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鹭酒家 小鹭鹭酒家菜单](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32140t011ab5d8ce1d06969a.jpg)
老饕友人芮兄召我一聚,他知我对餐厅的要求高,特地打电话问我,“恒隆广场里的‘鹭鹭’好不好?” 其实朋友见面,吃什么反而不重要,不过这一家“鹭鹭”,倒是合我心水。
“鹭鹭”最早起家于成都路,离我的老房子很近,小时没少光顾过。近来上海的餐厅愈来愈多,城市也愈建愈大,说实话,像“鹭鹭”这些从前的名餐厅,真是久违了。 大家都知道“鹭鹭”做本帮菜,但是他家的这一路,不入任何流派,称为“模子菜”,即使在上海,也只有上点年纪的朋友才知道,年轻一代听也没听过。 所谓“模子菜”,专指八九十年代大规模诞生的个体户餐厅,典型的代表是当年的两条美食街--乍浦路和黄河路。老板们大多人生经历丰富,做过掮客的居多,上海话叫做“打桩模子”。站街时无聊得交关,干脆交流食经好了,结果后来发迹,就经营起餐厅来。 “模子”们一向以头脑灵活著称,所以这些餐厅做菜,骨子里是上海菜的神韵,形式上则不拘一格,创新性很强。媒体上报导“模子菜”,当然不便提起老板的旧事,所以通常这么描述,“顾客想吃什么,即叫厨师烧出来,大家都喜欢,过几天菜谱上就有。” 迄今将近三十年,大部分“模子菜”馆子业已关张,硕果仅存的几家,有“小南国”、“鹭鹭”和“梅园邨”。最厉害的“小南国”做到上市,但是连锁店,不是我光顾的对象。“梅园邨”水准渐渐低落,也让人失望。“鹭鹭”又如何? 先来一碟糖醋小排,一试,功底还在,就放心了。又试了新品虾汤泡饭,是用海虾壳滚的汤底,虾味很浓。酒后来一碗,一定对上海客人的胃口。剩下的虾仁去了哪里?我最反感沪菜馆子炒虾仁用海虾代替河虾,这里要是也敢这么干,绝对给我列入“人生必不去餐厅”的黑名单。干脆叫来考较一番,好在是如假包换的河虾仁,芡也勾得少,整体是合格的。 芮兄专门叫了毛蟹年糕,“模子菜”的代表作,也是今天最贵的一道。首先,蟹够大,而且浓油赤酱,色面极佳,单看卖相也一流,必是上海师傅的手艺。 请经理出来询问,果然没有猜错。这一餐,吃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