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伦敦旅游,看皇宫是重要的一个内容。原来只知道白金汉宫,这次在网上查到,还有不少其他的皇宫。由于售票员的热情推销,我们买了一张“五皇宫联票”,两人共58磅,大有让我们一气看个够的感觉。
肯辛顿宫是我们看的第一个皇宫。
肯辛顿宫位于伦敦市中心一环之内。据介绍,当初在这建皇宫,是为了要躲避伦敦污浊的空气而选择这个当时“靠近”伦敦的“远郊”。没想到300年前的远郊,如今已经成了市中心,可见几百年来城市规模的变化。当然,现在的肯辛顿宫还是没有逃离伦敦的烟雾。还是现在的女皇比较现实,看看再要躲这烟雾,就得搬到海里去了。所以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掉头搬回现在市中心的中心:白金汉宫了。由此看出皇家的无奈和空气污染的可怕。当然,想想我们的文人,五十年前还在以“烟囱用它那彩色的巨笔,为祖国的蓝天画出了彩虹。。。”之类的诗句,热情地讴歌着污染,英国皇室300年前就有空气污染的概念,现在看来还是该对他们说句:皇上圣明。
肯辛顿宫对现在许多人产生吸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也是黛安娜生前的住所。今年刚好是黛安娜去世十周年。而这几天伦敦法庭又在审理黛安娜车祸案件,每天报纸上都是黛安娜的照片。这让来这里参观的人,更添一份缅怀。
这是一幢三,四层的楼房。如果不是门口镀金的大门,看上去好像还没有我们在剑桥看过那同期修建的土财主庄园有气魄。进了大厅,有四,五部放映机在大厅的几面墙上同时播放着黛安娜生前的一些记录片。看到佳人当年的风采,世纪婚礼的壮观场面,尽管我们时间很紧,夫人还是坚持看了好一会。再往前走,就是黛安娜礼服陈列室。黛安娜的礼服,看上去庄重,大方。大部分没有很多镶珠嵌宝,可依然让人感到十分华贵。当然,黛安娜本人的身份,更给这些服装增添了不少价值。其中一件蓝丝绒的长裙,黛安娜曾穿着它参加白宫的国宴,现在已被人以22万英镑拍去收藏。近距离细看,印象最深的还是从服装的尺寸上看,黛安娜的身材非常高挑,很少人的身材,能撑得起这么修长的礼服。
后面的展厅,展出了不少如何制作和穿戴宫廷制服的内容,简单一句话:不胜繁琐。
肯辛顿宫的另一位重要主人就是维多利亚女王。据说这位女皇是位“福王”。她一生并没有多少高明的见解,但在她的几十年皇位生涯中,却是风调雨顺的。从这一点看,老百姓与其期望一个“明君”,不如期望一个好的制度。制度不好,“明君”一天一个主意,没人受的了。制度好了,“明君”哪怕是碌碌无为,老百姓还是能过好日子。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不折腾”就是福!
作为肯辛顿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皇宫四周的公园,是现在伦敦市中心最大的一块绿地。沿着绿地的一边,连公车都要走上好几站。公园曾经修建的很有规模,可现在仅剩下树林和绿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最辉煌的建筑“万国宫”也曾建造在这里。可惜这座当时世界上第一座万国博物馆,毁于一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阿尔伯特纪念馆。这座气势不凡的博物馆,竟然是用“万国宫”参观收入的盈余所建。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万国博览会”的盛况。正对着阿尔伯特纪念馆,是阿尔伯特的纪念像。这尊涂金雕像有几层楼高,坐落在一个颇有泰国寺庙风格的塔楼里。从底座到塔尖十字架,大约有十几层楼高。这也许是英国最金碧辉煌和高大的纪念塔了。据说,这么如此郑重地纪念他,并非是因为它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夫君,更重要的是他非常重视教育。
现在,在肯辛顿宫花园里,最吸引人的地方大约要算是黛安娜纪念泉了。它是一个大圆型的流水池。流水渠随地形高低起伏形成一个巨大的“O”型。游人们最喜欢做的就是用手和脚去触摸这股清泉。
按理说,若是换了其他名人的纪念碑,要是在那洗手洗脚,会被认为是“大不敬”。可黛安娜纪念泉的设计者却在纪念泉边上说明,鼓励大家用自己的手和脚去触摸泉水。细想一下,黛安娜之所以这么受爱戴,就是因为她被人们视为“人民的王妃”。皇室虽然高贵神圣,可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是那么遥远而不可接触。黛安娜生前关心爱兹病童,救助地雷受害者,慈善捐助非洲难民,用自己的行为向世人表明,她虽贵为王室一分子,但她也是人民一分子。她和老百姓没有距离。现在,她的纪念泉设计者,也就是要向来这悼念她的人表示:“人民的王妃”不是高不可及。大家尽可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她,感受她。
一趟肯辛顿宫宫走下来,还是黛安娜的纪念泉,给我们感觉最多。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