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画家刘欣如:色彩的秩序

刘欣如

艺术简历:刘欣如,196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2009年——2010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萍中国重彩画研修班进修。现为北京重彩画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其作品先后参加“湖南省首届花鸟画展”“庆国庆五十周年书画大赛”“第十届全国美术大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大展湖南省优秀作品展”等。作品先后发表于《美术》《艺术人家》《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家物刊。2010年6月北京电视台盛世收藏栏目作专题报道。作品先后被国家外交部、北京画廊、台湾及国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

色彩的秩序

——记工笔重彩画画家刘欣如

汉代刘熙《释名》曰:“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这表明色彩一开始就是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之一。然而在“形”和“色”两大绘画要素中,中国画发展中色彩却是相对薄弱的一环。基于历史、文化发展的因素,中国画于唐、五代以后,色彩的表现力一直未有充份地发挥出来,以后一千多年中国画对于墨法、气韵等元素的重视都大大超过对色彩的追求。文人写意画往往追求水墨效果,倡导“运墨而五色俱”的观念,使得色彩处于辅助地位,而真正将色彩运用到极致的,当属现代工笔重彩画。

提到工笔重彩画,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色彩厚重的工笔画,不懂行的人或多或少会认为,工笔重彩画只不过是承袭了工笔画的工整、细腻的笔法,同时较之色彩更为浓烈而已。事实上,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它始于70年代初,延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程。现代工笔重彩力求恢复色彩特有的表现力,通过对现代色彩、材质特长的利用,大胆把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在我国工笔重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魏晋南北朝的成熟期,到唐朝的繁盛期,再到宋朝的衰退期,直至近现代的复苏期,无数优秀艺术家投身其中,刘欣如就是其中的一位。近日,笔者有幸接触到这一位工笔重彩画家。她默默耕耘,执着于绘画艺术多年,其坚毅的态度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童年

走进画家刘欣如的画室,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组工笔重彩人物画——“百仙祝寿图”,共有十二幅作品。画中可见众仙人面部刻画非常精细,造型丰满,神情舒展、着装飘逸,气势恢弘,五彩缤纷,绚丽而不失典雅。据悉,这一组画花费了刘欣如一年的时间,也是2013年里她最满意的作品。

对于刘欣如来说,学习工笔重彩画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然而,在笔者看来,与“工笔重彩画”的邂逅实则是必然的。这是因为刘欣如对绘画的热爱来自于心底,她勤奋努力,不错过任何学画的机会。为了学好画,她曾三次求学。22岁时,时隔书本五年,她在电大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电大开设了20多门课程,而让她最感兴趣的还是素描、色彩、结构设计等与绘画有关的课程,几年的学习奠定了她坚实的基础功。2003年刘欣如第二次跨入校园学习油画。在湖南师范大学,一遍遍的人体写生练习之后,刘欣如逐步掌握了人物画的秘诀。正是因为她谦逊的学习态度,促使刘欣如第三次进入校园学习美术。2009年,已经是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刘欣如,为了追求更高的绘画技艺,也为了增长自身的见识,她只身前往北京,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萍中国重彩画高级研修班。在这里她不仅结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遇到了蒋采萍老师。

绣之韵

蒋采萍是中国著名的工笔重彩画家,她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已有五十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蒋采萍作为中央美院首批赴日参加学术交流会的专 家,看到他们所要学习的日本画精髓竟是自己祖先开创并兴盛几个朝代的重彩画时,心中五味杂陈,很是难过。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她回国后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批示后,蒋采萍及其团队着手对重彩画开始系列研究和开发,并先后主持了十余年文化部中国重彩画高研班,对中国重彩画的复兴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刘欣如为这种精神所感染,并立志要学好工笔重彩画。于是乎刘欣如成为蒋老师开设的最后一届中国重彩高级研修班的学生。

远方
工笔重彩画家刘欣如:色彩的秩序

“蒋采萍老师是一个不喜浮躁的人,她总是提醒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在蒋采萍老师身上,刘欣如不但学习了中国重彩的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提高,思想认识的提高。这种淡泊名利,安然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深刻影响着她。这体现在刘欣如作画不追求数量多寡,速度快慢,更在乎一幅画的情感表达。她多次走访湖南各地少数民族村寨,少数民族的风俗、服饰深深吸引着她。劳作归来的农夫,拍哄娃娃的少妇,井边打水洗头的姑娘,小溪捉虾戏水的幼童等等景象无不触动着她。然而,她却从来不急于把她们画下来,而是仔细构思,建构成一个体系。因此,尽管刘欣如是个少产的画家,但是她的画却是幅幅精妙。诚如她的《千手观音图》,并非信手拈来。画什么,怎么画,一招一式都很讲究。观音脸朝何方,手放何处,祥云、佛光、宝物等等一些细节处都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才肯下笔。

准新娘

如何将创作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是每一个艺术家所不断追求的。从题材上来看,刘欣如早期的工笔重彩人物主要以观音、花鸟为主,而如今的她将目光瞄准了少数民族和村生活的新颖题材。“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都在消亡,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以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从技法上来看,刘欣如画工笔重彩画将传统重彩方法与没骨画法、水墨、小写意和大写意及西方、日本的一些绘画方法结合起来,使其绘画语言更加多样,能更好的表现不同的个性感情。如《准新娘》中,土家姑娘出嫁前净面的画面,以蓝色为主要背景,流露的是和谐安静的氛围。以线为主,工整细腻,少女羞涩中期待的眼神,局促不安的姿态在一笔一划中流露出来。《静静的午后》中,一位美丽的苗家姑娘坐着大门边,安静地刺绣着花带,宁静的小屋前几只小鸡显得非常可爱……

静静地午后

人生如画,色彩的秩序何尝不是做人的秩序。艺术需要积淀,技艺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果,到达一个高度,名利自来,无需强求。2004年,刘欣如与宋定国大师一起将侯一民先生的巨幅油画《毛主席与五十六个民族》制作成湘绣稿,在宽8.2米,高3.5米的缎料上进行刺绣。这幅作品现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墙面上。谈到这件事情,刘欣如摇着头笑了笑。“陈年往事,不要提了。”在绘画这条道路上,刘欣如始终是循序渐进,有章可循的。她不骄不躁,不慌不满,一心以画娱己。“考虑过办个人画展,但是时间不确定。也许是明年,也许是五年、十年后,顺其自然吧。”采访结束时,她如是说。(文/刘倩)

绣之韵(二)
老街

童年(二)

童年(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1297.html

更多阅读

一代歌手刘欣如的信仰见证:绝望之地见到主面

一代歌手刘欣如的信仰见证:绝望之地见到主面她成名毛阿敏韦唯之前,她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获奖无数,她的歌被传唱与大街小巷,如今虽然她早已退出歌坛,曾经的光芒依然是一代人的记忆,然而她与许多有着辉煌过去的明星一样,跌入过低谷之后见到了

刘欣如“有一天”“与我同行”哈利路亚阿们! 歌手刘欣如

每当唱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流泪哭泣!感谢主!的伟大、奇妙和慈爱,祂的爱我无法拒绝无法离弃、只有感谢的接受!感谢主拣选这位生命垂危的姊妹,感谢主能拣选更多在生命--垂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献上感恩的祷告!哈利路亚阿们!哈利路亚感谢你天上的父

刘震云:单位的鸡和毛

刘震云(1958-),当代青年作家。1958年生于河南延津县,8个月时被外祖母抱到乡下抚养。1973年服兵役,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民办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任《农民日报》记者、文艺部主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

声明:《工笔重彩画家刘欣如:色彩的秩序》为网友夏有森光暖无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