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文/杨国明
近日,网上一则醒目标题,“ 温州跑路潮继续,两月再出走60家,融资困境明显”的报道发人深省。温州是中国公认的经济发达地区,这里的人被全国民众公认为“最会赚钱”的群体。成千上万的小型商业、餐饮业、制造业推动着温州经济迅速发展。在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成千上万的小老板绝大多数赚的盆满钵满,一度延伸至全国乃至国外,我国各大中型城市随处可见温州老板的身影。
过去的几十年里,温州老板们浑身上下国际名牌自不必说,开宝马坐奔驰是他们的代步工具,穿金戴银更是显示身份的标签。当行走在繁华闹市区或高档消费场所,但凡见到脖子上,或手腕上带着金灿灿明晃晃,足以拴住狗的金项链或金手链的,那必定是温州人无疑。
近十年,中国房地产火热,温州炒房团没少为温州增添光彩,不用质疑钱是哪儿来的,他们一掷千金挥金如土,豪气十足。全国各大中型城市不乏他们的足迹,他们所到之处房价节节攀升,甚至,有很多城市当地的投资者都以温州人投资目标为自己投资的参考依据。
可以肯定地说,最早周游世界,或到国外见世面谋发展的,就是温州人和福建人。不管当时外国是否欢迎他们,但他们必定还是去了,原因是,他们手中有货,囊中有钱,最重的是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信条:“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他们相信真金白银无所不能,事实也的确印证了这一点。当年北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国外玩“哥们义气”和“按套路出牌”屡战屡败之时,而温州和福建老板们却如鱼得水迅速发展。
当下中国,除了贪官污吏持有外国长期居留证,排在第二位的应该就是浙江和福建商人了。他们不仅自己持有外国护照,他们的配偶和子女绝大多数都是双重国籍。他们虽然文化知识普遍不高,学历更是低得可怜,但,他们却很自信,他们善于家族式经营;并将国家的金融信贷政策玩到极致;他们坚信自己的超前意识,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思维模式,永远跑在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的前面。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遗憾的是,果真应了民间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但这里还需要补充一句,那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自2011年以来,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和金融紧缩政策力度的逐步加大,使这个被民间称之为,“点石成金”的温州民间借贷越来越显现出诟病。
据了解,当下“聪明”的温州商人身处四大无解窘境:一是资金周转困难,之前这些企业主均用厂房抵押,最大限度从银行贷款,用于高息借贷或炒房,如今企业主跑路、房价大幅下跌,无力偿还现有债务;二是互保被套,之前温州企业间互相担保成风,一旦有企业跑路,担保企业必然受牵连;三是贷款收缩,这些企业往往存在过度扩张,在民间融资受阻后,贷款收缩无疑是致命一击;四是放弃实业,或把实业迁至内地,卖掉厂房增加流动资金。
尽管温州出台了一系列“治市”措施,以致引起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虽然,暂时取得了遏制借贷乱象,维稳效果显著,然而,民间借贷危机,以及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之深,已经大大超出地方政府力所能及的施政范围。看来几十年落下的病根还需要漫长的医治过程。在此谏言,聪明的商人也好,侥幸的贪腐官员也罢,谨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