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人说莒 狗万总是听人说

《莒人说莒》




朱文民
一、莒国的“莒”字的不同变化

今日之“莒县”的“莒”字,原来是莒国的国名。“莒”在商代为方国,周代为侯国。“莒国”的“莒”字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中国的文字,早期的有陶文符号,我们的凌阳河出土了一批陶文,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出土了一批陶文,全国其他各地也多有发现,在陶文中未有发现“莒”字。而陶文符号是不是文字,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学术界已有人认为是汉字的雏形,至少后来的汉字有一部分是来自于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中国的汉字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莒”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之中,有“莒方”之称谓(见下图影一),“莒”为商代方国,大约在帝乙、帝辛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记载。他的活动范围应在今河南濮阳与山东菏泽交界处。(详见《含》27995,《屯》3533)大约商中后期游落到今山东费县一代。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发现一批来自于费县的青铜器,被考古界认定是商代的铜器,这批铜器上记载着一些有关“莒”的资料。其中“莒”是这样写“(见下图影二)”。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莒”字这样写“见下图影三”。


东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莒”字是“见下图影四”,《山东金文集成(上)》把这个“邑”部去掉了,苏兆庆先生主编的《莒县文物志》保留了原样,带有“邑”部。在东周时期的莒太史鼎中,“见下图影四”不带“邑”部。这说明在东周时期的“▲”有两种写法,有带“邑”部和不带“邑”部之别。


另有两件青铜器中有关于“莒”字的铭文,接近于现代写法,这就是《莒小簋子》,上面的铭文中莒是这样“筥”写的。这两件青铜器标为西周时期的文物,今分别藏于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在《莒县文物志》上的断限标为“西周”,在《山东金文集成》上标为“西周晚”,从这“筥”字看,出现的太突然,是否为赝品,有待考古界的专家去断定。


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中有“莒”字,在蒙阴县图书馆藏的那个“莒戈”上,莒字写作为“见下图影五”,我最初是在王师汝涛先生编的《沂蒙金文集存》上看到的。《山东金文集成》上还著录了一个“莒造戈”,其中莒字是“▲”这样写的。诸城县藏家庄————出土的《莒公孙朝子钟》的莒字的写法与东周时的莒字相差不大,他们对此文物的断限年代标为战国,写作为“▲”,《山东金文集存》识读为“▲”。
莒人说莒 狗万总是听人说


战国时期的楚国竹简上“莒”字是这样写的“▲”,学界识读为“▲”。


到了汉代,莒字才用到今天这种写法。


以上是“莒”字在不同时期的应用和变化。


二、莒国都城的变迁

莒国的都城最早在哪里,现在很难一口咬定,因为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商代就有“莒方”,这说明那时的莒是商代的一个方国,具体的都城已缺少文献资料证明。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发现了一批青铜器,传说是出土于费县一带,被北京文物工作队搜集到了,上面有大量的铭文,多带有“(见下图影二)”字,或“举”字,孙敬明先生据此考证认为莒在商代后期的都城可能在费县一代[1]。我觉得孙先生的考证有道理。在甲骨卜辞中,有数十条资料证明商王朝多次伐莒,这说明莒方国与商王朝也曾经是对立的,其部族集中居住地也在逐步东移,商代后期可能已经从今之河南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东移至山东费县一带。


西周时期的莒在那里呢,《重修莒志》说周“武王十有三年,封少昊之后兹与期于莒”,这句话不知何本,今查不到出处,缺少文献根据,因为武王克商后于第二年就死去了[2],此时的山东一带在东夷人的分割统治下,周王朝的势力还没有达到这一带地区,何有封莒之说呢?王师汝涛先生认为莒是成王东征时臣服的一个东夷小国[3]。王师汝涛先生的考证是有道理的。这里可以用以曲阜为都的淹国被征服迁出之后,腾出地盘把武王封的伯禽从河南的鲁山移到曲阜为证。当是为了给鲁国腾出更大的地盘,把都城在费县一带的莒迁到了今江苏赣榆县境内。有什么根据呢?《汉书·地理志》琅琊计斤县下,班固自注:“莒子实起于于此,后徙莒,有盐官”。郦道元《水经注·淮水》下有“淮水于县(指淮浦县)枝分,北为游水,历朐县与沭水合。……游水左经琅琊计斤县故城之西,《地理志》曰:‘莒子初起于此,后徙莒,有盐官,故世谓之南莒也。’……游水又东北经赣榆县(朱按:汉赣榆县治盐仓城,即先秦时期的盐官城)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百五十步……游水又东北迳纪鄣故城南……东北入海”。《魏书·地形志》南青州义唐郡怀仁县下,作者自注怀仁县有“莒城”。这“莒城”就在今赣榆县的土城乡,此处有大莒城村、小莒城村。1999年我与苏馆长在县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亲往赣榆县访古调查。在大莒城村听当地群众说:解放前后,城垣尚有数米高,历经1958年和20世纪60年代后的学大寨运动冲击,基本推平。土城乡的土城残垣尚在,这个土城呈四方形,南北东西长各近一公里路左右,残垣外有护城河,城内是棋盘街,有汉井,现为赣榆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土城,当是《汉书·地理志》上说的“计斤”城[4]。


鲁隐公二年(前721年),莒人北上灭向,扩展地盘,在今莒县建都,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于农作物生长,水源条件也好,左有柳青河,右为沭河,优于赣榆的地理环境。


三,莒姓源流

读历史学的人都知道姓氏的来源中,有以国为姓的说法。例如:黄、陈、楚、宋、曾、郑、吴、蔡、江等等。那么有没有莒姓呢,有的。《元和姓纂》说:“莒,伯益之后,封莒,为楚所灭,以国为姓。”《史记·秦本记》说:“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莒氏。”莒姓在今莒县境内没有。但作为一位史学工作者,我时刻注意这一问题。上世纪末,我在县志办公室撰写莒县县志期间,在已出版的《临沭县志》中见有“莒”姓,我因为当时是政协委员,就向政协文史委报告,请求政协协助调查,莒县政协主席张洪举同志很支持,安排政协的文史委主任李安平同志和我一起去临沭调查。其实,临沭也只有几户,老年人都外出了,年轻人说不出来历,调查没有结果。后来文史委主任李安平同志又和我去烟台市牟平区调查,有一个村庄有姓莒的,但人户不多,只有几十口人,当我们请村干部找来户口册子查看时,见一家人之中,有的用草吕“莒”,有的用鞠躬尽瘁的“鞠”。我问他们为什么一家人用两个不同的“莒”(鞠)字时,他们说草吕“莒”,外人多不识得,于时,干脆用鞠躬尽瘁的那个“鞠”。我们询问“莒”姓人家的长者,他们是从何处迁来的时,他们说是从文登迁到牟平的。又根据牟平区政协的同志说,在他们的老县志上有“活曲死莒”的记载,说活着的时候姓曲,死了的时候在石头上刻上死者的名字,把“曲”姓改为“莒”姓。

当我们去文登市调查“莒”姓分布情况的时候,在文登市政协文史委领导同志的配合下,走访了公安系统的户籍,见文登并没有“莒”姓,但是姓曲的村庄是有的。我们走访几个有曲姓的村庄时,姓曲的人家也知道“活曲死莒”这个传说。当我们询问是否就是他们家族时,他们说不知道,反正他们现在不这样做。当我们询问这个传说是什么意思时,他们说:就是姓曲的人家原来姓莒,不知那一代人犯剿,不敢姓莒了,姓了“曲”,只有死了的时候,才在一块石头上恢复自己的“莒”姓,把刻有死者真名字的石头和死者尸体一并埋葬。这种传说似乎印记了莒国因被灭以后,他的臣民隐姓埋名,流落胶东这一荒凉地带。但是网络上公布的“鞠”姓家族资料中,也有这一传说,是否二者为一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也不得而知了。据我调查,姓莒的人家胶东多一些,例如原来的黄县,如今的龙口市就多于其他地区,现今的河北和天津的静海地区,莒姓人家相对多一些。


四,以莒命名的地名

“莒”这个字,是一个地名,别无他意。因为历史上有一个莒国,所以于今在全国各地从北到南,很多省份都有以莒命名的地名。


在我们山东德州地区的禹城市有一个乡镇就叫“莒镇”。烟台市的牟平区有一个乡镇叫“莒格庄镇”,“莒格庄”就是莒家庄。牟平区大窑镇有“北莒城村”“南莒城村”。牟平还有一个“莒岛”,如今叫“养马岛”,明代以前叫“莒岛”。江苏省赣榆县土城乡有大莒城村和小莒城村。小莒城村有2100多口人,大莒城村有1800多口人。山西省泽州县有“莒山”,山上有赵国的上卿蔺相如墓和蔺相如祠。江西省南昌有一个岛就叫莒洲岛。浙江省泰顺县有“莒江”,这一带还专门有自己的方言,称“莒江话”。温州市龙川区还有一个“新莒村”。温州苍南县有个古镇叫“莒溪村”。福建省内的“莒”地名特多。福建省的永定、永泰、建阳县和连城县都有“莒溪镇”,此村名因莒溪河流穿过村落而得名。此镇还有几个村名叫“莒口村”“莒莲村”等。以“莒”命名的地名,我所了解,福建省和浙江省最多。


怎样看待这些以“莒”命名的地名呢?“莒”这个字,除了做地名用,很难与别的字搭配成一个新名词。这无疑告诉我们只有把它与古时的莒国相联系才有意义。它是莒地先民足迹的证据。根据地名学理论,这些与故有地名相关的地名,大都是原故有地区的百姓足迹留下的痕迹,是族群迁徙的文化遗存。例如,在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三国交界处,居住着一群操着陕甘方言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人,他们把自己居住的地方统称为陕西村。这是一百多年前的陕西地区一支回民部队兵败以后,怕遭到报复,连同家眷逃离国境,进入苏俄地区,他们奇迹般的生存下来了,而且由当年的几千人繁衍到数万人。这些人进村讲汉语陕西话,出外讲俄语,但又不识汉字。这群陕西回民的后裔,在哪里形成了新的民族,被称为“东干族”。


在台湾的彰化县秀水乡也有一个陕西村,现有265户人家,1505口人。这是清代有一名陕西籍的部将率领他的同乡士兵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留下的后裔。1976年时候,台湾省教育厅一位陕西籍的督学叫徐秉琰,他到彰化县视察时候,发现有一处学校叫“陕西国小”,引起他的好奇。第二年,他专程去查个究竟的时候,发现哪里的村庄叫陕西村,村里有乌面将军庙,庙里供奉的乌面将军是陕西人。他想这个村肯定与陕西省有关,当他又在一些墓地里考察墓碑资料时,发有十几通碑上的主人祖籍是陕西省。徐秉琰发现这个村庄的人顎骨都普遍的宽,与陕西地区的人体特征相吻合,由此确定陕西村的人是陕西籍人的后裔。当这个消息传开后,那些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老兵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认为早他们300多年的陕西人早已居住台湾。他们在陕西村建立会馆,成立同乡会。有的退役军人还到陕西村去定居。


相同地名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西安创立的“新丰镇”,至今仍在。有一个成语叫“鸡大识新丰”,说的就是这个西安的新丰镇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把他老爸弄到皇宫里去住,老头子因为早年在老家里住惯了,住在皇宫里极不舒服,整日闷闷不乐。刘邦得知老爷子的心事后,就命令部下去他的老家把原居住丰邑的街道和房屋式样用图纸的形式画出来,到西安照图纸建造了一座与他的老家一模一样的村居,把他老家村里的那些百姓也全部搬到这个新建的丰邑城里来住。据说从江苏搬来居住的这些人连狗带鸡都搬来了,这些鸡狗在村里撒开之后,都自己能找到家。这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9371.html

更多阅读

酷衣购,酷衣购怎么样 狗万怎么样

酷衣购厚重颜色也还好他。很诚信婚丧欺骗支持你家质量很好茧丝胶着亲长款羽绒的。上升爸爸很喜欢还没穿不错,志光镇按照。双华镇边远持之以恒迪斯科要的兰色是软底的喜欢鞋子说实话就一般般分秒虽然衣服不错不过,哈哈关键自以为,佳句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pdf 谁说大象一定跳舞

有本书一度畅销——《谁说大象不能跳舞》,这是IBM董事长郭士纳的自传。IBM公司长期执计算机世界之牛耳,被视为美国科技象征和国家竞争力堡垒,《经济学人》杂志甚至认为IBM的失败可以看作美国的失败。在郭士纳掌舵的九年间,IBM持续赢利,

听我说 奥巴马,听我说

  奥巴马已经拿出一个宏大的能源和环境规划,无论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提了一大堆建议。玛莉安8226;贝德在这里问读者:你对奥巴马有什么建言呢?“今夜,我们举杯同庆;明天,我们就开始工作。”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在就职典礼几个小时之

第9节:有‘礼‘说遍天下都爱听(3)

系列专题:《最实用说话技巧全集:能说会道》  第一是有分寸。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同时,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

声明:《莒人说莒 狗万总是听人说》为网友我要不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