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野草集—过客》有感 过客 鲁迅 教案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作者鲁迅把革命当成一条路来看,他在这条铺满能剌破他的脚的荆棘的革命道路上走着,走着,永不停歇。

鲁迅把老人当成过去的一个时代的人,是应该丢弃的,而小孩子则是未来的希望。老人手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而小女孩却乐观、向上。老人和孩子面对同一块坟地,他们都知道这是坟地,可是老人消极地说这是坟,而小女孩就乐观地说:“那里有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多么向上!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回到那里去,就没一处没有名目,没一处没有地主,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作者把自己融入了这个过路人,用这个乞丐来暗喻自己,说明鲁迅希望的、想要的是没有名目,人人平等;没有地主,大家一同快快乐乐;没有驱逐,人人满面欢容;没有皮面,一切都那么美好,笑容是真诚的,没有虚假的;没有眶外的眼泪,一切,每一个人,都是和平主义者......然而,他的这个愿望,在他那个年代,始终没能实现,但还是给了国民党、黑暗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读鲁迅《野草集—过客》有感 过客 鲁迅 教案

再回到第一句话:“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这句话,表明鲁迅知道自己现处于严重的被迫害中,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这种极端压迫中还能活多久,因此,它借助这样的悲观主义再一次用严厉的语调贬低了国民党以及黑暗主义者。他说他的时日不多了,也就是在说,国民党不会比他晚死!多么“明显”的暗喻啊!

再来看后面:“是的,这于我没有什么好处。但在我,这布施是最上的东西了。你看,我全身上可有这样的?”这句话,一是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二是怕被爱的、柔情的牢笼困住脚步,妨碍他独自的追求。

这篇文章中包含着丰富的自我的悲愤情感以及对当代穷苦人民的同情,反对黑暗势力对老百姓的不公。鲁迅很善解人意,很能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这里也体现了个淋漓尽致。“或者咒诅她以外的一切全都灭亡,连我自己,因为我就应该得到咒诅。”这位过客无端地说出这些话,实在是让人费解,可是仔细想想,却也有它的道理:在他看来,自己是不祥的,是会给自己有联系的人带来不幸的,他宁愿孤独地走向死亡,也不肯把自己深爱的、感激的人拖入深渊。

现在,鲁迅的意愿是什么?不难想象,就是那片坟地。鲁迅手中的过客,就如同西西弗斯一样,正是出于失败者的自我折磨,他不愿意放弃,偏要流浪和行走......

在这样的沉思中,月亮拉上了天幕,我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静静的皎洁的月光中,那个过路人,走到哪里了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1575.html

更多阅读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_婴儿 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 (2013年1月31日) 2011年暑期,我在北京探亲期间看了《西藏生死书》,书很厚,我却在一周之内看完,看后,舒爽地吐了一口长气。太美太好!西藏,从那个时候开始,深留在我心中。他的悠久古老、他的深沉厚爱、他的明净舒雅,使

读《冰心散文集》有感 冰心散文集txt下载

读《冰心散文集》有感吴秋芸在散文集中我先看的是《一只小鸟》他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对大自然充满了新意,它飞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树下的许多孩子听见那歌声后,觉得

声明:《读鲁迅《野草集—过客》有感 过客 鲁迅 教案》为网友都会过去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