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车程,虽然辛苦,但是因为第二天就能看到久负盛名的黄山,人便处于一种激动和抗奋的状态中。到达汤口镇后,在导游联系的一家饭店里,女生们在窄小的卫生间前排起了长龙,进行简单的洗漱和休整,满心是要朝圣名胜黄山前的些许紧张和期待。
我们是从云谷寺(后山)上山的。刚开始时,大家步伐矫健,但是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白鹅岒后人已气喘吁吁。这一路上没什么景观,只看到路旁突兀的树枝和远山上的一些小松树,而且人特别的多,据导游估计,和我们一天上山的约有二万余人,黄金周时的人流量也不过如此。每个台阶都站满了人,稍站片刻,抬头看看风景,便严重影响紧随其后游人的通行。我们也只能如潮水般向前涌,在枯燥的行程和拥挤的人流中,原先激动的心情也渐渐冷却下来。
翻过白鹅岒,来到始信峰,始觉黄山之美,真正的游览才从这里开始。“一品黄山,天高云淡”使你如临云山雾海之巅,但我们登山时艳阳高照,所以看不到云海,让我魂牵梦扰空灵飘渺的山峰也无缘得见。只能品味黄山石之怪、松之奇。我认为黄山之美不仅在于其石之“怪”,还在于其石之“劲”,不论高耸还是低卧的岩石,它的外表都相当光洁圆润,尤如强劲的肌肉,散发着力的美感,在点点青松的掩映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怪石以“飞来石”为最,奇松以“迎客松”为一绝。
景虽美,但全没了游玩的兴致。人多仍是旅游之一大忌,整个行程找不到导游,没有解说,只能随人流走,每个景点都勿勿而过,我们在这个景点的人还未出发前就赶到下一个景点,原意是想错开人流拥挤,但是下一个景点依然是人山人海。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整个行程台阶的“引导”,虽然是为游人安全考虑,但是全没有了登山的情趣。

因为人多,队伍难以步伐统一,时间大多浪费在了等人上,最后凤凰源的行程被取消。而这还不是最让人气愤的事,最混乱的场面是安排住宿,在一片吵嚷之后,我们一行人终于被安排住下,而很多学生还在坐等。在行程中等他们时心生抱怨,而这时又很同情他们,因为他们交给旅行社的钱更少一些,所以事事都被排在是后,住宿条件也更差。
真的很怀念过去那种探险的经历,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近,看中一处风景,直接闯将进去,没有“安全区”,没有“禁止翻越”,没有“小心触摸”,不会在管理人员的监视下游玩,更加不会与别人去争抢一个台阶,一人独享一片风景,尽情地浸淫在毫无雕琢修饰的青山绿水之间,那才是旅游的乐趣。当自然成为景区的圈地,当风景加上名胜的标签,它的美便失去了“纯真”,人为的修饰,后天的雕琢,虽然精致却产生了距离感。当一步步靠近黄山,心里却渐渐远离。 05年