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酒店与SPA的设计。各个项目都期望极尽奢华,但何为奢华?材料的堆砌虽然永无止境,但建成的项目已达到了不可承受之昂贵。甚至文化都太具象,需要一种跨越宗教与哲学的感动。惟有光能够引领我们进入神秘境界,那里混合着对旧日的眷恋与对未来的向往。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光,是空间的灵魂。
间接照明这本书其实可以看作两端无插头直管灯管的一个使用说明手册,乃至广告。好处是非常简单,适合外行人看,比如小莎。
直接照明顾名思义,就是光线直接打到受光面上,纯属功能性照明。间接照明则利用反射、折射、透射等手法,形成面光源,营造丰富的空间,把照明由功能升华到精神层面。照明设计首先要考虑三个问题:(1)光源与受光面的距离;(2)光源的遮光——遮光线的处理;(3)受光面的条件——质感。根据光通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半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等说法。
![间接照明 筒灯的照明方式](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31141t01a657947f73dc4d72.jpg)
如译者所说:“无论在日本或者其他先进国家,照明设计往往和厂家联系在一起,作为厂家配合建筑师的技术支持而存在。因此,照明设计的目的就像数年前的室内设计师一样,为了装饰公司而工作,面对业主只是一个免费服务的角色。”除了酒店等豪华公共空间,在中国,大多数时候,室内设计师是装修公司“技术营销”的赠品。甚至建筑师都可能为接施工图单而成为“降价甜头”。有时好设计师不肯自贬身价,某些原该是一流的项目便因为投资人过分节省而不能入流,着实可惜。从设计层面看,中国消费者实需多多接受艺术熏陶,提高品位。
书里提到利用自然光源——阳光、火,辅助照明系统,形成超环境照明。可惜除了老康的Kimbell ArtMuseum,没有举更多例子细细解说。
读过的比较好的照明参考书都是日本人写的。据说有些日本的照明设计公司严谨到收集一切灯具的光谱图、技术参数,厂家出了新品便马上给这些公司寄送相关资料。翻过几本那种风格的书,感觉更像设计手册,小莎这样处于扫盲阶段的读者读来一头雾水。手边有一本中岛龙兴的“照明灯光设计”,非常适合做启蒙读物。对技术细节不太感冒的,“照明设计与空间效果”更具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