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沈阳石佛寺,寻找历史的痕迹 沈阳石佛寺

9月份的东北沈阳城,秋高气爽。

当我得知沈阳七星山风景区位于沈北新区的石佛寺时,兴趣大增,“就是那里,一定要走一趟!”不仅是因为有客户想要景区的正门图片,那里还有沈阳地区唯一一片明代长城的“辽河套边墙”遗址,这两样足够诱惑了!于是第二天,我乘上了381路来到石佛寺村,路上就感觉出来的晚了,因为那里的末班车时间是下午4点30分,中午到的话,留给探索的时间很不充裕了。

七星山山门,也是石佛寺村的入口

七星山山门,位于石佛寺村,一下公交车就能看到,这里距离七星山景区还有段距离。由于我是第一次来,不熟悉地形,所以花钱让人带了上去。其实对于喜欢徒步的驴友来说,从这里到景区的路根本就是小儿科!

石佛寺内景

上山之后就是一个庙,这就是石佛寺了,北魏时期建造的。由于不是节假日,寺院里空旷无人,仅有几个像僧侣的人呆在一边,不过也没几个靠谱的。



因采石而被挖空的七星山

我对寺庙不感兴趣,尤其是修缮之后的。除了庙门我开始爬山,希望能从高处确定一下自己的位置。没想到,我爬的这个山居然没有顶,到了边儿上一看,前面居然是“万丈深渊”,好大的一个坑啊!令人叹为观止!而————我就站在峭壁的边上,令人头晕。这个坑是怎么回事?


远看辽塔所在的山顶

不过在临近的山头,我看到了那个类似遗址的东西,兴趣大增,那里应该是值得探索的地方吧。我离开了险要的悬崖边,朝那里进发。

很明显的,这是一个碉堡

历史:七星山在军事上可谓扼守沈阳北面的制高点,在历朝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解放战争末期,即1948年9月以前,石佛寺、七星山上驻扎着国民党王牌207师。当由林彪统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打四平之际。沈阳驻守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急令将七星山驻守的王牌军207师调回(现沈阳铁西区驻防),同时征调国民党嫡系部队新三军、新六军到七星山驻防。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强迫以石佛为中心的当地老百姓数百人当壮丁,强行上山修碉堡、挖战壕,拆出百姓家门板及一切物质做修碉堡用,在山上山下紧急修筑72座碉堡和战壕等防御工事,做为防御攻打四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目的是保住沈阳,坚守沈阳北大门。当进入十月初有些防御工事还没有修完之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即解放了四平,挥师南下解放沈阳,而抛开七星山,从两侧包超(东达连屯、西二道房)进入沈阳。这时驻守在七星山的国民党新三军、新六军内部军心涣散,有投诚的、有逃跑的,已溃不成军。故这些碉堡在当时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地百姓也没受战火的殃及。
七星山的碉堡群虽是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单位面积内数量最多而保存最为完整质量最好的碉堡群。但也是中国现代历史中真实的写照。


辽塔和碉堡



这个塔从背面看我以为是长城的一个敌楼,转到正门才从雕刻看出来,这是一个塔的遗迹

历史:民国时期沈阳县公署档案卷宗曾记载:铁岭南石佛村有古塔,耸立山颠,高四、五丈,虽劈陷三分之一,然犹不峙不欹。以山水相连,风景宜人,游赏者泛舟其临波观览,真有“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之感。由于山型奇特,被倚辽河,塔立山巅,塔影映河,形成了“拉塔湖”的自然景观。根据文物工作者对古塔地宫进行的考察与开掘:这座塔是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佛塔,参加捐钱建塔的官员、沙门、曾吕、百姓、工匠有250余人,建造年代是辽咸雍10年(公元1074年)这座塔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七星山上远眺辽河

站在山顶上远眺辽河四周,我惊呆了!由于这里是东北平原,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包上居然都能俯视一切,辽河、城镇、高塔……这太神奇了!


南方另一座山头上的碉堡

位于同一座山上的碉堡、辽塔和寺院

七星山的恐怖现状——万丈深渊

再仔细看一眼这个大深坑,据当地居民讲,由于盲目的开山采石(人类破坏),七星山中的两个山头(总共七个,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所以称七星山)以及被破坏成这副模样了,原来这里是蛇类的天堂,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不输给大连的蛇岛,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远眺七星山主峰

破旧并早已褪色的七星山导游图

在收费口,我看到一幅七星山的导游图,根据它的标注,我发现要找的明代长城距离我还是很远,所以没时间了。而明代长城边堡之一——十方寺边堡就位于收费口不远!

寻觅辽代双州古城

我在一片玉米地里搜寻了半个钟头,没有找到什么十方寺堡,却意外地来到了辽代双州城遗址中。据当地农民指点,这里的遗址有很多,都被破坏得差不多了。

资料:七星山东南面,盘踞着饱经历史沧桑的辽代双州城遗址。这是在辽金时期几座城址遗存中,惟一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址遗存。
辽代双州城与七星山西北对峙,站在城墙上,可遥见七星山顶残存的辽塔(确实)。目前,辽代双州城遗址城墙尚存,可辨当年的雄姿(我看不出来,周围全是玉米)。辽代双州城址呈长方形,城墙东西长370米、南北宽190米,绝大部分高低连续,可见当年规模。城墙系夯土夯成(没错,都种着庄稼呢),夯层为22厘米至24厘米不等,夯土层次分明(他不说,我还以为就是普通的土墙)。现存墙基厚度为6米左右,最高墙残存高度约为4米,最低处亦在两米以上。
游走沈阳石佛寺,寻找历史的痕迹 沈阳石佛寺
东墙中部辟有一门,宽约15米;南墙中部利用门壁向外延伸的坡地,修起一段弧形土墙,为残存的“瓮城”;西墙接近南角处辟有一门,宽约14米,自北墙壁向外筑起半圆形的“瓮城”,环蔽西门,但此“瓮城”已遭破坏;西墙与北墙中段,均开有4米宽左右小门;城内中部偏南有两块明显高出原地表的台地,应为建筑遗址;城址四角有台址,但旧垒已无存。
考古专家在城内西南角等地段,发现了乳白釉、酱色釉瓷片,沟纹、绳纹砖等辽金遗物,以及红褐夹砂素面陶片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嗯,下次淘点儿回来)。据七星山辽塔地宫出土石碑铭文记载,此塔为“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塔”,由此可确认这座古城为“辽代双州城址”。考古专家介绍说,具有1000余年历史的辽代双州城,是当年镇守辽河渡口的城池,对研究辽金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珍贵的实物价值(可惜没人研究)。



这个土坡就是辽代双州城的城墙,上面种满了玉米,你能看出来这是遗址么?遗址是需要保护的,这样的农耕破坏着,年复一年的,却无人问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917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游走厨师和食尚煮妇的作品 食尚玩家

原文地址:游走厨师和食尚煮妇的作品作者:思琦游走厨师浪漫的玫瑰鱼生!原料:三文鱼.玉米粒,薯片,沙拉酱,番茄沙司,芥末,柠檬.制作:1)三文鱼切成丁,加入玉米粒拌匀.2)把番茄沙司和沙拉酱,芥末一起拌均匀后加入三文鱼中搅拌,最后淋上柠

苏联解体是人民的胜利,是人类的进步 苏联解体的原因

常常看到一些文章,为苏联的解体痛惜,试图分析其原因,总结其教训。似乎苏联解体是一个悲剧,是历史的倒退。其实,苏联解体是好事还是坏事,是进步还是倒退,只有俄罗斯和原苏联其他民族的人民才有发言权。你在这里兔死狐悲,也许人家正在热烈庆祝

声明:《游走沈阳石佛寺,寻找历史的痕迹 沈阳石佛寺》为网友浪跡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