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与日本圣德太子:司马氏迁居日本出名是在司马曹达出访南朝开始,在522年梁人司马达迁居日本开创佛教在日本推广。司马达等定居高市坂田后,担任鞍部村首,也是最早在日本进行舍利崇拜,并且受到天皇和执政苏我马子尊敬崇信。到司马达等的儿子多须柰时期已经用赐姓鞍作氏,与天皇和执政苏我氏都保持亲密关系。圣德太子的父亲天皇患病时,多须柰替天皇出家,并修造坂田寺,可见他当时与皇室的关系已经非常密切,十六岁的圣德太子握着多须柰的手,流泪表示感激并且要帮助他推广佛法,这实际象征圣德太子尊奉多须柰的教导,开始继承学习推广中国文化佛法学术。圣德太子在推古天皇时担任摄政,进行了众多中国化变革,制定十二阶官制和十七条宪法,大力推广中国文化制度在日本传播。鞍作多须柰的儿子在这时期是日本著名的工程专家,就是被圣德太子向推古天皇推荐奖励的鞍作鸟之秀,成功地修建著名飞鸟寺佛像,是飞鸟时代著名建筑。鞍作鸟因为高超的技艺受到推古天皇诏书称赞,诏书中还夸奖了他的祖父司马达等、父亲鞍作多须柰等人贡献。鞍作鸟不仅是优秀工程专家,他编写的佛本也受到天皇的称赞,被天皇授予大仁位,这是圣德太子制定十二阶官制中的第三位,仅次于德位,与德位用黄金饰品区别用豹尾饰品,高于其他用鸟尾做饰品,从此鞍作氏成为显赫的贵族。司马氏在日本的后裔也成为仅有的少数受天皇诏书奖励和担任高级贵族的中原姓氏之一。鞍作鸟还得到天皇赏赐的二十町田地,也是在坂田,他并没有留作自家财产而是把这些土地建造了金刚寺献给天皇,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在日本的司马氏家族与圣德太子家族保持密切关系,圣德太子临终自称自己是中国的晋朝人,在晋末开始崇信佛法,六世投胎来到日本,这虽然没可信度,但体现了圣德太子对晋朝和中国的感情。圣德太子在与中国通使时派遣小野妹子的通事翻译鞍作福利也是司马氏后裔,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在隋唐时期中国的司马氏也参与了中日交往,唐朝的二品上柱国司马法聪也是担任唐朝使臣前往日本,参与两国外交活动。晋朝司马氏移民到日本的没有记载,但是晋朝人迁居到日本的非常多,甚至有十七县晋人迁居日本的记载,这样大规模的移民在日本历史上也是少有的,这也是后来司马氏迁居日本后能有巨大影响力的基础,晋人毕竟都对司马氏有感情。司马氏和圣德太子建立密切关系是通过佛教的传播,也有文化交往和私人感情因素。司马氏的多须柰是替圣德太子的父亲天皇出家,是体现司马氏家族与圣德太子家族有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圣德太子的影响,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厚历史渊源。
![司马氏与日本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小野妹子](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33733t01d0021ed9373b35b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