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小兰 王小兰法官

时代君子王小兰

——访北京民协会长/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

北京民协秘书处 何海华


在欣欣向荣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朝阳照在开拓路的那两排国槐上,国槐的下面是墨绿的栅栏和栅栏里简洁却不失庄严的时代集团大厦。28000多平米的院落错落有致,白墙和蓝窗让空气里的浮华洗净;身着黄蓝相间工作服的工人紧张有序地将货箱装满等候在大厦南门的一辆辆大卡车上;身着雪白工作服的研发人员聚精会神地在大厦内宽敞明亮的工作间里研发测试。

王小兰从大厦三层的总裁办公室里走出来,外套颜色鲜亮,短发乌黑整洁,双眼炯炯有神。她步履如飞,充满了活力和朝气;她文思敏捷,散发着迷人的个人魅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她行事低调,只计划好明天,做好今天,对昨天的辉煌只字不提。凌志军在《中国的新革命》里 说:“如果能够领先10年的公司是百里挑一,那么能够领先20年的公司就是万里挑一。以25年的历史衡量,中关村曾诞生2万多家公司,能够躲过‘盛极而衰定律’的公司只有两家——联想和时代。时代自1984年创立以来,一直游离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浮华的事件之外,但至今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不错,王小兰的脚踏实地和远见卓识为时代集团、为民营企业开创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继承传统,创新“时代”

1984年底,王小兰和彭伟民(时代集团董事长)在阜成路上一家小旅馆里创办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司;1985年,公司搬迁到彩和坊小学大殿,以技术转让、销售图纸、中介服务为主要业务;1986年,在该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时代(TIME)公司,直到这时,公司还是处于艰苦却充满激情的摸索阶段,公司真正踏上“继承传统,创新时代”之路是在1987年。

那年5月,公司争取到了被誉为焊接界奥林匹克大赛的“埃森-北京国际焊接技术展”,在半年多的筹备和对各类展品的推广工作中,彭伟民和王小兰发现了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展会上很多焊接产品在国内有市场,却没有生产。经过考察,他们选定“里式硬度计”和“逆变焊机”作为时代公司主要开发的产品方向。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公司就成功研发出了HL-D硬度仪和逆变焊机。产品一经推广,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从那时候起,公司的产品一直就是检测仪器和焊接设备这两大方向。今天,“里式硬度计”占领了国内90%和国际50%的市场份额;检测仪器出口至国外60余个国家和地区;“逆变焊机”的产销量连续六年居全国之首,在三峡工程中的使用率达85%以上,并参与到国家2008年奥运项目中的国家体育馆(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首都机场扩建、国家大剧院等大型项目的关键工序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变化,飞速发展的经济让世界刮目相看。然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亦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在这一时期,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等多元化思潮冲击着原有的观念。当第二次和第三次创业浪潮再次席卷全国和北京,更多企业投身于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集成电路等带有强烈时代特色的行业时,时代公司却不为所动,一如既往专注于机电行业,在没有技术积累和科研单位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适合的产品,进而确定项目,然后招聘项目开发人员进行产品开发。一旦确定了开发产品,就要在3-5年内做到全国第一,时代就是在这样的专注中稳步走向发展的。今天,她已是产值超过8亿元,拥有15亿元资产、40余家分公司及美国、荷兰2家海外分支机的闻名中外的集团化公司。

如果说,时代集团这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20多年前洒到了传统行业土壤里是缘于无意的话,那么,20多年来,这颗种子发芽、开花、根茎穿过欧洲大陆、枝叶越过太平洋,并将金色的“TIME”贴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产品上就一定是非创新而不能为的了。时代集团大厦三层整面墙上的12个大字——“科技立司、产业立司、出口立司”就是其注解。

务实服务,感动“民营”

有一些花,清风披坐,烟霞相许,只在寂静的山涧,缤纷盛开,婉转零落,而人们却能感受得到它高洁的品性,提起它的名字,人们就会肃然起敬,比如君子兰。有一些人,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一面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世界第一,一面积极为民营科技企业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王小兰。

2004年4月20日,王小兰当选为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第三任会长,从此,她就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一分为二,一半投入“时代”,一半投入“民营”,将北京民协打造成了民营企业的高端平台和温暖港湾。在第一次会长会上,王小兰就明确了协会的工作定位——致力于服务北京民营中小科技企业,并宣布协会决不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因为经历过小企业的艰难,她不想给企业增加一点点多余的负担。

作为民营企业家,身兼北京民协会长,王小兰有很多机会接触北京的民营科技企业,她了解草根企业的疾苦,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她多次出席国内外的各种高端会议,每次在会上的精彩发言,都会博得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她将自身的工作实践加以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多次在《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与大家共同探讨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道路;她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反映民营企业的呼声,放大民营企业的声音,多观点犀利,常语惊四座。值得一提的是她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方面的努力和成绩。2004年,为“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致信刘淇市长;2005年,为“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问题”致信温家宝总理;2006年,组织有关人员向北京市政府提出关于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的90条建议:均得到北京市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关注。就是这一次次发言,一封封信函,一个个建议,一点一滴地推动着民营企业大环境的完善,争取着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王小兰的领导下,北京民协在为会员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和打造了理论研究中心、企业家咨询顾问团、CTO俱乐部、企业HR俱乐部、金融专业委员会、软件企业高层沙龙、培训专业委员会、海外事务专业委员等专业化服务八大平台,将更多的民营企业凝聚起来,为争取企业好的生存环境出谋献策,为在发展中遇到经营和管理困难的企业把脉支招,为民营科技企业各部门专业人士提供研讨沟通平台。在八大平台运转良好的基础上,北京民协继续探讨务实服务,2006年5月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部,力图在金融、品牌、人才等方面为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帮助和服务。由于务实的作风,高效的执行力,北京民协得到了会员、社会和政府的肯定,2006年底承接了中关村管委会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专项工作,切实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弱势;民营企业家虽然有自强不息的民族豪情和坚忍不拔的超人意志,但是由于制度的原因,他们在遇到某些社会问题时却无能无力。协会秘书处每天都会收到企业的各种来信和来电,有的需要解决经济纠纷,有的需要寻求合作,还有的希望推介产品项目,王小兰对此丝毫不敢马虎,指导秘书处或者积极与矛盾双方沟通以争取问题解决;或者通过协会的《动态》、网站、《北京民营企业情况反映》等渠道帮助企业实现供需对接。王小兰就是这样在民营企业行走之路上填平一个个小坑,铲掉一块块小丘,只愿他们能走得更快更稳。

有一次,王小兰参加北京民协在昌平的民营科技企业调研座谈会,在了解到一家民营中小企业——北京明盾同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久未解决的法律纠纷问题及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这一情况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会后立即责成秘书处组织材料、咨询专家,向北京市仲裁委等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推进了问题的公正解决。公司总经理卢予阳非常感动,并发出感慨:“没想到我们民营企业也有自己的‘娘家’,北京民协就是我们的娘家人啊!”。

三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北京民协倾听了多少企业的呼声,解决了多少企业的困难,为多少企业在关键时刻拉了一把,王小兰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民营企业却记得她,记得北京民协。三年来,多少企业默默关注着协会的工作,为协会加油鼓劲,为协会出谋划策,有的会员称赞协会具有“风的速度”、“电的效率”;有的会员希望协会多举办一些实务性较强的培训;有的会员热切盼望协会领导更多到会员中走走;有的会员在中秋佳节、年末岁尾、新春佳节,给协会发来祝福的短信和邮件,送来温馨贺卡;还有的会员真诚地说:协会需要企业提供什么帮助和支持尽管提出来……

宠辱不惊,和光同尘

除了时代集团总裁、北京民协会长,王小兰还担任着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协会联席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0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第八、九届党代会代表;2007年被评为首都巾帼十杰、影响中国——中国机电行业影响力十大企业家;2007年当选为北京市工商联副会长;2008年当选为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这些花团锦簇的头衔光彩照人,但对于王小兰,它们只不过如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不会对今天和明天造成任何影响。

她依旧会在某个黄昏下班后开车去超市买两个粽子当晚餐;依旧会和老友在旅途中打通宵的扑克牌;依旧会在假日里爬山、游泳、唱《青藏高原》;依旧会将自己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同事;依旧是那个工作尽善尽美、生活简单洒脱、可亲可敬、良师益友般的兰总。如果在困惑时与她谈心,她那神奇的话语,就如同阿拉丁神灯,瞬间带你走出千折百回的迷宫,而你纷繁杂乱的心则又如马缨花的叶子般静谧闭合。一位在吉林省长春市北郊的服刑人在一个电视节目里偶然地看到了王小兰,立刻被她的风采深深吸引,于是,鼓足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不想,王小兰马上给他回复,这位服刑人深受鼓舞,重燃信心,他在一封信里写道:王总经理,感谢您对我一个身陷囹圄的人讲那么多的人生哲理,让我对人生又多了一份理解。……我会遵循您给我的人生信念,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会更加努力改造自己。

王小兰身上还有多少这样悄无声息却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知道,时代需要这样宠辱不惊、和光同尘的君子。如果有机会能站在离她一米的距离,她那平和安静的眼神,如孩童般清澈透明,纵使你心头乌云密布,也将不吹自净。她像君子兰一样,幽香清远,馥郁袭衣,不与群芳邀宠,不求闻达于世,只在属于它的时间和空间,将美好留给周围的人——时代集团员工、北京民协会员企业、更多的民营企业,以及芸芸众生中需要她帮助而她又能帮得上的人。

君子有本性,常怀为民心。品洁如霜雪,一路浴征尘……这是古代君子的生存使命,也是王小兰的真实写照和人生追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71616.html

更多阅读

专访宋小宝 宋小宝静距离

宋小宝:我永远不把理想放在遥不可及的地方首席记者施晴一句:“海燕哪,你可长点心吧!”让身材瘦小、

外媒专访雪小禅 雪小禅

雪小禅老师第一次接受外媒专访。梅是开罗大学学中文的著名翻译,已经翻译了鲁敏等很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会把雪小禅老师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推广到阿拉伯地区,让更多人了解雪老师的文字、喜欢雪老师的文字。这篇文章将发表到《开罗日报》

专访 王耀庆先生有道 三潴先生专访

王耀庆先生有道统筹/文王爽摄影李果繁(三段锦摄影)妆发周延泽服装顾晓萌编辑助理郑阳后期夏好(三段锦摄影)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与一位抽着雪茄、以一身运动打扮的先生坐在落地窗前,聊一些关于绅士、规矩与生活的话题,看时光慢慢流淌,纵

声明:《专访王小兰 王小兰法官》为网友紫翼魔王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