体力的劳动,那批垦疆老兵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去世了,很多抱着烂漫理想上天山的湘女,多半在中年就成了寡妇,所有的浪漫都化为天山上的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