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古书,读到“曲有误,周郎顾”、“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时,不禁心旌摇荡,直觉日月无光。痴想:为将士饯行的宴会正酣,觥筹交错,酒意渐浓,不胜酒力的宾客多已东倒西歪,云鬓高耸的二八佳人转轴拨弦,众人拍手称妙,中有一英俊的青年将军,忽然停下杯子,皱起眉头,蓦然回首,剑眉如刺,抚琴人顿时双颊飞红,心跳如鼓,操琴有误,本心怀不安,但,遭遇那样英俊的面宠,她却暗自窃喜,不有误,焉得周郎顾!自此,诸多春心荡漾的歌妓,为了达到美目一顾的心跳效果,凭空制造出了许多曲误,这样的心思,周郎倘若能解得,回眸中定有三分谴责,七分柔情吧。
后来,看影片中柔情万丈的师奶杀手梁朝伟,便想:周瑜定也有这样一双瞬时便俘获女人的电眼吧。
宴席上的周郎,自然是美女们的大众情人:一来因为他精通音律,二来因为他是悦人心目的美男。
古来精通音律者颇众,魏晋有嵇康,蔡邕、蔡琰父女,唐代的王维、白居易,他们在音乐方面都有过人造诣。他们多是风流名士,而像周瑜这般从事“沙场秋点兵”职业的一代武将则鲜有闻矣,“曲有误,周郎顾”,是歌妓们的小心思,是周瑜的大才情,这种传奇式的细节,如软化剂,为血雨腥风生涯的周瑜脸上平添了一道柔情的光环。除了才情过人,迥异于普通将士还有,周瑜是一名真正的美男子。“瑜长壮有姿貌”,“美姿容”,他高大英俊,白面美髯,俊眉俏眼,玉树临风。我坚信,他定有一双新鲜如初春草莓般的红唇,有意误曲的歌妓的心思如蜻蜓般飞憩其上……
历代才女,焉能不爱周郎。
而如苏东坡为代表的须眉敬慕周瑜,则是因为他重友情胜于多情。
周瑜是不折不扣的儒将。如果不曾驰骋沙场,他--可能会是一位倜傥的诗人,白衣翩翩,才情焕发,如果他能养生长寿,甚至跻身建安七子之列,然,他生逢乱世,连连烽火点燃了他廓清天下的壮志豪情。少有鸿鹄志的周瑜不愿耽于弄琴,而是埋头苦读,熟读兵法。
周瑜的一生,共穿开档裤的少年朋友孙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周瑜情愿为肝胆相照的少年朋友两肋插刀、生死相随。重友情的秉性,使周瑜极具人魅力。
董卓一乱,英雄纷起,孙坚也乘机兵讨,孙坚将家小移居舒县,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他俩臭味相投,两小无猜,形同兄弟,用如今的话来说,那是铁党。史载,周瑜居安徽舒城时,“扩道南大宅以寓策,升堂拜母,有无相通。”周瑜和孙策英雄少年,联袂出手,广交江南名士,一时声誉鹊起。
不久,两人洒泪而别,孙策要去承父遗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任丹阳太守,孙策写信给周瑜,告诉他自己将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准备东渡,周瑜以实际行动对少年好友作全力支持:率兵迎接孙策。当孙策看到扬尘而来的一列人马,大喜:“吾得卿,谐也。”周瑜是孙策自信的源泉,是他的定心丸。“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二人合手,有如神助。
周瑜和孙策并肩纵马沙场,扫荡江东,不亦快哉。很快,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心居袁营心在孙部的周瑜灵机一动,想出权宜之策: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那些个曲误郎顾的风情事件,怕就是从这时发生的吧。周瑜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自有解释:“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声声唤周郎,只因满心满眼充溢着喜爱激赏之情。
摘自阳光妈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angguangzhengha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