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 88年中越南沙海战视频

(双击放大地图)

永暑礁卫星航拍图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决定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气象观测站,其中委托中国政府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大陆沿海3个,西沙、南沙各1个,南沙群岛的观测站序号为第74号海洋观察站。4月,中国政府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发动了一次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赴南沙群岛科学远征。历时50天,通过对该群岛数十个岛屿及附近海域的深入考察,最后确定在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

为了确保建站成功,确保南海主权,站稳脚跟,中国政府和海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87年、6月间海军南海舰队派遣海上编队,在南沙海区进行巡逻和训练,成功地进行了2次两栖作战演习,1987年10、11月间,东海舰队组织海上编队,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南沙巡逻和训练。

两个编队先后对南沙群岛近20个岛礁抵近侦察,同时掩护国家海洋局向阳红5号科学考察船实施堪察作业和海军350号海洋调查船进行调查测量。这些行动有力的配合了外交斗争,保护了科学考察活动

在中国海军舰队的保卫和警戒下,1988年2月初,中国施工部队在永暑礁正式开工建设74号海洋观测站。为保证建站工地的安全,1988年1月18日至3月14日,中国海军舰队先后进驻南沙群岛南端伊庆群礁 的华阳礁,中部九章群礁边缘的赤瓜礁和东门礁,郑和群礁西南的南薰礁,北端中业群礁西南的渚碧礁

中国政府在南沙永暑礁的建立海洋观测站的活动和中国海军在南沙群岛海域的巡逻进驻,被约南当局指责为"妨碍越南船只的航行,侵犯越南主权",越南政府无视中国主权,蔑视联合国权威,确信自己在南沙群岛拥有军事优势,认为把中国军队赶出的风险不大,至少可以破坏中国建立海洋观测站的目的。

越南判断在苏联海军的威慑下,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南沙海域,中国海军无法有效地进行攻击作战;而且中国正急于改革开放和进入关贸总协定,不可能选择此时动用武力。所以越军坚信把中国舰艇赶出南沙群岛的举动必胜无疑。但越南没有看到的是:苏联深陷在阿富汗山地游击战的泥潭中,已无力南顾;改革开放更让中国充分认识到海洋对未来中国复兴的意义。

最高统帅部关于南沙斗争的基本方针是: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不打第一枪;如发现敌占我岛屿,强行将其赶走;南沙斗争既是军事斗争,又是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要严格掌握政策。

抢占永暑礁

1月14日,中国用于建站的部分施工器材已陆续运上永暑礁,其后数天,越南军队在抢占了附近几座岛礁后,于1月31日派出2艘武装运输船,满载着建高脚屋的各种器材,直向永暑礁开来,企图抢占永暑礁。担任警戒任务的中国海军护卫舰编队迅速迎面拦截,在中国海军强大压力下,越南海军被迫放弃抢礁行动。

1988年1月21日,我海军552编队在大浪大涌中航行三天三夜,于1月23日到达南沙群岛。

我海军编队掠过北子岛湾面,一群越兵走出工事蹲在沙滩上,向我军舰探头探脑,越军两挺重机枪架在工事里,时时拉起开枪的架势。我海军编队驶近南子岛时,一名越兵跑到沙滩上观望了一阵,便无精打采地回到工事区向长官报告。意思是中国海军舰艇开过来了,我们这些小枪小炮招架不起,现在还是以躲为上策。

中午一点,我海军编队巡逻在太平岛附近海面上,所有舰艇各自找到锚位,抛锚待命。

太平岛是南沙群岛最大岛屿,面积0.443平方公里,岛上树木茂密,阔叶树高达30多米,有码头、环岛防御工事和楼房。这里住守着台湾军队官兵400多人,也是中国唯一占据的南沙岛屿。这时,太平岛码头有一艘登陆舰正在卸物资,港外有一艘162号驱逐舰和一艘443号高速炮艇正在执行警戒任务。

552编队所有舰艇在太平岛外停住一个星期。主要目的在于:一是了解敌军在各礁盘上的活动情况,二是巡察登礁和应敌的突破口,三是借机研究应敌作战方法,由于舰艇连续航行三天三夜,水兵们都很辛劳,体力消耗很大。

在这一个星期中,收获最大的是营救了一名越军潜逃的士兵周子宗。周子宗虽是入伍三年的老兵(上等兵军衔),但由于周与越军陆战旅副旅长杜农梅中校搞不好上下级关系,再加上周的大哥周子家死于1979年中越之战,所以,周子宗千方百计地逃离礁盘,避开战争,幸好被我军营救。

争夺华阳礁

2月17日,正是中国龙年的大年初一,我162"南宁"号驱逐舰和508"宜宾"号护卫舰编队护送南拖147船驶离永暑礁,于18日上午到达华阳礁。正当中方人员准备登礁建高脚屋时,突然越军85l号扫雷舰、614号运输船,运载着武装士兵和搭高脚屋的器材,直驶华阳礁附近,企图抢登。下午16时,南拖147船接到先敌登礁命令,立即挑选副导弹水雷长段成清带领6名官兵组成登礁突击队,驾小艇从西面登礁。当时,华阳礁上白浪翻滚,只有我国的主权碑在礁上时隐时现。

越军从东面划着橡皮舟和我军的小艇几乎同时冲到礁盘边缘,正当橡皮舟上的越军在寻找登礁的通道时,段成清和林书明等6名勇士跳下小艇踩着珊瑚沙,跨过礁盘边缘的浪花区,然后又驾着小艇首抵我主权碑。林书明当即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主权碑上,越军见状,便在离中国国旗15米的浅水区,插上一面越南国旗。

越军851号扫雷舰舰长老羞成怒,命令炮口瞄准147船。我162导弹驱逐舰则用主炮瞄准敌851舰的水线,508护卫舰瞄准敌舰驾驶台。

双方对峙3小时后,天上下起瓢泼大雨,海潮上涨,风大浪涌,淹在海水中的越军面临灭顶之灾,卷起旗子撤离。中国海军6名登礁官兵顶着狂风暴雨坚守。海水灌满小艇,他们就用钢盔一点一点地舀出去,冷了就把救生衣吹起来穿在身上。饿了就啃几口被海水打湿的方便面,他们用血肉之躯护着祖国的主权碑、护着五星红旗。在华阳礁坚守40多小时,直到建成高脚屋。

越军无法抢占以被中国军队控制的永暑礁和华阳礁,便从1月15日到2月19日,越南海军171舰队,125运输旅先后派出了武装人员抢占了永暑礁周围的西礁、东礁、日积礁、无乜礁和大现礁,对中国的建站活动构成威胁。

为反击越军的入侵,遏制其抢占岛礁的行动,保护永暑礁建站工程的顺利展开,中国海军增兵南沙。2月22日,海军南海舰队502编队赶到;3月5日,海军东海舰队531编队赶到,加上已在南沙的舰只,永暑礁附近海面集中了15艘舰船。各舰逐岛守卫,防止越军抢占。

1988年3月12日,风浪稍有减小,南浚613船第三次进军永署礁,进行海洋观测站的施工。这一天,越军从金兰湾驶出两支编队,一支扑向赤瓜礁,一支驶往鸿麻岛,准备干扰、破坏我方施工。

12日晚上,正在南熏礁附近巡逻的我502号护卫舰接到敌情通报,越军派遣HQ604船、HQ505登陆舰驶往九章群礁西南端的赤瓜礁,想在该礁建高脚屋。502护卫舰全速向赤瓜礁驶去。

3月13日下午14时25分,中国海军502号护卫舰抵达赤瓜礁,准备对礁盘水文地质情况和沉船位置进行勘察。

17时左右,502舰雷达发现3艘越南舰船向赤瓜礁方向驶来,502舰做好战斗准备。傍晚时分,越南海军HQ604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抛锚,HQ605号武装运输船在赤瓜礁东北5.5海里的琼礁抛锚,HQ505号登陆舰在赤瓜礁西北1.1的鬼喊礁,准备同时抢占3个礁盘。

21时15分,中国海军531、556舰已经赶到,556舰监视琼礁方向,531舰和502舰汇合。23时50分,502舰派6名舰员由王正利带领,驾驶小艇登上赤瓜礁。他们将国旗插上礁盘,端着冲锋枪守护在我主权碑旁,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3月14日6时,越南海军604号运输船放下一条木船装载着全副武装的越军和构筑工事用的材料,强行登上赤瓜礁。至7时30分,越军上礁人员共43名,并在赤瓜礁北侧插上2面越南国旗。

我海军由502舰李楚群政委用高音喇叭喊话:"中国政府已多次向越方提出严重警告,规劝越军迅速撤离我南沙礁盘,还我中方领土完整"。"请越军遵守和平条约,你们不要玩火,玩火者必自焚"。同时502舰组织33人上礁,531舰组织25人上礁,登礁总人数增加58人。在赤瓜礁上,礁盘北边屹立着守护五星红旗的58名中国官兵,礁盘东边站着看守越旗的43名越南官兵。双方在相距210米的礁盘上对峙着。冰冷的海水,汹涌的波涛,以同样的力度扑向他们。

越军官兵一致认为,中方的警告只不过是虚声恫吓,他们仍坚信,中国人除了在外交上发出几声威吓之外,不会有别的办法。所以,越军的狂热叫嚣一浪高一浪。而越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也在礁盘上狂热流传,其狂妄自大的心理也得以畸形膨胀。许多越兵都操着武器陶醉在欢乐的笑声中。

越军这些狂言,自然激怒了我海上指挥所。我海上指挥所经过慎密研究做出应敌计划,针对越军大肆侵占我南沙礁盘和沙滩、步步向我南沙海区推进,扩大侵略战线的情况,我海军编队一定做到决不让步,以保证我领土完整,但要力争避免流血。对于越军已侵占的礁盘,我们迂回包围.

"李政委,你带人去把缆绳砍断,把敌人的旗子拔掉"。7点50分,海上指挥所向502舰政委李楚群下达命令。李楚群操起一把菜刀,带领7名士兵,驾着小艇绕过敌船,驶向礁盘。这时,越军船头的两挺机枪已瞄准我小艇,并操起高音喇叭说:"中国小艇开进我们了,我们不能贻误战机,否则,不是一名合格的越南军人"。

小艇驶近缆绳,跟礁上的越兵只有十几米远,"冲上去,砍断缆绳!"李楚群高声喊道。战士龙田山挥起菜刀砍了一阵子,湿水的缆绳十分坚韧,来回弹动,难以砍断。战士吴海金急忙赶过来协助,缆绳终于被砍成两节,越军的小船在风浪里随波逐流。

8点10分,越军开始向我军撒尿,怪叫、吐口水,做污辱性的动作。8点20分,"把他们挤出礁盘!"海上指挥所发出命令。

"带匕首的上。"王正利振臂一挥,"把敌人的旗子拔掉。"

"我有刺刀,我上",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第一个站出来,531舰反潜班长杜祥厚以及黄国平、洪家柱、张清等十几个战士立刻跟上来。他们趟着哗哗的海水,迈着坚定的步子,150米外向敌阵走去。

杨志亮等人和越军护旗人员扭打,一下子将敌阵冲得七零八落。身材高大魁伟的杜祥厚一把将插在竹杆上的越南国旗按在水中,竹杆弹了一下,歪倒了。杜祥厚抓到竹杆,用力一折,旗杆断为两截。反潜兵张清赶上拉住旗杆,收缴了越旗。这时,一名越军打开保险举枪向张清瞄准,杨志亮伸出左手抓住越军枪管向上托。枪响了,杨志亮感觉到左臂一热,顿时,海水被鲜血染红。时值8时47分。

中国海军礁上人员立即开火反击,双方土兵在海面上对射。打一梭子就蹲下身子,潜于海面之下,礁上一片混战。中国海军礁上人员一边反击,一边按既定方案迅速后退,以利中国海军舰炮火力支援。

"打了,打了"我502舰上的指挥员清楚地看到水面上激起一片片水柱。越604船上的高射机枪同时瞄准我502舰扫射过来。此时正是8点47分10秒。"还击,打沉它!",海上指挥员陈伟文少将挥着拳头高喊。

8点47分30秒,502舰上的机枪开火了。紧接着,前主炮射出第一发炮弹,炸飞了敌船上的机枪。敌604船的舷窗口伸出一枚火箭筒,我机枪手曾俊明一个点射,敌火箭筒退了回去。这时502舰上的37炮、100炮一齐开火。射击9分钟后,敌604船起火下沉。8时57分,越军登礁人员打出白旗投降。

赤瓜礁战斗爆发后,位于鬼喊礁的越南海军505登陆舰以40毫米炮向中国舰队射击,编队指挥所命令531舰反击,531舰距离30链边机动边射击,当即击中越505舰7发100毫米炮弹,前炮被摧毁,烟囱被击中,驾驶台起火,最后为逃脱沉没的命运,向鬼喊礁抢滩。据观察,抢滩后燃烧了5昼夜。

531舰由于火炮射击舰体震动,全舰发生故障54起,主炮火控雷达故障一直未能修复,只发射54发炮弹既射击中断,致使未能击沉越505舰。

琼礁方向,556舰于9时15分接到编队指挥所命令,立即对越605船反击,越605船中弹起火,指挥台被击毁,船体倾斜严重,甲板上水。9时37分,556舰停止射击,后查证越605船于当晚沉没。

这次南沙之战,我海军舰艇消耗100毫米炮弹285发,37毫米炮弹266发,击沉越船2艘,重创越船1艘,俘虏越军40多人,其中中校军官1人。越船伤亡约400人。我舰艇仅1人轻伤。战斗中,我参战官兵机智顽强,始终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

事后,越南军方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此之战中国舰艇数目之多,包括配有导向导弹的驱逐舰、护卫舰只。我舰艇均被'冥河'式导弹所击中"。对此,我海上指挥所人员置之一笑:"如果我们真动用这些武器,南沙礁盘早就炸秃了"。

此战中国海军显示了国威军威,维护了岛屿的主权,保卫了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设工程,遏制了越南当局抢占南沙的步伐。

建立了伸张中国主权和海权的南沙前进阵地,使中国在南沙群岛有了一块立锥之地。为中华民族走向海洋、开发南海海底油气资源立下了功勋.

附注:

越军为什么不空袭中国海军编队?


中越两国海军存在着如此悬殊的差距,越方又没有得到苏联的武力支持,而且连从后者那里所获的军事援助都在逐年减少,这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什么越南海军在赤瓜礁海战中遭到惨重损失之后却没有再挑起任何海战。


但是,这并没有能完全解释第五个谜:越南海军没有实力威胁中国海军编队,但越南空军理论上却是有这个实力的。它为什么不铤而走险,空袭中国海军编队,击沉或击伤中国海军编队一至两艘战舰作为报复呢?


笔者在前面指出:参加赤瓜礁海战的这支中国海军编队最大的弱点是防空火力不足。而当时越南空军已经装备了苏制米格-23战斗机、苏-17/20/22战斗轰炸机,及从南越伪政权手中缴获的美制F-5A战斗机。这几种作战飞机都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其中米格-23就技术性能而言优于当时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刚装备不久的最先进的歼击机——歼-8(白天型)/歼-8I(全天候型),歼-8II是在赤瓜礁海战结束后第5天(3月18日)才定型。而且,距永暑礁只有800公里的我西沙永兴岛机场1988年3月还未动工兴建。歼-8/歼-8I只能从距永暑礁有1000多公里的海南岛某机场起飞,由于没有空中加油能力,其作战半径明显不足以在南沙上空形成足够的滞空时间。即使勉强飞到那里,恐怕也难以有效对越南空军的米格-23战斗机作战。


因此从纯军事的角度说,越南空军确实可以对中国海军编队构成极大的威胁。
这应当是中央军委从东海舰队紧急抽调了当时全海军惟一一艘装备了舰空导弹系统的战舰——053K型导弹护卫舰“鹰潭”号支援南海舰队的用意。
刘华清上将在其回忆录中提到:

显然,越南军队对我威胁最大的,不是舰艇,不是蛙人,而是飞机。
真有战事,我们的飞机鞭长莫及,保证不了海空优势,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越南随时有可能对我进行保复,在突发事件面前,最快的应急措施就是出动航空兵。

然而,海战过后,越空军不但没有空袭中国海军编队,连包括施工中的永暑礁海洋观测站(1988年8月建成)在内的中国海军已收复的6个岛礁、及运送建筑材料与补给物资的船只也“放过”了。
它们是不敢?还是没想到?
很显然,是前者。
合理的推测是,越军高层作出了如下判断:

如果越南空军真的击沉或击伤了中国海军编队内的护卫舰,那么势必会让双方冲突升级。

冲突升级后,中国会采取怎样的军事行动?
笔者认为,至少有两种方式:
一、中国在边境发起有限的自卫反击作战。
中国陆军会继1979年之后再次挥师进入越南境内,寻歼越南陆军有生力量作为报复。其规模可能会比1979年要小,但因为中国陆军装备已大为改善,且在长期的边境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故会给越南陆军造成更大的打击。
二、中国海军还有一张“王牌”没有打出:近百艘潜艇。
中国海军当时拥有近百艘常规潜艇(03型、033型和035型)及数艘核潜艇(至少3艘09-I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1艘09-II弹道导弹核潜艇)。从技术角度看,中国大部分常规潜艇已经相当老旧落后了,但对于反潜能力形同于无的越南海军来说,我潜艇仍然会给其海军予以致命的打击。
如果中国海军出动常规潜艇封锁南沙附近海域,则结局对越南来说不堪设想:反潜能力孱弱的越南海军舰船将无法再开入南沙海域,并且还将被迫从已占领的岛礁撤走——因为补给中断。

当时的越南,因为入侵柬埔寨、控制老挝,导致其在政治、外交上空前孤立。
越南的经济、军事实力因为穷兵黩武、两线作战——一线侵柬,一线与中国在法卡山、老山、者阴山交战——而不断被削弱。
曾自吹“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它当时连“第三世界军事强国”都称不上了。
一年后宣布从柬撤军的它既无力也无心再与中国打一场局部战争。
这些因素才是决定性的!
然而,国内目前有一种明显荒谬的观点,2004年12月正式改版后的《现代舰船》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2005年2月出版的《现代舰船》在一篇题为《“江卫”级技术特性分析》中居然轻描淡写地说:


技术装备因素是导致3·14海战出现胜败双方(笔者注:显然包括了中国海军)匆忙后退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19]

笔者要问:什么叫中国“后退”?
中国海军从已收复的6个岛礁上后退了?很显然,没有。
中国海军从这附近海域后退了?很显然,也没有。
无疑,这种说法是明显歪曲、有意贬低中国海军在赤瓜礁海战中取得的胜利,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3.对海战的政治分析。

越方之所以先开第一枪,是因为他们的高层判断:
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 88年中越南沙海战视频
其一,在前苏联海军的威慑下,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南沙海域,中国海军无法也不敢有效地进行作战。
笔者补充,当时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分舰队部分兵力常驻在其从越南租借来的金兰湾基地里。正常情况下,苏联在该基地驻军达4000到7000人,其太平洋舰队除在该基地驻泊了数十艘远洋战舰外,其海军航空兵在此部署有一个中队(大约16架)图—16“獾”式轰炸机和一个中队(大约14架)米格—23“鞭挞者”式战斗机。远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海军战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修理,常驻金兰湾基地的苏军人员及家属达1万余人。40000吨的“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曾先后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赴南海活动,并三次在金兰湾进行补给休整。[参考资料9]
由于苏联与越南签署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1978年11月),苏越两国结为军事盟友,越军高层也可能认为:一旦在南沙有战事发生、越南海军遭到中国海军打击,作为盟友的苏联海军会依据友好条约出动其驻扎在金兰湾的战舰战机支援作战或者至少对越军行动保驾护航,从而对中国海军形成威慑。
其二,当时中国国内通货膨胀走高,经济改革面临调整;外交上又希望加入世贸组织,不可能选择军事斗争。
受此影响,越军官兵也认为,只要他们先开第一枪、放第一炮,击中中国海军舰艇,中国海军就会撤退。
据战后被俘越军士兵交待,当时越军高层仍以为通过逐步蚕食、小规模摩擦的方式即可侵吞我南沙岛礁,根本没想到会与我海军真刀真枪的干起来。
越南当局这种视我军“克制忍让”为“软弱可欺”的无耻嘴脸,并不是第一次出现——1979年我军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前,越南当局也曾露出过。
一言以蔽之,1988年赤瓜礁海战是完全出乎越军高层意料的,他们最初并未计划当然也谈不上准备打这么一场小规模海战。否则,他们至少会出动象样一点的战舰——例如那8艘护卫舰中的若干艘,并出动作战飞机(如米格-23、苏-22或F-5A等)进行空中支援。
同样出乎越南当局意料的是,整个海战前后,驻扎在金兰湾的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分舰队所部坐视越军挨打和中国海军自由行动,始终没有出动战舰或战机支援后者。

如果苏军以武力介入,那么理论上他甚至不用出动水面战舰,而只需出动战机或潜艇就可以轻松搞定中国海军战舰。
由此而生的第三个谜是:为什么苏联海军不直接支援越军与中国海军作战呢?
苏联高层在赤瓜礁海战保持这种沉默的背后倒底用意何在呢,迄今为止俄罗斯并没有公布这方面的档案——或者仍然是笔者孤陋寡闻未曾见过罢。


但是,如将这种沉默放在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看,谜底却可轻而易举地揭开。
1988年的苏联,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方面看都已隐隐出现全面崩溃的前兆,而以他为首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也摇摇欲坠。


第一个前兆来自华约中的第二大国——波兰。


1981年9月到10月,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支持、资助的波兰团结工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纲领决议》明确提出“不承认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要“改建国家机构”,“打碎现行经济组织结构”。会后团结工会更积极地组织罢工,仅1981年波兰全国就爆发罢工2500次。到1981年底,团结工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全国实行总罢工,建立武装的工人卫队,准备武装夺权。在动荡不安的国内局势和愈来愈糟糕的经济状况下,苏波试图以武力解决这一问题。在苏联授意下,波兰政府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为此成立了由15名将军和5名上校组成的救国军事委员会对全国实行军管。救国军事委员会拘捕了团结工会的大部分领导人,各地逮捕了大批团结工会骨干分子,对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实行软禁。波兰议会还通过了新《工会法》,宣布取缔团结工会,团结工会转入地下。


但是在西方国家对苏联、波兰施加了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极大压力之后,苏联这种努力宣告失败。1986年7月,波兰不得不宣布实行大赦,全部在押政治犯被释放。虽然团结工会仍然属于非法组织,但苏联、华约已逐渐失去了对波兰局势的控制。1988年5月和8月,在团结工会煽动下波兰再次出现罢工热潮。1989年4月,波兰议会通过了团结工会合法化和实行议会民主等决议。团结工会在当年6月提前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成立了以其为主体的政府。[参考资料11]


这被西方认为是——“铁幕”裂开了一条大缝。


其二,在经济上,1982年勃列日涅夫逝世时,苏联已面临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从1964年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到1982年11月10日猝死,勃列日涅夫推行的全球进攻战略,及在此战略下与美国展开疯狂军备竞赛以争夺世界霸权的举动使苏联元气大伤,让本就不强壮的苏联经济日益虚弱,每况愈下。如1980年,苏联军费高达1750亿美元,超过美国600多亿美元。西方学者估计,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掌权时,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已持续20年不断下降。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苏联经济增长率曾达到惊人的5.3%,到70年代上半期下降为3.7%,下半期下降为2.9%,80年代初已下降到2%。到80年代中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苏联,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参考资料12]


讽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却仍然一意推进其航母计划。1983年2月22日,苏联第一艘全甲板大型航空母舰“第比利斯”号(被视为真正的航母)动工。勃列日涅夫在世时该舰被定名为“勃列日涅夫”号。1982年11月18日,在勃列日涅夫去世仅8天后就更名为“第比利斯”。1990年,由于第比利斯所在的格鲁吉亚境内发生反苏动乱,该舰再次更名为“库兹涅佐夫”号。


1985年12月,第2艘“里加”号(后更名为“瓦良格”号)动工。[参考资料13]
其三,1979年末入侵阿富汗,更是让苏联经济雪上加霜。这一长达近10年的侵略战争让苏联国力受到重创,让苏联在政治、外交、军事等各方面都受到重创——到1989年2月苏联全部从阿富汗撤军时,苏联先后投入了70万人的兵力,结果约有1.5万人在战场上丧命,6000人在后方死于伤病。还有5万人负伤,300多人失踪,苏联为这场战争共耗资500亿美元(一说200亿美元)。[参考资料14]


入侵阿富汗,让苏联在道义上遭到惨重的失败,以至名声扫地。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的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就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抵制,连一年前刚刚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合法席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他们将不派代表团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运动健儿们参加奥运会的时间为此又推迟了四年)。[参考资料15]自1980年以来,历届联大每年都通过有关阿富汗问题的决议,要求苏联立即从阿富汗撤军。


阿富汗战争进行到1986年,当美国向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毒刺”肩射防空导弹出现在战场上后,一举削弱了苏军长期在阿拥有的绝对制空权,从此苏军在阿的战况急转而下。
到1988年3月,苏军在阿富汗战争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
非但苏联,它在东南亚的盟友越南也力不从心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苏联因经济困难而开始减少对越南的军事援助,没有苏联援助,两线作战——一面侵占柬埔寨,一面也与中国在边境交战——的越南就打不下去。赤瓜礁海战结束后不到1年,越南当局宣布开始从柬埔寨撤军。


从以上这些事实来看,1988年在某种意义上说对苏联是个转折点——因为经济困难,苏联的全球进攻战略再也无力继续下去。


此消彼涨,1988年,美国从越南战场(1975年结束)抽身出来已经有13年了,其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前苏被迫开始收缩战线。


也就是说,它不想也不能再树敌而是急欲争取更多的朋友,或是起码与之缓和关系、结束剑拔弩张的敌对状态——尤其是中国这个与它有数千公里陆地边境线接壤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连在一向被前苏联认为是绝不能收缩战线的欧洲,它都已经开始收缩战线了——从波兰开始,何况是遥远的亚洲?

中国当时的最高决策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判断其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而决定不惜一战的呢?
为了便于诠释猜想和读者理解,笔者将猜想分成6大部分:
(1)首先,当然是因为“南沙自古属中华”(见《刘华清回忆录》),中国对南沙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其次,国际舆论。
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通过了《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200个海洋观测站,要求中国负责承建5个,其中在南沙建1个(命名为第74号观测站)。应这一要求,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建站工作由海军主要负责。结果我海军选定永暑礁作为海洋观测站的站址,并利用这一大好机会,进入南沙。
(3)当时的中美关系被称西方国家称为“蜜月期”。仅以军事方面的交流为例,因美国将中国视为共同对抗前苏的准盟友,美国同意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F-15、F-16,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E-3A(绰号“望楼”)出售给中国(后来因中国资金不足和有关方面决策失误而全部告吹),中国还将最先进的战斗机歼-8II送到太平洋彼岸委托美国为其改装航电设备……两国关系之好可想而知(美国与此同时一直企图“和平演变”中国)。对于南沙问题,美国当然会支持中国,至少是默许或不介入。
(4)台湾问题。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参考资料16]
台湾问题曾一度出现好转的迹象。
(5)苏联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上一节已陈述,略。
(6)中苏关系。
众所周知,从赫鲁晓夫时代起,中苏关系即趋于紧张。到勃列日涅夫时代,中苏关系几近核战争边缘:因为两国在珍宝岛发生军事冲突,苏联甚至计划动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打击。但以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改善中苏关系的讲话为标志,经过双方努力,到1988年两国关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和。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说:
“1、我们从来不想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我们从来没否认过,将来也不否认中国存在社会主义制度;2、我们从来不支持,将来也不支持所谓两个中国的概念,完全承认中国对台湾岛的主权;3、苏联对中国不存在任何威胁,我们对中国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任何领土要求……4、……我们随时准备不附带任何先决条件,在相互尊重双方利益、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及双方利益,即不损害第三国(笔者注:应该是指越南)的基础上,就改善苏中关系能够接受的措施进行协商。”[参考资料17]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如因为一个对它的利益根本无关紧要的南沙问题而击沉或击伤中国海军战舰,势必会再次导致苏中关系趋于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还需要郑重指出:
1979年我方发起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肯定让邓小平同志探到了前苏联响应《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的底线。
既然我军从陆地上进入越南并给予后者沉重打击,苏联依然没有以武力介入以保卫其小伙伴,那么因为一场小海战,苏联更加不可能武力介入。
可以认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作出了以下判断:

已无暇他顾的苏联在赤瓜礁海战前后作壁上观是完全合乎其国家利益的。

在对国际政治形势、对前苏联政治形势的判断上,海战后的所有事实都证明:中国对了,越南错了。
非暴力的政治斗争本质上也是一种战争,虽然这种战争不会流血,但因其通常都是在更高层面即“战略全局”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层面上进行较量,故这个“战场”上的胜利往往决定了“有硝烟的战场”的胜负。
从战略全局这个高度看,中国击败了越南。

若海战后两岸海军及时充分利用赤瓜礁海战这一天赐良“缘”而全面合作,强力联手,那么整个南沙诸岛会不会在1989年之前就能全部回到中国人——管他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手中?
关于这个谜底,无非是两个:不能与能。
不能吗?
1+1=2。纯粹从两岸的军事、经济实力来看,如能全面合作,强强联手,确有可能收复南沙全部岛礁。
能吗?
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裂和紧张对峙状态,牵扯了中国大部分资源,不可避免地对整个中华民族彻底解决南沙问题产生不利影响。
这是常为人忽视的、但却可能是决定性的。

一个事实是:台湾在南沙问题上满足于只占据太平岛的态度,与海战后我人民海军满足于只收回6个岛礁而没有一鼓作气尽可能占据更多岛礁的态度如出一辄,这绝非巧合,而显然是出于同样的战略考虑——不想因为南沙问题而与东南亚诸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分散了资源。

我个人认为,1988年的海战更象是双方都在走钢丝的一场军事冒险,双方都没有做好夺取全部岛屿的准备。这样的局面,任何一方扩大冲突多占海岛都是要冒与超级大国冲突风险的。如果苏联海军迫于与越南的条约而介入,中国就很难应对了。收回6个岛屿,应该已经达到了决策层的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0352.html

更多阅读

92年中越海战是怎样失败的 1988中越海战

因为那些年xx事件影响,当时国际上制裁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也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南海岛屿。同年中国南海舰队主力从海南出发,按照计划,他们首先剑指侵犯的越南海军,然后处理菲律宾的侵占行为。如果按照当时南海舰队的实力,有能力完全击溃侵

勾践之后的越国历史 越国 中国历史

勾践灭吴的故事可以说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但是勾践灭吴之后,越国的历史大家却知之甚少。在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去世后,越国还存在了许多年,期间兴衰之事,听我细细道来。一、鼎盛与扩张勾践于公元前465年去世,他的太子鹿郢继位。鹿郢,又名与

维基百科中的赤瓜礁海战 1988年南沙赤瓜礁海战

赤瓜礁海战又称南沙之战或314海战,是1988年3月14日中国与越南为争夺南中国海南沙群岛的岛礁发生的一场小规模战斗。背景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参与该

1979年中越战争的真实的原因与全过程 图文解读 1979中越战争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

声明:《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 88年中越南沙海战视频》为网友这样的帅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