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不愿意回办公室加班了,也不想去宿舍看孩子的午休了,只是想把时间自私的得留点给自己,让自己活得自在一点,虽然在上班日时段这种自在也是相对和狭隘的,仅此而已。
上午疯狂英语后刚让孩子把校园之星的材料写好给我修改完,办公室的同事都在叹息这个端午不放假,多少让吃不到粽子,咸鸭蛋的人感到失落,小谢拿着一个文件光临办公室。每次来都是一个惊喜,她告诉我们本周五学生放假后,老师要开集体会议。具体部署周六小升初,初升高考试的监考,阅卷工作。
依稀记得五月到现在,只回家过一次。上周安排采办服装的事情,办公室同事对周末突然降临的加班任务很是不满,我也表示理解,周日接手了一老师的加班任务,美好假期被兑换成了加班费。总是用休假日来兑换加班费,可是楼市高贵的让我们这些平民不敢高瞻,再多的加班银子也建构不起我的买房梦啊······
可能市场经济时代,加班都是工作创汇吧。工作中的效率和业绩都可以在周六,周日的加班日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态度就是一切,一切都是态度。中国人还是多尊重黄道吉日的,元旦出差,五一监考,端午上班,·····之前还是多感谢中国的月亮圆,八月十五就能吃顿团圆饭,哪怕老妈买菜我给她提提袋子也好,哪怕老爸说商店的衬衫不错,我给他参考下那个颜色和款式更适合他也好,哪怕吃饭后看看电视摆摆家常也好。我也多感谢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有了元旦,可以有时间联络下亲朋好友,出席一下婚宴满月,哪怕逛街出游也好。我也觉得屈原死的壮烈,也想吃着外婆的粽子凭吊一下这个世界文化名人,也想看看乐山的赛龙舟感受一下四川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想有时间可以多给孩子们讲讲中国的传统,中国的灵魂。如今,我的这些有意义的节日都兑换成了人民币,我拿着它们买不到那些闲暇的光阴了,更买不来真实的生活,它们不过是我们出卖生活的交换价值而已,而这种前提是个人利益要绝对服从集体利益。
真实羡慕“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那种生活。唐代国家繁荣了,休假制度也令人眼馋的很。唐代的节令,多达20多个,据唐代《假宁令》统计,唐代的节假日有47天,其中元日(春节)和冬至,都休假长达7天。早在唐朝的吏员们,就已享受到一年两次“黄金周”的贴心待遇,幸福得就像花儿一样。而时至今日,我们对于是否该有两个“黄金周”,仍然还是雾里看花,芳姿朦胧呢。除传统节假日外,唐代帝王为表示名位“正统”,追溯其李姓的先祖为老子,将老子的诞日称为降圣节,放假一天。武则天时,又崇信佛门,将佛诞日也列为节日,放假一日。唐武宗继位后,又采取抑佛措施,敕令佛诞之日,不再休假,只保留了降圣节休假。另外,自唐玄宗始,自觉江山坐得风光无限,又将帝王的生日列为假日,先称为“千秋节”,又改为“天长节”,休假三日。此后,唐代帝王诞节的名称和假期,或有变化,但作为一项假日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末。有人由此计算,唐代的节令假日最多时可达53天。此外,学生在四月有田假15天,在九月还有授衣假15天。唐代的休假,据《大唐六典》和唐文宗时期的《郑氏书仪》所载,旬假与节假加起来,最多时计有一百多天,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
除上述定期假日之外,唐代还有一些不定期的休假规定。如父母住在3000里以外,每3年有30日定省假;父母住在500里外,每5年有15日定省假,这些定省假是不包括旅程的。另外,儿子行冠礼,给假3天;亲戚行冠礼,给假1天;儿女婚礼,给假9天,不包括旅程;近亲行婚礼,给假1~3日不等;父母去世,文职解官3年,武职100天;近亲去世,给假为30天、20天、15天、7天不等;远亲去世,给假1~5天;亲身授业之师去世,给假3天;亲人忌日,给假1天。由此看来,唐代的休假制度,竟是十分的人性化,不仅体恤到人之亲情,而且为保证假期,还不计算赴假路途中花费的时日,确实有大朝风范。
因此,唐代的休假体制,在中国古代的休假史中,可称为是最为宽松的制度安排。人心不古,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呵呵。大唐之歌,走不进新时代,回首自己的生活惨不忍睹,还好,活着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