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都有所担当 日有所诵一年级

让我们都有所担当

——请刘崇锤同学收回《与华政“割袍绝义”书》

假期里的华政校园,清幽、雅致而静谧,置身于此,是很容易找回内心的平静的。但学校BBS上的一则帖子,却不时搅动着我的心扉。事实上,我关注这则帖子日久,也一直想找这位发帖的刘姓同学聊一聊,但半年来杂事纷呈,终究没有将这份念想付诸实践。

这则发表于2008年2月23日12时51分的帖子,在引起一阵热议后本已沉没日久。最近,华政新生纷纷通过BBS相约“新生游”,这则帖子被重新发掘,一度成为近日BBS上的热帖。截至2008年8月26日,帖子的回应数多达114个,文章人气值(指浏览量)攀升至2834。而在奥运会开幕当天(8月8日),这一帖子的浏览量是2383。短短的两周里,又有近500人次浏览过这个帖子,从留言的情况看,许多是马上要入学的新生。

此时,作为华政的一名普通教师,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写些文字,请刘同学收回这份《与华政“割袍绝义”书》。而且,这份回收,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更是内心和情感意义上的。

当然,作为法律学人,我们不会不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如果刘同学看到了我的这则帖子后仍然初衷不改,我尊重他的决定。如果刘同学看不到,我也并不认为自己在无端耗费宝贵光阴。事实上,我更愿意把这则帖子写给即将入学的华政新同学。而且,在根本上,我觉得自己是在尽一位教师的本份。写出来,自己可以心安。

基于以下两点,我认为自己可以和刘同学沟通:其一,刘同学在华政学习了四年,我在华政学习和工作了十二年,并且还将继续工作下去。对华政历史和现状的体察,应当不会输给刘同学;对华政的未来,如果有忧虑的话,其痛切程度更不应逊于刘同学。其二,刘同学即将去读硕士的北大,我已经度过了三年的博士生涯,若加上在中国社科院做博士后期间还经常“滞留”北大,现在间或还去北大开学术会议,则少说在北大也算呆过四年。我现在和北大的师友保持着诚挚的友情,故对北大与华政两校之比较,其理解程度理应不输给刘同学。对于刘同学在华政经受的“冷遇”(希望不会是),以及前往北大之后、甚至从北大毕业之后可能经受的人生历练和挫折,大致可以做出一些预判。

最为重要的是,我想,这种双重校友关系,是可以构成彼此交流的情感基础的。当然,这种“双重关系”的存在,其前提是刘同学与华政的“割袍绝义”没有生效,呵呵!

事实上,在我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我实在无法判断这份“割袍绝义”的法律性质及其效力状态。在这里,不妨把这则帖子照录如下:

与华政“割袍绝义”书

古人有割袍绝义之举,今效法之。此际鄙人贫困潦倒,经长时间地深思熟虑,有如下肺腑之言。

鄙人通过“科考”于2003年10月10日进入华东政法学院(下简称华政)学习法律。在课业上有部分老师于我有悉心指导、启迪智慧之大功劳,至今心怀感激。在校期间也有幸遇到了良师益友。

然而在这四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鄙人是“久经考验、历经波折”。鄙人曾萌生退学之念,因种种原因未能决断、成行,最终“顺利”取得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每当忆起昔日种种,椎心刺骨、怒发冲冠。与鄙人情形相似或者熟识在下的人应该知道“久经考验、历尽波折”、“顺利”的深刻内涵,在此不予详细解释。照一般的理解,华政应该是吾之母校,但鄙人不以为然。“母校”二字涵义深刻,切不可乱用。不才以为,“母校”对于学子至少有三层含义:其一、母校培育了学子的精神气质,人生信念,价值取向,“母、子”一体,浑然天成;其二、母校给学子传授了知识。其三、形式层面的:学子的学籍在母校注册,受其管理。第一点是最为重要的。在华政四年,鄙人始终未能接受华政的精神熏陶与气质培养,反而是格格不入,真是令人感叹!

所以,鄙人不敢妄称华政乃吾之“母校”;望华政也不要错爱鄙人这个“不肖学子”。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刘崇锤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帖子发布当日,即有许多跟帖,我大致总结下来,跟帖可分为五类:

其一,戏谑型。此类留言主要来自帖主的同学,如网名为“长戟三十万”的同学称:“垂哥,你太牛了。没毕业的时候你就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轰动的事情,毕业了也有惊喜啊。”又如网名为“wssjjjt”的同学留言:“你强悍!!我无语了。和你一个宿舍四年我怎么没有感觉到你这么牛!!难以想象啊!”

其二,疑问型。此类留言主要来自新生,如网名为“幕奈”的同学问:“楼主怎么突然作此言论呀?”又如网名为“zybszybs”的同学问:“我是新生,没有去过华政,也没有听过关于华政太多的内容(应该可以说没有任何先入为主),从这近一个月在BBS和贴吧上看到的都是学长学姐耐心解答,可谓尽其所能的帮助学弟学妹,不知刘师哥何以此言?我只是希望对事物的客观评价,不必为贤者讳,抑或……”

其三,理解型。此类留言主要来自大二或者大三的同学,如网名为“江寒”的同学留言:“没有理解一个人最好不要去评论,即使可能很熟悉或许还是同班的.特殊的性格造就特殊的思维,而性格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由很多影响积淀下来的,刘在大学里所经历的,不是每个人看的到的 请大家尊重锤哥”。

其四,反对型。此类留言的群体,看起来也主要来自大二和大三的同学,如网名为“雪山飞狐”的同学称“一口一个母校,岂不闻子不嫌母丑。你贫困潦倒岂是华政之过?若华政有过,高中无过?初中无过?君子不诿过他人”。又如网中为“herolandis”的同学留言,“……如果真要断绝‘母子关系’,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前就该断了;如果是在读硕士或者留校生,现在断也正当其时。都不是的话,所谓“恩断义绝”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说辞,这份“母子之情”作为人生的一部分,你是永远要背下去的——历史是谁都改变不了的。”

其五,劝解型。如网名为“诛仙”的同学先后两次留言,第一则留言如下:“当一个人无法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或者总是格格不入的时候,这不一定是环境的问题;或者,这至少说明你没有调试自己的能力。刘同学,如果你觉得学校是那么不尽人意的话,那么社会,只会更糟。Anyway,祝一切顺利!”而第二则留言显然是给学弟学妹们的:“习惯接受不同的东西,这是你们大学所要学习的重要议题之一”。

身为教师,我欣喜于学生的宽许精神和独立判断之能力。养成多维度的思维习惯,这本身是大学教育、特别是法学院教育的一项职责。

关于华政,我已经说得太多,改良学校的谏言献计,我亦多次身体力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以下博文:《华政离耶鲁有多远(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9195a01000cb9.html),华政离耶鲁有多远(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9195a01008a9b.html)华东政法学院,我们共同的背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9195a010008ct.html)。

本来不想再说什么,但看到网名为“微笑冥想”的新同学在帖子上留言:“看了诸多帖子,感觉心挺凉……原来满怀激情……”,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意识到,不管刘同学是否愿意看到,他的这则帖子已经给一些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浇了一盆冷水。

在我看来,刘崇锤同学之所以如此这般,或许是因为在华政未能感受到足够的温情与善意。的确,以我以前就读及现在任教华政的经历来看,母校并不完美,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意识还相对孱弱。在此种情境下,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产生一种“被剥夺感”,换言之,是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心境如斯,身处顺境时便容易归功于自己,逆境来临则很自然地归咎于学校。这于学校多少有些不公。

让我们都有所担当 日有所诵一年级

以刘同学为例,我冒昧揣测,他既然要与华政“割袍绝义”,应当是不会把考取北大硕士归功于母校培育的。但是,刘同学也承认有一些教师对其有授业之功,那么一味地逶过于母校以至于要“割袍绝义”,似乎有所不妥。

须知,“母校”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它是包容的,而非逼仄的。它不仅是指带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明法楼、明珠楼,也不仅指倍受学生拥戴的明星教授群体,它还包括服务于楼堂场馆的物业阿姨、巡逻于校园的保安……大致说来,在软件方面,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学生三位一体,方才构成学校的整体。校方人员或温情或冷漠、或勤勉或怠惰的成百上千的个体形象,才能叠加出校方的形象;再复合以在校生的精神气质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最终方能叠加出一所学校的整体形象。

所以,刘同学,不管你是否愿意,在你办理完入学手续那一刻,你已经成为华政的一份子。而且,恐怕这辈子,华政都要成为你人生背景的一部分,甚至还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这青春飞扬的四年里,你打磨了心智、锤炼了毅力、增长了学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四年的朝夕相处,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都已经生长成为你生命中的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这是一段不可回复、不容复制的四年,华政于你,哪怕只是这有血有肉的四年,刘同学,你又如何割舍,又当如何“割袍绝义”?!

在逻辑上,与华政“割袍绝义”,也就意味着自我否定。因为,自己已经生长为华政的一部分。

曾有学子用never,ever,forever来形容逝去的大学青春,我愿意作如下解读:“never”是指“大学四年的时光永不再来”;“ever”是指“我们曾经拥有共同的梦想和悲伤”,“forever”则是指“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永驻心间”。相信每一位经历过大学生活的学子,都会有别样的体会。

既然华政是所有华政人终生都走不出去的背景,我们最好的选择是担当。什么叫担当?刚刚落幕的北京奥运会,诸多感人至深的画面,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8月23日,北京奥运会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冠军博尔特向四川灾区捐款5万美元,他说“我很想为四川的孩子们做一些事情,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是做些事情才会让我心安。”博尔特的善举,让所有的中国人记住了牙买加这个国家,他亲吻汶川女孩黄思雨的照片被感动的网友广为传播。这位被媒体称为“傻大个”的博尔特,担当了提升国家形象的使命;33岁的德国选举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为救患白血病的儿子,奇迹般地完成了第五次征战奥运会的体操界壮举,为了孩子,她选择了担当……

(博尔特与汶川女孩黄思雨)

那么,作为师兄师姐,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又应当为刚刚入校的新生担当些什么?告诉他们“华政是平时疗养院、考时疯人院”?!告诉他们自己刚刚和华政“割袍绝义”?

为了母校,为了共同背景,在不同的层面和岗位上,我们都可以有所担当。担当并不意味着轰轰烈烈,它甚至只是平凡得近乎琐碎的付出。一如奥运会上的志愿者,默默无闻却让人倍感温馨。

每年都有师兄师姐,担任华政新生游的志愿者,有些在BBS上贴出方便新生出行的地图、生活指引等,这些行为,都值得我们激赏。

第一,学生层面的担当,大致有两个方面:

其一,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就是学生对母校最好的担当 。易仆生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前途最权威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大学里父母无法成天耳提面命,老师更无法如影随形。你要学会勇敢地自我担当。歌德说,你若失去了勇敢,你终将一无所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一些必须的技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你必须学会如饥似渴。另外,千万不要养成眼高手低的坏毛病。我曾在6月25日的读书会上,要求我指导的研究生当场逐个过堂,考察两项内容:其一为公司法条的英译;其二为一分钟的打字测速。通过这项测试,我发现用心者事事领先,自我期待不高者则凡事均难有成。学校搞本科教学评估,校长汇报会上,校办请我的学生担任现场速记;学校的学术讲座,我的研究生们担任了大部分的文字整理工作;一位弟子打算考北大法学博士,我牵线引见,北大博导回复表示愿意接收,“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我和学生都感激不尽,当然,难度极高的考试还须靠自身努力通过。成功的学生,都是自律极强的弟子,都不拒绝琐碎与平凡,其基本功自本科即已奠定,研究生阶段,导师只是因势利导而已。

近年来,不少学生出国留学,我和其他教授一样,都乐助其成,无论是去哥大、纽约大学,还是去相对一般的院校,学生在拿到多个OFFER,请我帮其选择的时候,我总是建议,选一个学费相对便宜的学校,因为父母挣钱不容易,踏踏实实读书,认认真真做事,都会成功的。学生切忌眼高手低,更不要以善小而不为。你们的成功,是一天一天累积起来的。记住,天下没有暴发户式的成功。《无间道》里有一句话,“出来混的,终究都是要还的”,说的是“投机取巧式的小聪明,或许能赢一时但终究却要输一辈子”的道理。菲尔普斯惊人的“奥运八金记录”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Phelpsian"已经成了英语新词汇,表示“前所未有的(胜利)”。但我们更不应当忘记,这位原来有些自闭症的天才少年,一直是泳池边最勤奋的人。

其二,努力与人为善,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得到福利的改善。我见证过许多优秀的孩子成功的过程,被称为松江拓荒者的第一届本科生,他们考取了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等北京高校的研究生,或者远赴NUY、NUS等地、或者留守华政求学,他们在告别松江之前,通过各种形式,和师弟妹们交流,传授考研经验。到北京之后,又为后来者提供食宿、车票购买等诸多便利。我到北京出差,约他们小聚,席间他们聊起松江校区,眼神里满是眷恋。供职于外资公司的苏怕同学,多次义务为师弟妹们修改简历,提醒同学们的求职注意事项等。全国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熊浩同学,远赴澳州学成归来后,前天给我电邮“如果学校的学弟妹有任何关于法律学术,留学或者其他议题需要我作以分享与沟通,自当尽力”……

每每提及这些同学,我心里充盈着感激:母校不完美,但他们从不怨尤,而是在以汗水和温情,努力诠释华政人的优秀和善良。

肯尼迪说过,“不要想这个国家能够给你什么,而要想想你能够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我想,这就是一种境界。人与人的差别,归根到底,是境界的差别。

第二,教师层面。说起教师,不知刘同学作何评价。有目共睹的是,华政的师资近年来得到极大的改善。我读本科的1992年,华政没有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华政也没有博士点,懂外语、会电脑的教师更是屈指可数。我清楚地记得,我到北大读博士的2000年,经济法学院(当时还是经济法系)进来了第一位博士。那时我们所受的教育,在现在看来相当可怜:书本知识陈旧、法学方法论匮乏、以阶级斗争为主线的法理教学占据了课堂,根本没有所谓的法学双语课程,图书馆的外文读物相当有限……上学期张谷教授到华政讲学,他也和我们聊起当年四处找书看的经历,呵呵!

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华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政拥有了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博士授予权可以覆盖所有的法学二级学科,师资队伍的变化也相当惊人。这里不妨归录一段我校的基本数据:

截至2007年8月,师资总数为739人,其中45岁及以下教师571名,占77.2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57名,占48.31%;硕士、博士学位教师570名,占77.15%。

学校设有法律学院等11个院(系)和研究生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有22个本科专业,覆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五大学科门类;有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法律史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律史和经济法学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国际法学、刑法学和司法鉴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国际法律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为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研究项目,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学、政治学为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法律史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以我熟知的经济法学院为例。现在,该学院拥有了英国、日本、荷兰等国的博士,今年又进了八名德国、北大、武大、人大、上海交大的博士,师资队伍蔚为可观,老师所擅长的外国语亦愈加多元。这是一支值得期待的队伍!与此同时,长宁和松江两地的图书资源也极大丰富,阅览室条件也大为改观。但有些可惜的是,学生的阅读热情似乎并不高。我们经常看到,偌大的阅览室,开着空调,但学生却寥寥无几。

想起当年暑假在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的韬奋楼,挥汗如雨苦读王泽鉴“天龙八部”的场景,不由得慨叹,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但要做事情,难道都要咬苦菜根才可以吗?

除了师资学历水平和硬件环境大有改善之外,据我所知,绝大多数教师授业也都相当勤勉尽责,华政一年一度的“十佳教师”评选,是学校的品牌栏目,获评“十佳教师”,也被我们奉为最高的荣誉。我犹记得,2008年6月30日,校团委吴江老师给我发来一则期待已久的短信:“罗老师,祝贺您荣获华东政法大学第十四届‘我心目中最佳教师’称号。”蝉联这一“百花奖”,我激动不已,立刻向我的恩师吴志攀教授“报喜”。吴老师迅即短信回复:“太好了,学生的评价最难得,祝贺。吴”。我还清楚地记得,2007年7月10日深夜,我收到一封来自学生会新闻部的邮件:“罗老师:您好!第十三届最佳教师的评选结果已经统计完毕,经过同学们投票选举,您光荣地当选。再次向您表示祝贺!此致!华东政法大学学生会”。

暑期里,我与晓喆老师、丁绍宽老师等闲聊时都不免感慨,人生苦短,无论如何,要活出一定的境界来。置身于美仑美奂的松江校区和幽雅宁静的长宁校区,是很容易让人产生使命感的:我们应当提供怎样的教学质量,才能与如此良好的硬件环境相匹配,让学生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母校?非常可喜的是,在老一辈教师的引领之下,华政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他们勤勉敬业,孜孜以求,有志于提升华政的学术和社会地位。9月份以后,民法的老师会把王泽鉴请过来讲学,就读耶鲁博士的程金华先生也会回来短期交流,华人神探李昌钰也会过来讲学……

当然,华政在发展,竞争对手也没闲着。以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学科建设水平为例,上海市重点学科以上的学科,华政有两个,法律史和经济法。重点学科对学生有什么好处?除了学术水平之外,最直观的优势是,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属于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学科所在高等院校的毕业研究生,在申报上海市户口时,可以加三分。目前上海市重点学科中,法律史和经济法在华政,民商法在复旦,国际法在上海海事大学,行政法在上海政法学院……高质量的学科水平,可以彰显和累积学术声誉,吸纳优秀师资和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评价,最终维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教师们是否能够除浮华与喧嚣对内心的滋扰,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学问,事关五年之内华政的声誉,十年之内华政的生源,五十年之内华政的生存!我们现在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危机四伏!所幸学校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分配资源的机制,竞争局面当有所改观。

第三,学校层面。每每与同事论及我校的资源整合,都不免唏嘘不已。当万国延揽我校教师,在华东地区每年席卷数千万元司法考试培训费之时,拥有良好师资、众多应试学生、多年司考阅卷经历和大量闲置楼堂馆所的华政,是否想过,本来,故事的主角可以是我们自己?没有大钱,很难有大师。如果有了这些大钱,我们可以免费招收学术尖子就读华政博士、可以资助优秀苗子远渡重洋出国深造、可以招天下英才而用之……学校的资产运营与教学科研,本该相辅相成。薛涌称,三流的大学赚学费,一流的大学赚人才。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放弃努力。我们坚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将来的华政,定会成为人才的高地。

话说得长了。刘同学,你考上北大,祝贺你,你为师弟师妹们树立了勤勉向上的榜样。然而,你与母校“割袍断义”,却破坏了你或许正在累积的担当意识,你在向师弟师妹们传递着非常消极的信息。你终究会明白,你可以选择离开,但切忌公开指摘此前栖身之地的种种不是,这几乎是人所共知的潜规则。北大有著名教授因故选择离开,同时公开种种所谓“内情”,最后招致业内诸多批评。因为,母校的种种差池,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无限放大,伤害到了留守者和新来者。这就是人所共识的负外部性。

我们都愿意相信,对于华政的担当,你可以做得更好,那么,就请从收回这份“割袍绝义书”开始吧!若干年后,如果你申请出国,被你“割袍绝义”的“母校”还要为你出具中英文成绩单呢!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我的师兄,新中国第一位经济法博士后(本硕均就读于华政,博士与博士后完成于中国人民大学)张忠军先生曾言,我们不要老是抱怨图书馆不好,我们需要反思,大学四年,图书馆的书,我们到底看过了几本?

我愿以这句话与刘同学、与所有的华政人共勉:只要我们呵护母校、友爱互助、勇于担当,我们终究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8315.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心理发展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心理过程即人人共有的心理活动。由于心理活动都经历着发生、持续并结束的过程,因而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包括自己)的过程,通过知觉、技艺、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实现。情绪和情

“让我们荡起双桨”词曲作者 让我们荡起双桨词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词曲作者想起乔羽……乔羽(1927~今)山东济宁人。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代表作品:《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2004

我们都爱这个伦~~~~转 我们都爱这个伦

我们都爱这个伦·····【碎片1】双节棍的舞台>>我常常会回想第一次对周杰伦产生印象是什么时候,是看到他酷酷的照片还是听到他的第一支让人听不明白的歌?后来看到他的视频回顾时,我相信就是那一次他参加过的为数不多的“同一首歌”

声明:《让我们都有所担当 日有所诵一年级》为网友返璞归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