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之道
作者:李永昭
其实我要谈的是演讲,但我用捭阖作为题目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已将演讲论辩的理论和技巧发挥的淋漓精致,空前绝后。
捭阖一语,最早出自战国时鬼谷子之口。鬼谷子何许人也?中国第一所古军校校长,他与孔子一样手下也有底子三千,贤者也七十几个,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孙膑、庞涓、尉聊子、苏秦、张仪-----这几位弟子仗捭阖之道,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合纵连横把天下搞得一塌糊涂,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纷乱的时代。如此看来,演讲有道。欲通演说之道,必循捭阖之法。
那何又为捭阖呢?捭者,开也,阳也,言也;阖者,静也,阴也,默也。捭阖之道,以阴阳视之,动之以阴阳,制之以出入。由此说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可以说人、说家、说国、说天下;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话不可能为可能;可以合纵连横,纵横捭阖,大方无隅,大道无形,行者无疆;可以搅长河为酥烙,变大地为黄金。真正可以说是无中生有,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捭阖,由此也就成了传承不休的一门学问与艺术,虽经百世演变,但仍有它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旧书翻悟出新意,重修捭阖做雅人。”今天的我们在学习沟通、演说、说服,我看就是在重拾捭阖并加之新意而已。因为当你进入不同类型人的频道,随时都需要把握住6个同步,即:情绪同步、语气语调语速同步、肢体动作表情同步,语言文字同步、价值观及价值规则同步、信念同步。演讲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态度的表达,情绪的转移。他需要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准确的传达有用的信息,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娓娓道来,如此就会避免说者有意,听者无心的尴尬和对牛弹琴的冷场了。文字传达信息,声音传达感觉,肢体传达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在能够很好的去把握演说现场的环境、气氛和情绪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平时点滴的训练:思考力,执行力,表达力的训练;因为思考力是万物之源,执行力是万物之母,表达力是万物之魂。这些看似理论上无形的东西实质上考验的是我们内在的修养和人文的底垫。
所以说,演讲的精髓在于习心,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因为人生总有你上台的时候,总有你要发声的时候,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在需要自己说的场合说不出话。国学大师翟鸿燊说:“让你讲话你不讲话,说不出话那叫失人;给你机会讲话,一讲就讲错话,讲没用的话,那叫失人。”其实这都是人生重大的失误。我们是现代人,更高意义上应该是文明的人,而口乃心之门户,声由心发,心由境染,一个没有大格局的人讲不出来大气的话,一个没有高尚情操的人讲不出来有责任感的话,一个心智模式不好的人讲不出来让人信服的话。近些年西方有一门热门的科学叫神经程式学,里面讲到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一个人若改变自己的语言并经常得以维持,慢慢的会改变他的思维,他的神经系统,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要知道,你所说的每一个好的词,上进的每一句话,会培养你的正语、正思维 、正见、正精进,慢慢的会改变以往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至于决定你是什么人,决定你将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一个人才未必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个人才。演讲是一门艺术,它的精髓在于习心,习心的最高境界就是领悟了为人处事的文化,因为我们练习的所有技能都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更为清爽的走在世上。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口才已成为判断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口才的修炼是有方法的,"捭阖"之中蕴含了太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希望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修实证,使自己在身、心、技方面获得均衡发展,成就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