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李琼久 成都到乐山大佛

这古城嘉州,人称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山川秀发,商贾喧阗”;灵秀峨眉风华绝代,乐山大佛禅定三江。

这古城嘉州,李太白赋过诗,苏东坡载过酒,徐悲鸿走过马,齐白石弄过虾……滚滚三江水,是千年不断的文脉;震旦第一山,是深邃高古的诗情。

这古城嘉州,栽培了“嘉定四谏”,孕育了当代文豪;儒释道多元共存,诗书画百花竞放。

嘉州的人们崇尚艺术,向往自由,恬淡闲适,自在逍遥。常见煮酒论诗,多有兰亭流觞。

嘉州的人们聪慧善良,圆通厚道。虽然偶也嘴尖舌利、冲动使气,甚至夜郎自大、固执己见,却终究能笑泯恩仇、同舟共济。

上 篇

1980年7月25日,古城嘉州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文化盛事。这一天,全国各地50多位书画才俊汇聚于凌云之巅,由李琼久先生领衔组建的“嘉州画院”宣告成立。中国美协及各地名家数十人,或发来贺电,或亲临乐山,为“嘉州画院”的诞生捧场道贺;乐山各界的头面人物也甘作绿叶,为“嘉州画院”的起航助阵鼓劲。大佛寺山上,东坡楼长廊,数十米画案一字排开,李琼久、杨风、刘朝东、李忠纯、黄仲新等几十位画家轮番上阵,即兴挥毫,现场泼墨。其盛况可谓空前,其场面蔚为壮观!

人们或许会问:一个民间画院的成立,为什么如此引人关注?一个布衣画家的召唤,何以能博得各方响应?要能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琼久先生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说起。

二十世纪初,李琼久诞生于五通桥区蔡金乡一个富庶家庭。母亲能绘画,擅刺绣;舅父是个剪纸艺人。家庭的熏陶和遗传的基因,使他对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秉赋与悟性。为此,父母特意替他请了两位先生,一位教他“四书”、“五经”,一位教他写字、绘画。

二十二岁那年,李琼久考入东方美专,受教于著名画家冯建吴。冯建吴时任美专校长兼国画系主任,在川内已经颇有名气。在美专期间,李琼久掌握了西洋绘画的基础理论,学会了油画、水彩画的基本技法,与同学石鲁(冯亚珩,冯建吴九弟,长安画派主创人)结下了深厚情谊。

美专毕业后,李琼久回乡做起了职业画家。原想凭自己的画笔支撑门面,无奈当时的人们偏爱国画,对西洋油画不感兴趣。为了不让求画者失望,也为了拓宽自己的创作领域,李琼久用了数年时间研习国画。他凭着友人赠送的几十本《故宫周刊》,反复临摹,潜心揣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如他后来在回忆中所说:“我钻了七年的黑巷子,对《故宫周刊》中的山水、花鸟、人物都学,书法中的篆、隶、真、行都学……我在唐宋道释人物、佛像上下了不少工夫,这对我后来的人物画是一个扎实的基础。”此后,他又经年累月游走于峨眉山、凉山、大渡河,创作了数百幅山水、花鸟、人物作品。1943年,李琼久在乐山公园中山堂举办首届画展,并在自贡、内江、泸州、宜昌等地巡回展出,引起川内美术界高度关注。

李琼久为成功的喜悦所鼓舞,甚至有些沾沾自喜。就在这时,一位不知名姓的老者却当头给他浇了盆冷水。老者翻看了他大半的作品后,说他“尚未摆脱前人的老套套”,并告诫他说:“自己有锅灶,何必去别人的甑子里舀饭吃。要自己寻求出路嘛。”

抗战时期,不少文化名流蜇居乐山,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丰子恺、关山月、梁鼎铭、吴冠中、程十发等美术大师更是长时期流连于嘉州山水。他们的到来。为乐山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让李琼久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跟梁鼎铭那段亦师亦友的密切交往,更是令李琼久受益匪浅。

正当李琼久绘画艺术日臻成熟之际,1950年,一场家破人亡的变故从天而降:因为成分不好,原配夫人死了,儿子死了,媳妇也改嫁了,仅留下一个年幼的孙子与他相依为命。考虑到他有一技之长,乐山师范校聘他作了美术教师;1972年5月,因为“历史问题”,又被该校勒令退职;家也被抄了,大半生的艺术心血毁于一旦。次年底,唯一的孙子又被河水吞噬,精神上再次受到沉重打击。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李琼久同续弦老妻蜗居在乐山城区天后宫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破楼上;失去了经济来源,遭遇了人情冷落,日子艰辛而苦涩。

也许,一个大师的炼成,注定要经过千灾百难的磨砺。正如明朝那位以《墨葡萄图》传世的天才画家徐文长,为浙闽总督胡宗宪所累,一度精神癫狂,三度求死不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身处绝境的李琼久,作画是他唯一的寄托。被抛到社会底层后,对艺术的真谛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有了差事可干,有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他一头扎进峨眉仙山,一去就是三两个月。在那远离尘世的幽寂古刹,闲看云起雾落、猴逐豕奔,卧听花飞草长、鸟语虫鸣;不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顿有物我两忘的超脱、世事沧桑的彻悟。于是铺纸挥毫,尽情泼洒,荡尽胸中块垒,写出千般苦情。
乐山大佛李琼久 成都到乐山大佛

然而,那年那月,艺术不能当饭吃。没有了工资收入的李琼久,首先得设法活下去。但他除了作画,几乎没有别的能耐。亏得人间还有真情在,他的故旧、乡邻和弟子中,不乏良知未泯者,不时送他一袋米、一篮菜、一壶老酒、一碟花生。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熬了两年,乐山文管所长黄高彬,冒着政治风险,在大佛寺给他安排了个“临时工”;干了一阵后,峨眉山文馆所长童谣又把他请到报国寺去作了“艺术工人”;他远在成都的弟子苏国超,还费尽周折替他谋了个挣钱的差事——为外贸公司画出口竹帘。这样一来,他们夫妻的生活才算有了基本的保障。

人生的苦难并没有挡住李琼久向艺术殿堂挺进的步伐。五十年代末,随着石鲁开创的“长安画派”的崛起,李琼久心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为强烈。他“重新把原来学的绘画理论和技巧作了一番详尽研究,加深认识,洋为中用……这对后来自辟蹊径奠定了基础”(李琼久语);他一边研习传统,一边深入生活,在大自然中捕捉灵感,创作出峨眉山题材的代表作品《旭日丹崖》。1963年,《旭日丹崖》在北京美术馆展出时,震惊画坛。《光明日报》报道称:该作品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特别是那些以泼墨画出的冷杉,前无古人,堪称一绝!

在前人留下的山水画中,很少有表现峨眉山的作品。因为,“要画峨眉山是十分困难的。山上大树多,杂草丛生。俗话说:‘鹅颈项虽长,自有下刀处’。从何处下笔呢?有时在路上画一点速写,仅是几根线条,久后就成了无字天书。这是同刚接触峨眉山的画家们一样的感受。所以,对峨眉山体悟不深的画家,要是以过去习惯了的方法去画,实在是勉为其难。”(李琼久语)

1972年,经蜀中金石大家杨允中和中央民院教授张正恒力荐,李琼久山水画再次亮相京城。时任中国美协主席吴作人观看后,大为振奋,赞不绝口。事过半年,跟四川美院教授沈富文谈及李琼久时,吴作人仍然兴致不减。他说:“你们四川出了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大画家,你还不知道?他的山水画得非常好!”

李琼久作了报国寺的“艺术工人”后,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国手切磋交流,他的作品逐渐为业界同仁所知晓,大名也就一天天地传扬开来。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华君武,甚至迫不及待寻访他。华君武在打给四川美协主席李少言的电话中说:“我在你们四川发现了一个活文物!琼久之画已开宗立派,你们要多加关注。”

1977年冬季,李琼久怀揣着童谣为他筹集的200元旅差费和一支猪鬃笔,诚惶诚恐踏上了进京的旅程。他进京的身份是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成员,此行的任务是赴京作画,为国家换取外汇。与他同案作画的多半是各地画院的院长,还有李苦惮、李可染、黄永玉、何海霞、黄胄等诸多名家。当时的李琼久还戴着“牛鬼蛇神”的帽子,仍属于“监管”对象,进京的介绍信是童谣私下为他办的。事后他才知道,乐山的“红色革命家”竟派出公安跟踪进京,防止他在首都“乱说乱动”。

在中国画创作组,李琼久以他大气磅礴的山水花鸟和书法作品赢得了人们交口称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说:“你的画意境很高,不一般,风格突出,西画不能比。我有一些列宾的油画,实在不能相比,没有中国山水画耐看。”王震将军还将李琼久作品作为出访国礼,送给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嘉州画院以李琼久入室弟子为核心成员,也吸纳了不少青年才俊,并聘请在乐山书画界德高望重的杨风、刘朝东、黄高彬、李道熙等人出任艺术顾问或副院长。

嘉州画院的成立,是李琼久艺术生涯的一座高峰,也是乐山美术发展史上富于创始意义的一座丰碑。

下 篇

李琼久教书育人二十余年,把培养弟子、提携后辈作为他绘画事业的一部分。门下的弟子,除了几名一直追随于他的师范校学生外,大多是他1962年后开门收徒留下的。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无业人员,也有教师、军人、文化工作者和艺术院校毕业生。拜师的时候,不少弟子对于绘画几乎一无所知,只得从执笔、用墨、临摹、写生一步步教起。经过十余年的精心栽培,弟子们已成为乐山画坛的生力军,在蜀中画界也是一支不可小视的新生力量。

嘉州画院成立后,李琼久率李忠纯、黄仲新、余龙、卜敬恒、何兆明、杨俊、吴耀、何廷光、盛志中等一班弟子,写生泸定,采风三峡,足迹遍布名山胜水;总参部挥毫,大会堂泼墨,布衣画师登堂入室;画册连连出,从个人到群体,从单一向多元;画展步步高,从大佛寺起程,成都、西安、上海、广州,一路走去,渐入佳境。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批量收藏他们的作品;日本海部俊树,英国伦敦藏家,因画生情,心念嘉州。向来以挑剔眼光看内地的香港《文汇报》,竟然也按捺不住欣喜之情,以整版篇幅报道嘉州画院。一时间,嘉州画院声名远播,琼久盛名如雷贯耳。

然而,世事难料,造化弄人。正当李琼久艺术生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时,老天爷却不肯多给些时日!

1990年11月10日,83岁的李琼久溘然长逝!那颗历经磨难的心脏不再跳动。去世前几天,他正为去香港、加拿大举办画展潜心创作;他还给弟子写过一副气冲斗牛的对联:“横冲直撞开辟世界,翻天覆地大干一场!”并且跟弟子们说:“我要将好几年新的创作构想画出来。打算于平常人不及的地方去发掘宝藏,把数十年在书画上的得失用文字整理出来,留给后人。”他甚至“还想上峨眉山看十八盘”,他信心十足地说:“我孕育了四五年了,还想上一个台阶。”但是,命运之神不再给他这个机会,他去不了了!

他留下了太多的不舍和遗憾。

老师去了,弟子们失去了主心骨。嘉州画院何去何从?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沉重话题。安葬了老师后,弟子们聚在一起,为画院的未来苦寻良策。

谈到谁来接替院长的职位时,盛志中说:老师虽然走了,但院长这个职位依然是他的荣耀,后学们不敢忝列其位。这个职位应该给老师留着,老师是嘉州画院永远的院长!

谈到人品与画品问题,李忠纯说:老师时常教导我们,“一个正直的人不一定是个艺术家,一个艺术家必须是个正直的人”。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寂寂无名还是名扬海外,老师始终坚守着刚直不阿的高尚气节。这是老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弟子们大多跟随老师二十余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在画艺上深得老师的真传,在做人方面也深受老师的影响。他们知道,只有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作画,才配得上称作老师的弟子,才不会辱没老师的英名!

从老师去世至今,二十年过去了,弟子们以丰硕的成果向天堂里的老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李忠纯,以君子风范浇铸自身品格与作品灵魂。融会中西,化蛹成蝶,以苍劲雄奇的艺术风格,在国手如云的中国山水画领域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黄仲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花鸟齐头并进,清新雅致,超凡脱俗。作品被收藏或陈列于国务院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入选权威书刊十余种。

余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把嘉州山水画上了天安门城楼,画上了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邮资明信片,画进了中央政要的客厅、书房,画到了英国莱斯特博物馆。

卜敬恒,笔下的景致,既富于蜀中山水的独特韵致,也透出黄土高原的苍凉厚重。部分作品被选作美术教材,或为美、英、法、德、澳等国家博物馆所收藏。

……

但是,没有了大师撑舵的嘉州画院,逐渐成为一盘散沙。虽然在李道熙顾问的推动下,一度有过数年的复兴,但与长安画派、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相比,其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起点较高,但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没能抱成有力的拳头;虽然曾经辉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改变,没有了大师级领军人物,没有了团队的同心协力,画院的阵地逐渐丧失,画院的地位逐渐弱化。更为令人痛心的是,琼久先生去世后,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几乎没有作过像样的宣传,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或期刊对他的卓越贡献给个说法,以至于造成“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茶壶当夜壶”的局面。就连长安画派主将何海霞也看不下去了:“美术界对于李琼久是不公平的!有时间,我要写文章为他力争。”

琼久大师走了,把他的荣誉和辉煌也一同带走了……

后记

2010年,对于李琼久的弟子而言,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悲情时段。因为,30年前,老师创办的嘉州画院宣告成立;20年前,老师带着无尽的遗憾驾鹤西去。

2010年,对于乐山美术界而言,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时段。因为,这一年的6月10日,嘉州画院浴火重生:新的领军人物产生了,新的格局形成了,乐山美术集团冲锋的号角吹响了!

嘉州画院能走多远?谁是下一个琼久大师?人们满怀期待。

: 美术大师与一般画家的区别, 不仅在其笔墨, 线条, 色彩与构图上, 而是更深层次, 更内在地表现在画意, 画 境上.嘉州画派创始人李琼久先生的人物画, 山水画和花鸟画, 都有深刻的画意与深邃的画境, 都饱涵着画家的生命体 验, 情感抒发与哲理感悟,值得当代画坛认真研究. 关键词: 李琼久; 画意; 画境;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中图分类号: J 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8666 ( 2001) 03 0071 05
1977 年乐山画家李琼久去文化部作画, 不仅 以其独特画风震动京城画坛, 而且还因李苦禅, 黄 永玉等大师大力赞许,而被画界公认为开创了 "嘉 州画派" 屈指算来, 李琼久乃是继苏东坡和郭沫 . 若之后, 在中国艺坛开宗立派的第三个乐山人. 研究李琼久的卓越艺术成就, 应该对繁荣当代国画 艺术不无助益. 我认为, 美术大师与一般画家之区别, 不仅在 其笔墨, 线条,色彩与构图上, 而是更深层次, 更内 在地表现在画意, 画境上. 法国画家弗尔皮说,"艺 术有两类, 一类是小道, 它娱人眼目,另一类是大 道, 它震撼心魂. 我认为李琼久笔下的不朽画作, " 就是这种以画意, "震撼心魂" 画境 的美术杰构.然而试看时下的美术杂志, 抑或试听当下画 家们的彼此倾谈, 都会发现其所写所谈, 乃多为色 彩, 笔墨, 线条与构图等 "技法"之类. 在这种风气 "薰陶" 之下, 是只会成批生产画匠而难于出现画 家, 尤其是大师级画家的. 其实, 包括绘画在内的所有艺术,说到底, 无 一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 在绘画中, 此即为 "画 意"即一幅画的灵魂. , 回头试看李琼久代表作, 无 论是人物画,山水画, 花鸟画, 哪一幅不是他人格, 情感与乎生命之显现
李氏人物画, 多是古人的 "故事新编"他喜欢 , 将现代生命吹进古人的残骸, 让其 "起死" ! 而 重生抒写的则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慨, 即古人之所谓 "借 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其 . 《达摩一苇渡 江图》就是这样的神品.八尺中堂, 巨椽挥洒, 寥 , 寥数笔, 一气呵成! 达摩脚踏一苇, 身立天宇, 目光 如电, 须发竖立. 其头顶佛光环绕,肩扛禅杖, 踏苇 风生, 袈裟飘拂, 鼓荡如帆! 整个画面充满霸气, 密 不透风. 无论谁见了, 都会眼前一亮, 怦然心动, 彻底震撼! 什么叫 "天上地下, 唯我独尊" 什么叫 "巍然屹立, 顶天立地" 这就是! 而且, 这幅画恰 好由两个字 "佛心" !真真是煞费苦心! 画即 写成 是书, 书即是画; 亦画亦书, 亦书亦画. 简直绝了! 以至你不免犯傻痴想: 这会是人之所为与人之所能为吗 该不是在作梦吧 这幅画, 无疑是画坛不 可重复的李氏绝版! 然而读画至此, 最多只走了小半 "路程"因为 .先生如果不是画匠, 而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其画 背后一定会另有 "画意" 存焉. 而他所有的笔墨, 线 条, 色彩与构图, 无非是其"画意" 的载体或外化而 已. , 正是古人所说的 这 "立象以尽意"举凡艺术, . 无论文心, 诗情与画意, 都是相通相似的,往往只 可意会而难以言传. 所以曹雪芹要大发感叹:"都
收稿日期: 2001 01 04 作者简介: 税海模 ( 1944 ) , 男, 四川井研人, 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71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 所以, 音乐讲究 "弦外之 音"特别强调 , "知音难求" 所以, 真正的品画, 还 .得借助画家的笔墨作 "导游"曲径通幽, 走进其内 , 心世界, 以窥视其潜隐 "画意" 诚然, 大师们多是 . 艺术领域中的"唯我论" , 他们总喜欢自己作上 者 帝开辟洪荒, 创造一个独特的艺术天地, 就象宗教 中的开宗立派者, 总要自作偶像, 别创新宗.达摩 西来为什么要苦苦面壁 不就是要开拓一番前无 古人的新气象, 创立一个前无古人的新教派 当然 少不了一脸的霸气. 李琼久画佛像,不画普贤, 文 殊与弥勒……, 为什么要费大劲抱腕臂书画达摩 此无他, 我以为他不过是借达摩 "横绝古今" 的气 势, 向画坛宣告:我也曾数年面壁苦修, 我也要在 画坛独树一帜, 熔书画于一炉, 别开新宗! 借以抒 发其 "书出秦汉, 画蜕曹张" 的艺术理想.这理想在 他心中憋了二, 三十年, 一朝爆发, 自然如火山喷 ① 焰, 磅礴冲天! 李先生晚年曾作屈原诗意画 《山鬼》 有人考 .证山鬼即巫山神女, 屈诗抒写山鬼赴约, 企盼男神 不至的失恋情绪. 该画则为一斗方, 主要画面由浓 墨挥洒而成, 充分渲染了山鬼"处幽篁兮终不见 天" 的阴晦环境. 辛夷车在前引路, 车轮在画面左 上角若隐若现, 赤豹从丛林中探出头来稳健地迈 步,侧身坐在赤豹上的山鬼以背影朝向画面, 薄纱 下的青春裸体晶莹明艳, 周围的丛林被衬托得愈 显幽暗, 胯下的赤豹却被映照得须毫毕现!山鬼黑 黑的秀发拖至股间, 细腰婷娉几可一握, 观画者虽 无缘一睹其 "既含睇兮又宜笑" 的芳容, 却极实在 地领略了 "楚王好细腰", "楚女尚窈窕" 的苗条形 体特征. 女为悦己者容. 赴约途中山鬼还往头上 簪花, 她这股精益求精的执着修饰劲儿, 极巧妙地烘托出她对男神的无限爱恋! 李琼久十分欣赏石 涛的画能粗能细. 其实, 李琼久这幅画即深得石涛 画法的神髓, 也是粗细交用而成:幽篁山林全用大 写意泼墨挥洒, 山鬼及豹头又转而工笔细描, 致使 全画粗细互衬, 雄丽皆备. 《山鬼》 的画意,可分为两个层面去欣赏. 首先可以将其解读为一幅 "悼亡" 李琼久 画. 妻胡咏娴, 原藉湖北宜昌人, 妙龄被人拐卖, 适逢李琼久在宜昌举办画展. 二人一见钟情, 李琼久遂 倾其卖画所得为之赎身, 不成乃拔枪拼命, 着实有声有色地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浪漫壮剧. 二人风 雨濡沫四十年, 情感极深. 据其高足盛志中观察, 琼久先生的仕女图无论西施,王昭君……, 都有师
72
母的依稀身影在其中. 可以说李琼久笔下的古代 美人, 都是他献给妻子的一首首爱情诗. 李琼久画 《山鬼》 已是 80 年代初,胡咏娴新故不久, 画家大 概是 "夜来幽梦忽还乡"梦见年青时红妆作伴挥 , 笔墨的浪漫情景而唤起了创作激情. 山鬼的造形 不按屈诗所写"披薜荔兮带女萝"而代之以西画 , 模特儿的肩披薄纱, 我揣测这应该是当年琼久夫 妇画室合作的 "忆旧"而且我相信李琼久当年很 ,可能就画过这么一幅裸体簪花的美人背影图. 因 为是 "悼亡"所以他不画屈诗中的失恋却绘山鬼 , 的欣然企盼.其用意正如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 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说我思美人, 反说美人思 , 我. 同时该画还包涵着画家对妻子的某种内愧,因 为他确乎有过令 "山鬼" "怨公子兮怅忘归" 的荒唐 时候, 确乎曾移情别恋 "花" "心" 过 . 其次, 还可以将 《山鬼》看作画家的自喻自况, 是画家在抒写他对新中国的痴恋与赤诚. 《山 虽然 鬼》 原为民间的祭神歌, 但是屈原在对其再创作时必定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政治感慨. 李琼久 五, 六十年代极认真地学习 《讲话》 , 《实践论》 , 《矛 盾论》虔诚地歌颂新时代, 他画过 , 《旭日丹崖》 , 《红军过雪山》 , 《天堑变通途》 , 《采伐者之路》 , 《山 村小学》 ,《彝家牧羊女》 ……等大量的颂歌性题 材.结果却遭到 "劝" 退公职的不公正待遇! 其后, 李琼久发愤作画寄给吴作人,希望能引荐他去北 京绘画. 李琼久的人生经历, 确乎有些与 "山鬼" 相 似, 同样的高洁忠贞, 同样的遭遇冷漠, 同样的痴 情苦恋!所以, 我们还可以将 《山鬼》 看作是李琼久 对自己煌煌长才, 耿耿忠诚, 悠悠怅惘的某种顾影 自怜. 当然,最能体现嘉州画派独特画风的是李琼 久的山水画. 而李氏山水画中, 最具浓郁抒情性和 强烈主体精神的, 当首推 《山啸》现代著名画家吴. 冠中说,"五代, 宋代及元代的山水画着意表现层 峦叠嶂, 那雄伟的气势惊心动魄, 但迄清代的四 王, 虽仍在千山万水间求变化,但失去了山, 水, 树, 石的性格特征, 多半已只是土馒头式的堆砌, 重复单调, 乏味已极. [ 1 ] 李琼久的山水画则不然."
① 据罗明波 《一代宗师画坛巨匠》 一文介绍, 李琼久年青时
曾花七年工夫临摩几十本 《故宫周刊》刻苦学习中国传统书画艺 ,
( 术, 自称为 "七年面向壁" 见成都 《东方艺术》 李琼久纪念专辑, 2000 年第 1 期) . 罗明波系李琼久高足,本文所引李先生生平思
想资料, 均以罗文为据, 不再另行注明.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你看 《山啸》 以悬腕狂草笔法大写意, 尽情挥洒, , 笔断势联, 用重重叠叠的大方块构成两岸对峙的 挺拔山崖! 临江崖边的两棵树,树冠与树干几成两 条 90 度的直角线! 让你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画面狂 风大作, 飞沙走石, 江涛拍岸, 崖木断裂, 仿佛狂风想把大山掀翻! 刮跑! 一块块长方形, 正方形组成 的嶙峋山崖象两队肩靠肩, 手挽手的 "人墙"在齐 , 声呐喊! 咆哮!合力战台风! 难怪画家将其题作 "山啸" 我以为这幅画乃是画家对 ! "文革" 期间严 峻生存环境的具象. "文革"浩劫本来就是一场昏 天黑地, 毁灭万物的强台风! 风过处, 漫天遍野都 被吹得光秃秃的, 不见青绿, 了无生机! 整个画面让人记起十年动乱中的种种人间惨剧……. 画面 不记年月, 揣想此画多半写于 "文革" 后的梦醒时 分, 大概是一幅痛定思痛,倍感心悸的 "伤痕画" . 前西北大学校长郭琦先生, 认为李琼久的花 鸟画比他的山水画更具有抒情性, 他说:"欣赏李 老的画鸟,总令人联想画家大有 '鸟若有情应似 我' 的意境, 画家画鸟的神情时是在画自己, 寄托 自己的情怀, 他的鸟不仅是活生生的鸟,而且是有 感情的人格化的鸟. [ 2 ] 在琼久先生自选画册 " 《嘉 州画院作品集》 , 有一幅花鸟画 中 《胡鹰振羽》 几 .根光秃秃的枯藤从山岩下掉下来, 一只硕大的胡 鹰栖息其上, 占据了大半画面, 直叫人担心: 那枯 藤颤颤抖抖, 似乎立刻会断,观画的人和胡鹰都息 气凝神, 时刻准备着有什么事情会发生……. 题名 "振羽"胡鹰却低首敛翅, 一动不动! 这幅画是典 ,型的以静写动, 这真是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不飞 则已, 一飞冲天! 画的是胡鹰即将 "振羽" 之前的于 无声处听惊雷的那一刹那.这只鹰不是一般的鹰, 而是来自异域的具有雄强生命活力的 "胡鹰"它 , 身上的蛮性野性还没有被中原儒文化 "阉割" 掉.现代接受美学主张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创造, 真正 的艺术会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 读这幅画, 不仅让 我悟到胡鹰是李先生的自喻自况,而且还联想起 1972 年, 李先生被 "劝" 退公职后, 家中断炊, 继又 独孙惨死! 当时的严峻生存环境, 确实与胡鹰无枝 可栖,暂息枯藤的窘境十分相似. 但李先生对艺术 却依然那么执着, 自信, 他希望通过吴作人的推 荐, 调往北京振羽冲天!他坚信:"我的作品总有一 天要为我说话的. 此时的李先生, 不就是他笔下 " 那支心高运蹇, 暂息枯藤的 "胡鹰" 总之, 细读 么李琼久代表作, 无论是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正 像是品味, 欣赏李贺和蔡文姬们的诗, 点点都是
血, 笔笔总关情, 每幅画都是他饱和心血的生命体 验和人生见证. 中国国画与西方油画, 既有其相同之处: 都是画家心灵和人格的自我表现; 又有其相异之处: 中 国画除自我表现外, 还强调要 "技进乎道"进一步 ,把表现对宇宙终极目的的形而上叩问作为其最高 的艺术追求. 中国画中的 "神品" , "逸品"无不自 , 觉地追求形而上意境,绝意要在画中表现出对整 个宇宙人生的理解, 揣测与憧憬, 即古人之所谓 "道" , , "禅" "易" ……之类.李琼久的最大成功处, 即在他画出了这种 "画境"所以他能让石鲁, . 何海 霞等大家折服! 而这, 也正是李琼久之最值得当代画坛向他学习之处. 在中国画中, 尤其以山水画最擅长于表现形 而上画境. 这是因为中国山水画, 简直可以说是庄 子道学直接孕育出来的.宗炳在中国最早的山水 画论 《画山水序》 :"圣人含道应物, 贤者澄怀 中说 味象. 至于山川, 质有而趣灵. 这段话是说, 圣人 "以宇宙意识 ( 道) 来观照万物, 贤者以虚静的襟怀 来玩味由 "道" 所显化的万象. 而山水则以其形迹 活泼而趋悦于与 "道"相通之 "灵"[ 3 ] 故而著名新 . 儒学大师徐复观先生说:"庄子的逍遥游, 只能寄 托之于可望而不可即的 '藐姑射之山'而宗炳则; 当下寄托于现世的名山胜水; 并把它消纳于自己 绘画之中. 所以……, 山水画的出现, 乃庄学在人 生中, 在艺术上的落实. [ 4] 可以说, 中国山水画大 " 家的创作都是 "含道" "味象" 的结果, 离开了 "道" 去读山水画大师的杰作, 无异于买椟还珠,空流于 形式主义. 明白了上述道理, 便可以品味李琼久山水画 的艺境了. 比如 《山啸》从自我表现层面看, 固然 , 是画家对其"文革" 生存困境的具象抒写; 然而从 形而上层面看, 它又是借山水来传达画家的某种 宇宙感悟. 所谓 "啸"据余秋雨解说,是指人在胸 , 中憋足气流, 让其涌过喉头, 长长一吐, 带着喉音, 鼻音翻几个圈, 然后收在唇齿间, 变成一种婉转高亢的哨声徐徐飞扬而出. "啸"可以随心所欲 这种 , 地倾吐心曲, 传诉种种难言的幽微. 一次, 魏晋名士阮籍去河南苏门山拜谒隐士孙登, 向他请教艰 深的历史, 哲学问题, 孙登却似听若罔闻. 阮籍豁 然领悟,讨论这些深邃问题或许需要另一套语汇 系统! 于是他悠然长啸, 孙登听了含笑点头.待阮 籍啸完走到山腰, 忽然一种辉煌圣洁的天乐充溢林野, 他明白这是孙登以啸声在回应他的 "天问" !
73
http://www.cnki.net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rights reserved.
后来阮籍将其所悟, 写成 《大人先生传》说 , "大人" 乃是与造物同体, 与天地并生, 逍遥浮世, 与道俱 [5]成的一种本体性存在 . 其实, 李琼久的山水画 《山啸》也是对宇宙本源和人生终极的叩问与言 , 说, 画中风雷交加, 地动山摇,波涛翻涌, 树木摧 折! 如果以诗言画, 这便是毛泽东的 "四海翻腾云 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和郭沫若的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可以说, ! 这幅画满纸都是 "力的绘画, 力的舞蹈, 力的音乐, 力的诗歌" 山啸》 ! 《中宇宙本体就是一个字: 力. 正 是因为李先生对宇宙人生有如此的终极性领悟, 所以他能傲然挺过 "文革" 的艰难岁月! 八十高龄的他还充满生命激情, 决心在艺术领域 "横冲直撞 开辟世界, 翻天复地大干一场" ! 李先生的山水画 《山花烂漫》很有层次感. , 画的底幅是满坡迎风怒放的杜鹃花, 稍往上是郁郁 葱葱的冷杉林海, 而画的上半幅则是另一重天地: 中景为峨眉山顶的皑皑白雪和嶙峋巨石;远景乃 层层山脉在雾霭中若隐若现, 云山难辨. 近景工笔 细描; 中景粗细兼用; 远景纯然写意. 尺幅之间粗 细并用,造成纵深的寥廓空间感. 这幅画当写于 "文革" 后的太平盛世, 意在歌颂新时期的欣欣向 荣. 但是, 李琼久毕竟来自"边缘"他不仅看到山 , 花烂漫和春林葱笼, 还看到峨眉山顶残雪未消. 峨 眉山由于海拔高, 故尔出现四季物候共存于同一时令的自然奇观: 山下是夏, 山麓是春, 山腰是秋, 山顶是冬! 该画不仅展现了峨眉山的这一独特物 候景观,而且还如道教太极图中的那两条阴阳鱼, 首尾衔接, 此消彼涨般, 含蓄地暗示了微妙的宇宙 玄机: 自然界中的一切, 无不周而复始,生生灭灭, 表面纷繁杂乱, 实则和谐有序! 而导演这一切的, 就是那生天生地, 玄而又玄的本体:"道" 先生这 . 幅画真可谓是含"道" "象"极为生动精湛地表 味 , 现了宇宙中 "一" "多" 与 , "常" "易" 与 的形上玄理. 如果按吴冠中先生的说法,明清以降山水画家已 不知 "道" 为何物的话, 那么嘉州画派创始人李琼 久的山水画, 便可视作是对魏晋山水画 "含道应 物" ,"澄怀味象" 的一次 "文艺复兴" . 李先生不愧为一代宗师, 不仅其山水画有形 上画境, 其人物画, 花鸟画中也同样不乏玄思哲 理.比如他的 《达摩一苇渡江图》除了是一张开 , 宗立派的艺术宣言书而外, 还蕴涵着李先生关于 宇宙人生的形而上哲学思考. 自宋明以来,中国文
74
人心目中的形而上宇宙意识, 无论其为 "理" 为 , "道"为 , "禅"其实都已三教合一, , 彼此融合. 这幅 画虽为宗教题材,却是一支 "人" 的颂歌. 其主旋律 并非释家和道教的 "空" "无"而是儒家的 与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际上画家己把人的主体精 ! 神提高到 "天人合一" , "配天同天" 的宇宙本体高 度,所以在构图上他敢于犯险不避忌讳地插地冲 天, 硬让达摩塞满整个画面, 有意识地强调充斥整 个宇宙, 漫天弥地的,都是人的雄强生命意志! 借 此以阐释宇宙与人生的本元, 都是这种生生不息 的创造精神! 完全可以说, 这幅画就是一部响彻云 霄的交响曲"生命颂" ! 同样,《山鬼》 也有其深邃的形而上画境. 中国 伦理总是以上者为本位, 所以有 "君为臣纲, 父为 子纲, 夫为妻纲"之说. 在中国传统的男女关系中 没有平等的恋爱, 只有取悦与庞幸. 所以在中国古 典诗词中,《湘夫人》 , 《山鬼》 , 《西宫春怨》, 《长信 秋词》 , 《昭君怨》 , 形成一组美丽高洁, 钟情忠 …… 贞, 孤独寂寞, 苦闷幽怨的女性形象系列. "典 这组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传统中国的独特 , "东方 风情" 荣格认为, 在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集体无 ! 意识,它集中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漫长进化 过程中的久远企盼与群体憧憬, 天长地久终于形 成某种艺术原型. 如果艺术家的某一创作契合了这种艺术原型, 那么该创作便不再是艺术家的个 人独语, 转而成为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集体呐喊 或同声呻吟!这类作品便必然具有一种猛烈震撼 心灵的超强力度! 任何人看了 《山鬼》 都会感到一 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其原因正在于它对包括君臣,父子, 夫妻在内的整个东方数千年来的传统伦理 关系作了勾魂摄魄的 "形而上" 传神描绘. 所以这 幅画广为人挚爱, 被伦敦博物馆珍藏.同样, 李先生的花鸟画 《胡鹰》也不只是对李 , 先生 "文革" 浩劫中的严峻生存环境和执着艺术追 求的自我表现; 还可以推而广之,将其看作是对古 今中外所有与李先生处于相似困境而浩气犹存的 志士仁人的传神写照. 从这种形而上层面看, 画面上满纸的萧瑟秋风与肃杀秋意, 反衬着胡鹰铁铸 般的羽翼, 倍见其刚毅沉静, 让人深切地体验了一 种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的苍凉与 悲壮, 再次深味细品人生来天性自由却总是身不 由己的无奈苦况…… 1972 年, 琼久先生去陕西 "寻根"仰韶彩陶 , 艺术令他惊异沉迷. 陕西之行为先生留下一组逸
http://www.cnki.net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rights reserved.
妙小品 《花卉古陶》 1975 年李氏门人苏国超, 带 . 着这组画去西安, 南京, 上海, 拜见石鲁, 何海霞, 蔡鹤汀, 程十发,刘海粟……等美术界前辈大师, 他们对李先生这组画都称赞不已, 纷纷题辞, 成为 画坛佳话. 这组小品到底有何精妙 竟引得画坛"无数英雄尽折腰" 我以为其中至少有三点值得 ! 注意. 首先, 画家以古朴稚拙的笔法, 表现了华夏 民族童年时代仰韶彩陶的远古神韵,先生描绘古 陶的那些稚嫩线条与简朴图饰, 是那样的生态盎 然, 稚气可掬, 而又舒卷自如, 开放灵动! 让人忆起汉民族新石器前期的金色童年, 而油然生起一种 返朴归真之感. 其次, 先生笔下的花卉, 一如刘海 粟所评:"朝气蓬勃, 新得出奇"一枝枝新花奇卉 . 或斜插在古坛之中, 或旁逸于古钵之侧, 直如大师 级导演将反差极大, 有着遥远时空距离的两个电 影镜头,用蒙太奇手法组合在一起, 让人见了, 如 醍醐灌顶般让人领悟: 这组画其实也是一篇艺术 宣言. 西方现代艺术抗拒异化的一个有力武器,是 回归自然. 李琼久这组画表明, 他要走一条回归自 然, 在华夏远古根系上绽放新花奇卉的艺术新路. 再次, 从形而上意境考察,画面上彩陶虽古, 其线 条, 纹样, 图饰却稚拙灵动, 配以蓬勃生春的一枝 枝新花奇卉, 再留出较大的艺术空白, 既写实又象 征,潜寓了儒学 "日新, 日日新" 的宇宙憧憬, 大有 宋元小景花鸟画 "一花一世界, 一鸟一菩提" 的空 灵, 深邃境界,极耐人品味…… 正因为琼久先生的画, 不仅笔墨, 线条, 色彩,
构图俱佳, 而且尤其蕴涵深刻, 深邃的画意与画 境. 所以, 他赢得了当代著名画家们的由衷钦佩. 石鲁称赞他:"惜墨如金, 动笔为魂"羡慕他不画 ! 则已, 一下笔就会创造一个艺术生命. 或许, 李先 生的一些应酬之作未必尽佳; 但是他的入藏入选 作品,尤其是他自选集里的得意之作, 则肯定是深 藏 "画意" , "画境" 的有魂之作. 其中都有他的自我 表现, 都有他人格精神,生态心态的投射, 都蕴涵 了他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理解与憧憬, 而具有久远 的艺术魅力. 所以石鲁先生为李琼久题词:"峨眉太高我何小也"石鲁显然是以峨眉山来比喻擅长 ! 画峨眉山的李琼久, 我个人以为石鲁的题词并不 完全是一种客气.与此可以相互印证的是另一位 国画大师何海霞的题词:"蜀中灵秀, 近代画杰. 拜 观琼久大师遗作佩服佩服. " 在当下时兴 "炒作"的经济大潮中, 李琼久似 乎有些寂寞. 其书画艺术成就与价值, 远未得到当 代画坛的发掘.然而, 是金子迟早会发光.李先生 早在 70年代即自信:"我的作品迟早会为我说话 的. 我们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 因为从长远看, 历史总是公正的. 乐山画家,尤其是嘉州画院的众 多李氏门人, 如能更其自觉地继承, 发扬李先生对 画意, 画境的不懈追求, 嘉州画派如能再铸重造数 座巍巍二峨,三峨……, 到时中国画坛上自会有更 多的画家对李琼久刮目相看, 再发感叹:"峨眉何 高我何小也! "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1509.html

更多阅读

成都到燕子沟常规三日游攻略指南 成都到燕子沟自驾游

燕子沟光听名字就让人神往,这里的美景美不胜收,这里有神秘而原始的山谷,到处布满了原始的气息,布满了森林与自然的野性,正等待着人们去征服,去开采。景区位于蜀山之王一贡嘎山东麓、泸定县西南部,距县城60km的新兴乡境内。属国家4A级风景

成都到四姑娘山路况映秀到耿达段 2016映秀到耿达路况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成都到四姑娘山路况如何?其实:只有映秀到耿达有20多公路的拦路,其他路段都很好。那么?这段路到底是烂到什么什么程度呢?我还是给大家搜集一些照片说明吧!肯定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四姑娘山旅游咨询:15882018173

成都到四姑娘山三日游 四姑娘山旅游多少钱

成都到四姑娘山三日游——简介 四姑娘山被当地藏民崇敬为神仙。相传为四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了保护她们心爱的大熊猫,与凶猛的妖魔作英勇斗争,最后变成了四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即四姑娘山。它由海拔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的四座

成都九寨沟旅游攻略 成都到九寨沟四日游

成都九寨沟旅游攻略——简介 国内对于九寨沟的评价的高度我就不多说,有句话说的好:“九寨归来不看水”。可是我个人想加一句: “九寨玩完就后悔”,这里后悔的不是她的景色不够迷人,而是她太美太迷人,变化莫测,走马观花的一次行程总有 “意

声明:《乐山大佛李琼久 成都到乐山大佛》为网友枯藤昏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